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工程
2004年,中國啟動了月球探月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邁出了月球探測的第一步。
2006年,黨和國家將月球探測工程列入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大專項。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進行了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麵勘測任務。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後,我國探月工程全麵進入“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的第三期。
2013年9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巡視器成功“互拍”。
中國計劃在2018年向月球背麵發射探測器——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之旅——並在2036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雖然仍不清楚中國首位登月者將在月球表麵停留多久,但中國已經在規劃停留較長時間。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365”計劃正式啟動,8名誌願者分兩組進入“月宮一號”,測試一個生命保障係統在類似月球的環境中運轉得如何。中國在2014年成功開展了一項為期105天的類似實驗。這個係統被稱作生物再生生命保障係統,對中國前往月球和更遠空間的太空探索至關重要。
“月宮365”是北航繼2014年成功完成105天長期高閉合度集成實驗後,第二次利用“月宮一號”進行長期高閉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係統綜合實驗。
“月宮365”計劃將建立四生物鏈環係統,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水。水和食物在這種係統中可以進行再生循環,從而產生與地球類似的環境條件。
https://news.163.com/17/0512/10/CK7SLMQM00018AOQ_all.html
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航天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在探月方麵,2020年前將實現“回”的任務,即飛行器不但在月球上落下來,還取一些東西帶回地球,並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現航天員登月。
中國擬與烏克蘭航天合作 烏克蘭助力國登月
隨著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透露,中國計劃2018年發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麵著陸。這次實驗雖要克服諸多困難,但意義深遠,它將成為人類首次月麵生物實驗,對人類未來在地外星生存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希望在2030年人類登上月球,因此開始籌備相關技術與解決相關難題。消息靈通人士稱,中國航天工業打算購買前蘇聯時期的登月科技,烏克蘭的一家公司得到中國的委托,準備重建蘇聯當年的登月小艇引擎。
中國接連公布重大航天計劃 載人登月最受關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日前表示,從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再到木星、小行星探測,中國深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其中,探月工程是當前中國深空探測的重中之重。他介紹說,按照時間表,今年下半年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飛往月球執行采樣返回任務,如果成功,這將是人類本世紀首次從月球上采樣返回。楊利偉表示,“通過無人探月,能為載人登月提供許多資料,但無人探月代替不了載人登月的技術需求,後者在規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麵的要求都大大超過前者,這意味著未來需要繼續攻克技術難關。”
最後更新:2017-07-11 1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