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面断交 京东上演现实版裁判员运动员同台大戏
京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大戏仍在持续上演。继天天快递被京东单方面“断交”后,京东向入驻商家发出“推荐物流名单”,推荐使用京东物流、顺丰、中通、韵达、申通,并称“快递公司服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您的店铺评价”,实质是要求入驻商家在7月底之前与不在名单上EMS、圆通、百世、德邦等公司终止合作。如此,京东几乎拉黑了半个快递界。
面对京东的无理封杀,天天选择拿起法律武器。8月17日,天天快递通过微博曝出声明,称已决定正式起诉京东,要求停止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并赔偿损失,目前法院已经立案受理。
在行业看来,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采取更为激进的扩张战略,争夺物流资源,京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霸权行为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环境。
但是,京东试图打造京东物流一家独大局面的野心从不遮掩。京东物流自2016年12月宣布向社会开放物流服务体系。但京东的所谓“开放“,却并不包括自身对第三方快递公司的开放,目前京东平台上有近20家快递公司在为商家服务。他们与京东自建的物流体系之间产生了竞争。自今年4月以来,京东物流独立成为子集团,根据刘强东的规划,京东物流未来80%以上的收入要来自第三方服务。这个意思明确讲就是——京东要为所有的电商平台服务,但京东要渐渐拒绝第三方快递公司为自身服务。也就是说,京东开放自己,封闭别人,希望能够独占这块市场。
京东的态度看似强势,但从长远看来,似乎并不利于整个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核心精神就是开放,共享,没有这个精神,就没有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方均要遵循自愿原则,不能强买强卖,商家合作也要遵守相关规则,不能利用强势地位欺压对方,构成不平等协议,令一方利益无端受损。商家在京东平台开店销售,有根据快递成本、服务质量、投寄范围等因素,自由选择快递公司的权利。而京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商户的选择权,凸显平台霸权地位和蛮横作风,丝毫不顾及商家和消费者利益。
然而,京东的咄咄逼人大戏最终指向竞争对手苏宁。收购天天快递后,苏宁已经完成了从上游到下游完整的物流快递体系,京东对此当然非常的担心。而现在从公开数据上,苏宁的物流成本低于京东的物流成本,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更强的竞争力。京东独立物流表面上是树立物流品牌,其实是剥离亏损业务板块。一方面继续在资本市场保持高调,一方面也是趋利避害,否则将一年一年继续保留亏损王的桂冠。由此可见,京东针对的,不只是天天快递,而是整个苏宁物流,更是所有潜在的快递物流业竞争对手。一方面指定物流,一方面进行不公平竞争,这种霸权对市场带来的伤害值得警惕。在市场经济下,商家和用户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迫商家只能用某家物流,涉嫌在自己的平台上制造横向垄断,不仅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侵犯,也无视商家和快递的合作协议,违背了契约精神。
中国这十多年来的电商发展进程中,平台、商家、快递公司共生共荣,才形成了今天的生态。对于物流行业来说,也是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才造就了这些如今体量巨大的物流公司。当前,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需要企业减少内耗,把目光放长远,把未来的蛋糕做大,而非只顾埋头争食有限的市场,甚至吃相难看不堪。为了未来的全行业发展,平台企业应该尽可能放弃门户之争,寻求服务最大公约数。让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慎用霸权。
最后更新:2017-08-20 0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