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微信已成馬化騰甜蜜的負擔

2012年對騰訊意味著不平凡,其CEO馬化騰亦攀上事業高峰。眼見旗下產品微信從幼齒小兒迅速成長為一個擁有近3億用戶的又一個IM"利器",馬化騰本該笑迎2013年元旦,但看起來很美的微信,成了他最甜蜜的負擔。

2012年對騰訊意味著不平凡,其CEO馬化騰亦攀上事業高峰。眼見旗下產品微信從幼齒小兒迅速成長為一個擁有近3億用戶的又一個IM"利器",馬化騰本該笑迎2013年元旦,但看起來很美的微信,成了他最甜蜜的負擔。


 

2012年12月9日,微信榮登央視《焦點訪談》,被解讀為受歡迎的"危信".隨後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拋出了"騰訊威脅論"重磅炸彈,矛頭直指這一產品。這還不算完,微信還陷入了商標糾紛。

在中國互聯網界,馬化騰是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在中國IM(即時通信)市場上,沒有誰敢站出來與之叫板。坊間就曾戲稱:微信一出,米聊即死。可見微信之強悍。然而,在同業競爭中有著如此氣吞山河之勢的騰訊,麵對掌握自己命脈的運營商,卻不得不以妥協姿態示人。

"騰訊威脅論"一出,馬化騰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自證"清白",稱騰訊與運營商是上下產業鏈承載的關係,並不是對方及外界所說的那種對立或者並行的關係。但馬化騰的"證詞"顯得比較蒼白無力,因為微信的模式的確對運營商利潤存在搶奪:選擇運營商的語音通話功能是要收取費用的,用微信則隻需數據流量費用。而習慣於"吃免費午餐"的國人,當然更青睞於後者。微信得以如此迅速地發展,也歸功於此。

我們知道,在微信尚未"出世"之前,短信和彩信每年為運營商貢獻了數百億元的收入,但2012年來自該項的收入出現下降趨勢,隨著微信用戶迅勐增長,運營商的損失也將加劇。而作為移動IM產品,微信是不可能離開運營商的WIFI和移動網絡而存在的,微信對運營商的依賴也足以想見。

內因方麵,雖然微信在短時間內贏得了海量用戶,但目前還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這也使得微信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隻聽喝彩,難見回報"的尷尬境地。微信是基於移動終端的產品,不能像騰訊QQ一樣開通遊戲、網購等盈利渠道。除了滿足基礎的社交功能外,眼下依靠目前流行的O2O模式來獲得收入,但O2O本身隻停留在"類廣告"階段,並且這一領域早就"列強環伺",先入者如大眾點評網早已占得先機。

雖然馬化騰打通了另一"聚寶盆"財付通與微信的關節,以期深挖微信LBS(搖一搖、二維碼掃描、微生活會員卡)等功能的潛力,想實現線上支付與線下的整合,在短期內贏得了一些用戶,但參與其中的商家心存"多一種宣傳渠道並非壞事"的心理。因此,短期來看,在未能形成規模性支付之前,該項舉措並不能給予微信多大希望。

借用周鴻禕的話說,2012年馬化騰依靠微信革了運營商的"命",獲得了唯一一張2012年移動互聯網的"船票".成績固然可喜,但接下來的2013年,麵對"內憂外患",馬化騰注定不會太輕鬆。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51

  上一篇:go 穀歌不甘再為他人做嫁衣
  下一篇:go 在 VMware Workstation 中安裝 JUNOS Olive 12.2R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