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财报骗了:京东到底在赚钱还是亏钱
1
昨晚给大家分析了市场并没有真的把地缘风险当回事儿,今天恐慌情绪就基本消散了。白天香港和A股都大涨,晚上恐慌指数暴跌20%,美股也大涨中。
(恐慌指数掉头向下)
但是有只股票比较倒霉,就是京东,开盘暴跌,现在跌了3%。今天京东公布了二季度财报,基于GAAP净亏损2.87亿元,但在Non-GAAP下净利润9.77亿元。这个G什么到底是什么鬼,差这么多,完全不知道这公司是赚了还是赔了对不对?
GAAP是通用会计准则的缩写,是一个国家自己采用的一套会计准则,比如美国采用的就叫US GAAP,中国采用的就叫PRC GAAP。制定会计准则,是为了让遵循这个准则的公司财报之间方便比较,不然你有你的记账法,我有我的记账法,公司财务数据之间的对比就没意义了。
京东基于GAAP亏损2.87亿,就说明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二季度确实是亏了这么多钱。那Non-GAAP又是怎么回事呢?Non-GAAP里面,公司会设置一些调整项,通常会扣除一些认为不属于经常发生的、和公司持续经营无关的“特殊费用”。这样一来,Non-GAAP就更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经营能力。
听起来又科学又美好对不对?但这样就给人为调整利润增加了空间。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在70年代写书的时候就曾质疑道:如果这些特殊项目不是正常经营的一部分,那它们到底该属于哪一部分呢?难道它们如此的特殊和不经常发生,以至于在利润表上没有它们恰当的位置吗?
比如京东的调整项目里,去年同期股权激励费用花了5.34亿,今年增长到7.47亿,这些确确实实连续支出的费用,真的特殊和少见到应该扣除吗?
A股会计准则不同,没有这样Non-GAAP的调整,但是在报告每股收益的时候,也会有个类似的指标,就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确实,看扣非每股收益的变化,更能反映出公司经营的情况。
举个例子,最近热炒的电解铝股神火股份,股价翻倍了,就是因为今年铝价上涨后业绩大增。但是看财报的时候你会发现,2016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46亿;今年上半年,净利润6.12亿,别说大增,业绩还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公司2016年盈利,是靠卖探矿权卖了7个亿,这种一次性的出售,就被算作是非经常性损益。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是实打实的主营业务赚的。虽然公司净利润没涨,但扣非后的净利润大幅增长了,市场认为这种盈利更有持续性,所以会给予更高的估值。
但是和上面讲的GAAP一个道理,毕竟净利润才是股东实实在在赚到的钱,扣非只是我们自己的算法和假设。如果一个企业常年扣非净利润很好看,但是净利润年年都比扣非低很多的话,就要小心了,看得到的东西不一定拿得到。
2
今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全面回落,统计局解释说是因为天气热或者洪涝灾害。单月数据回落确实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如果下月趋势继续的话,就说明经济下行仍然有压力,需求上不去,周期股就永远有一块天花板。
3
创业板大涨近3%。今天市场有个现象,就是各个指数基本都缩量,越是蓝筹缩量越厉害,但是创业板是放量大涨。放量表示成交活跃,多空双方有分歧,缩量表示成交清淡,多空双方对价格变化认识比较统一。经过上半年的洗礼,目前我了解到机构投资者都将更大的比例配置到了蓝筹上,在蓝筹股形成了抱团局面,认识比较统一。对创业板,大部分机构都配置偏低,显然市场对创业板的看法也是存在分歧。
单就技术图形来看,创业板现在要比主板好看的多。我认为后面即便创业板开始上涨,也会集中在有业绩支撑的股票上,对业绩下滑、业绩很差、估值过高的股票,无论是否创业板,都应该回避。本文为微信公众号“韭菜投资学”夜报,一个金融女的财务自由之路,快搜索一下来关注吧。
最后更新:2017-08-20 0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