中国——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启动了月球探月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迈出了月球探测的第一步。
2006年,党和国家将月球探测工程列入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2013年12月,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后,我国探月工程全面进入“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规划的第三期。
2013年9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巡视器成功“互拍”。
中国计划在2018年向月球背面发射探测器——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之旅——并在2036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虽然仍不清楚中国首位登月者将在月球表面停留多久,但中国已经在规划停留较长时间。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8名志愿者分两组进入“月宫一号”,测试一个生命保障系统在类似月球的环境中运转得如何。中国在2014年成功开展了一项为期105天的类似实验。这个系统被称作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对中国前往月球和更远空间的太空探索至关重要。
“月宫365”是北航继2014年成功完成105天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后,第二次利用“月宫一号”进行长期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
“月宫365”计划将建立四生物链环系统,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水。水和食物在这种系统中可以进行再生循环,从而产生与地球类似的环境条件。
https://news.163.com/17/0512/10/CK7SLMQM00018AOQ_all.html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规划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测领域,将把十几吨的航天器送到地球轨道,2020年前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在探月方面,2020年前将实现“回”的任务,即飞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来,还取一些东西带回地球,并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现航天员登月。
中国拟与乌克兰航天合作 乌克兰助力国登月
随着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透露,中国计划2018年发射月球探测器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次实验虽要克服诸多困难,但意义深远,它将成为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希望在2030年人类登上月球,因此开始筹备相关技术与解决相关难题。消息灵通人士称,中国航天工业打算购买前苏联时期的登月科技,乌克兰的一家公司得到中国的委托,准备重建苏联当年的登月小艇引擎。
中国接连公布重大航天计划 载人登月最受关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日前表示,从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再到木星、小行星探测,中国深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其中,探月工程是当前中国深空探测的重中之重。他介绍说,按照时间表,今年下半年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将飞往月球执行采样返回任务,如果成功,这将是人类本世纪首次从月球上采样返回。杨利伟表示,“通过无人探月,能为载人登月提供许多资料,但无人探月代替不了载人登月的技术需求,后者在规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超过前者,这意味着未来需要继续攻克技术难关。”
最后更新:2017-07-11 1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