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不高端無出路
在剛結束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除了"困獸"諾基亞外,國外手機廠商集體缺席,讓與會人士心底泛起陣陣寒意。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亮相的國產手機廠商們無不躊躇滿誌,多家廠商推出自己的四核產品,揚言要吹響反攻號角。
不過,國人對這種場麵卻高興不起來。在喬布斯早就宣稱電子產品是"科技、藝術與人文"相結合的今天,大部分國產手機廠商仍沉迷於配置的簡單比拚,很容易被複製,長此以往,其手機組裝工廠的帽子永遠也別想摘掉。
今日國產手機之"繁榮",並非技術驅動的結果,不代表我們告別了危機,反而給人黑雲壓城之感。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過去十多年來,國產手機經曆過幾次大起大落,無不是經曆短暫繁榮後,接著陷入全行業蕭條,這與它們盲目跟風導致的同質化競爭不無關係。今天,以價格比拚為終極目標的國產手機,似乎正在重走老路。
我們不該為現有的市場份額沾沾自喜,整體品牌與影響力的缺失,足以讓我們臉紅。對比三星、蘋果,我們未出現引領潮流的品牌,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牆上蘆葦。如果說洋品牌是明星,大部分國產手機還隻能算是草根。一個二流歌手,試圖通過包裝獲得周傑倫一樣的身價,那是天方夜譚。
國產手機急需沉澱下來,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與退路,切不可做牆上蘆葦,經不起風吹雨打,也不可做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在此借用毛主席《改造我們的學習》中的一句話:"華而不實,脆而不堅。"
竊認為,國產手機最近兩年得以爆發,主要得益於諾基亞的衰退,然後迅速憑借開源的安卓係統,在洋品牌不屑一顧的情況下,以低端產品控製地盤。但血淋淋地拚價格,終究不能讓國產手機在海外市場揚眉吐氣。
今天,衡量一家手機廠商是否靠科技驅動,最簡單的檢驗辦法就是看它在高端市場地位如何。毫不客氣地說,除了酷派、華為、中興等,大部分國產手機仍局限於中低端市場鏖戰,並未進入高端領域,甚至不敢有這個念頭。
四核,800萬像素,2000元左右的價位……這隻能代表國產手機配置不錯,無法代表國產手機的技術含量,無法代表本土廠商對手機的理解。由小米、魅族等挑起的配置戰與價格戰,隻會使得國內環境更為惡化,缺乏利潤輸血的結果是創新無從談起,營銷手段再犀利,也不會走得很遠。
誠然,市場營銷是一場認知之戰,其目的是進入消費者心智。但如果在自身品質不過硬和差異化不夠明顯的情況下,試圖通過炒作來擴大傳播度,強行占領消費者心智,其負麵作用也顯而易見,弄不好就會掘坑自埋。
魅族、小米與尼彩便是這樣的典型,通過互聯網及傳統媒體不斷放衛星,做足了低成本的宣傳,這種做法不失為有效的推廣手段,卻並非上上之策。"定位之父"傑克·特勞特就認為,那些試圖用同質競爭來打敗對手的企業,最後都會自食苦果。隻有區別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定位,才可與領跑者正麵博弈。他所認為的差異化就是品牌與識別度,具體落實到手機中,就像蘋果iPhone以及三星Galaxy係列這樣的產品。
這也就不難理解,除了中興、華為、酷派等,國產手機為何很少獲得國外市場認同。國產手機積弱的格局,嚴重影響到了它們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其在核心技術以及品牌建設上,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向高端邁進,是國產手機繞不過的檻。事實上,以中興、華為為首的國產手機,在出貨量上已經進入二線陣營,也必須考慮向高端邁進。在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倘若仍靠價格抓住消費者,其市場地位也難獲認同,在高端市場缺乏話語權。
中興曾主張打"防守反擊戰",然後逐漸過渡到高端。不過,從其執行副總裁何士友最近的言論來看,中興的高端化策略正在提速,日前發布了全球最薄的四核手機Grand Era.而華為對高端路線的認定也較為堅定,其總裁任正非表示對未來的投資毫不手軟,其自主研發的海思處理器已經被應用於高端產品中。
在國產手機中,酷派有高端的基因,利潤是最豐厚的。在國產手機最為低迷的幾年,酷派憑借雙網雙待手機,在國內CDMA高端市場站穩腳跟,與三星平分秋色。雖然自去年加入千元智能機陣營以來,從高端品牌往大眾品牌延伸,利潤率有所下降,但酷派仍堅稱高端智能手機是其主要盈利點。
在此次通信展上,酷派重點提及了高端商務細分市場,並爭取獲得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定位高端的大觀S和大觀8950,是國產高端手機的典型代表。在國產手機靠千元智能機"機海戰術"打拚的時候,酷派希望以大觀係列高端產品狙擊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今年8月份,酷派以中高端品牌的定位進入北美市場,其第一款4G手機銷量也已經接近100萬部。
但酷派、中興、華為等有誌於在高端市場有所作為的廠商,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高端化之路漫長而曲折,必須耐得住寂寞,甚至得為此承擔風險。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