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3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河北廊坊市找準轉型升級新路徑

2017年第一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47.7億元,同比增長7.5%,居河北省首位;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3∶44.1∶48.6;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358家,總數達到4661家,60%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50.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8.2%……

上述亮眼的成績單,出自於一座特殊的城市。之所以說它“特殊”,源於其獨有的區位:位於河北省內,接壤北京和天津這兩大直轄市,被稱為“京津走廊”,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承接性作用。而它之所以能打造出這樣的成績單,是由於其在經濟發展方麵初步形成了以“大智移雲”為核心產業,輻射、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配套運行的良性格局。“大智移雲”是它的名片,更是謀求轉型升級的“引擎”。

在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眼中,廊坊的發展目標是:率先走新路,奮力走前列,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廊坊的99%都是平原,地表地下缺乏可利用的資源,連地表水庫都沒有。發展的突破口就是依靠人,用人才的力量走創新之路。其中,科技創新最重要。”馮韶慧說。

鑒於此,廊坊提出了“大智移雲”的戰略目標,將其作為首位產業進行發展,從而引領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提檔加速。

所謂“大智移雲”,即指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綜合體。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數據顯示,廊坊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億元以上項目的比重達到33.6%、占河北省重點項目達54.5%,“大智移雲”產業實現的利稅和增加值均居河北全省首位。

優化大數據 推動雲計算

潤澤國際信息港是廊坊最早的大數據產業項目,是以大規模雲數據中心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性產業園區。晨曦微露之時,《經濟日報》記者一行來到位於信息港的京津冀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親身體驗到了大數據創新帶來的魅力。

在一台懸掛於牆上的顯示屏前,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克然為記者進行了一番演示:在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獨立研發的數據搜索和分析係統中,輸入關鍵詞“暴雨”,按下搜索鍵,關於“暴雨”的所有數據瞬間躍於記者眼簾。最關鍵的是,這些數據並非雜亂無章,而是按照“媒體報道統計排行”“時間分布排序”等多元化方式呈現,圖文並茂,一目了然,方便不同層次的服務對象檢索和查閱。

在另一間展示平台,記者戴上了一副VR眼鏡,眼前出現了廊坊各區縣的高空俯瞰動態模擬場景:平原、樓宇、鬧市盡收眼底,如同航拍一般。“京津冀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通過創新性展示和互動手段,在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交錯運用中,使用戶身臨其境地體驗物聯網、傳感器、可穿戴設備、智能感知等技術,通過多緯度、全方位,實時實地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支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方麵的應用;同時,用戶將零距離感受和實踐如何利用大數據建立個人數據中心,監測身體健康狀況,定製教育和服務,高效金融理財,拓展社交網絡。”王克然說。

“目前,廊坊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數據中心麵積16.7萬平方米,現有國家信息中心、亞馬遜、美團網、福田汽車、科大訊飛等數據企業相繼入駐,形成雲存儲、雲計算、雲服務、大數據存儲加工及應用等功能相對完善的產業園區。”廊坊市工信局副局長楊德山說。

提升智能化 承載產業鏈

發展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同時,離不開智能化的協助。在坐落於廊坊廣陽區的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記者深深感受到這裏濃鬱的“智能味道”。“創新基地總麵積近5萬平方米,依托北京中關村創新人才高地優勢,匯聚人才服務的各類資源,結合廊坊本地綜合優勢,以‘帶土移植’的模式,搭建適宜創新人才集聚、落地、發展的服務平台。目前,創新基地已經有百度、亞信、京東、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維爾達軟件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正式入駐。”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總經理林先貴說。

在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廳,一台人形小機器人親切地向記者打著招唿:“您好!請問有什麼能為您服務的嗎?”太庫科技創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彥輝說,太庫科技研發生產了多款智能化機器人,可應用於各行各業。

太庫科技是創新基地園區建設的一個縮影。廊坊·中關村軟件園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通過園區優化整合,加快發展“大智移雲”密切相關的產業,打造“大智移雲”產業的聚集區。據了解,在廊坊各區縣,類似的園區承載平台正發展得如火如荼——大廠高新區微軟遊戲創新中心先後吸引了百度、新浪微博動漫等98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成功研發出60餘款遊戲和動漫產品;龍河高新區聚焦VR產業,引進新浪VR、IFG等項目,建立VR產業聚集區,打造VR虛擬現實產業鏈……

楊德山認為,園區承載平台的建設通過智能化引進模式,直接帶動了創業孵化的繁榮,“廊坊與京津高校院所以及知名園區合作,共建了一批專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目前建成市級以上孵化器3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4家。此外,廊坊還先後在美國矽穀、韓國首爾等地設立了18個域外眾創空間(孵化器),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入駐,覆蓋‘互聯網+’、智能硬件、O2O在線服務、互聯網金融、雲計算等產業,為廊坊對接引進全球最新的智能化科技成果,發展‘大智移雲’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楊德山信心滿滿。

對接“互聯網+”培育新優勢

在“大智移雲”戰略中,移動互聯網同樣不可或缺。在廊坊龍河高新區富智康集團的鐳射自動化生產車間裏,一隻隻機械手在生產線上緊張地忙碌著,有條不紊地加工著世界領先品牌的手機零組件。“公司響應國家‘互聯網+’、機器換人戰略,通過協同創新,共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新上了2000餘台現代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替代人工。一方麵,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麵,提高了產品優良率。富智康精密電子(廊坊)有限公司經理張喬程說。

記者獲悉,隨著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步伐加快,廊坊承接京津“大智移雲”產業轉移的優勢更加突出。廊坊以強大的互聯網為基礎,其域內三河市的大健康、大廠縣的現代電影小鎮、香河縣的機器人製造基地、固安縣的航空航天基地等業態也已經成為河北全省的行業龍頭。

政策的扶持力度也很足。2016年8月以來,廊坊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了《加快發展“大智移雲”引領產業升級行動計劃(2016-2018)》《廊坊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意見》,為發展“大智移雲”產業提供了紮實的政策支持。

“接下來,廊坊將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全國領先的大數據應用先行區、以智慧物流為重點的京津冀‘互聯網+’創新示範區、以優質政務服務為特征的河北智慧城市引領區,爭取到2018年實現‘大智移雲’產業收入翻番,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0%以上。”馮韶慧說。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27 12:02:43

  上一篇:go  農資長期假貨橫行 物聯網能否終結農資市場亂象?
  下一篇:go  打造雲上深度學習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