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逐雲】Vol.1:技術公益,戒不掉的癮——技術公益實踐者德歌

《逐雲》是雲棲社區的一檔人物記錄短視頻欄目。一共10集。鎖定雲技術領域,每期記錄1位雲技術細分領域的代表專家,見證雲技術先行者在時代潮流下的選擇與追尋、堅持與自由。


對於技術人物故事的記錄,已不在少數。而對於近幾年蓬勃發展的雲技術領域,這個新興領域內的代表人物,還較少有全麵的記錄。這也是《逐雲》誕生的初衷,希望可以為大家更多元地呈現這一代雲技術人的曆程。


第一期要為大家講述的故事,來自社區最受歡迎的一位技術專家——德歌。長泡社區的朋友,相信對他肯定不陌生。





德歌,

PostgreSQL中國社區、中國社區大學發起人之一。

現任職於阿裏雲數據庫內核架構組。


癡迷領域:數據庫




最初參加工作是在一家係統集成商做駐點工程師,主要負責基礎設施的運維,當時做了一個杭州市民卡的項目。當時有一次比較嚴重的事故,甲方因不小心操作把數據庫中的文檔刪掉了,我們這邊有一位數據庫的技術專家出馬,很快就把數據進行了恢複,如果沒有進行數據恢複的話,當時杭州市民卡這塊的數據可能就會全部丟掉。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對數據庫最初的著迷也應該是從那時開始的。


在那之後的兩年,自學了當時比較流行的O數據庫。後來在一家新公司麵試時,麵試官問我你知不知道PostgreSQL這個東西,他告訴我這是一個可靠性非常高的數據庫,如果你的服務器掛掉PostgreSQL這個數據庫並不會完全受影響,目前他也在招這塊的人,當時覺得這個產品很神奇,也因為有O的基礎,便選擇了加入。也是在那家公司的幾年,深入了解了PostgreSQL這個產品,包括到後來公司上市,數據也是依托PostgreSQL的支撐。



來阿裏前的公司算是一家初創企業,至於PostgreSQL這個產品,當時在全國基本是找不到人可以帶你幫你,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要靠自己解決,那段時間是沒有周末可言的,學習也是每天至少到淩晨。也是因為那段時間的經曆養成了習慣,之後做工作基本都是靠自己,也比較樂觀,相信沒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在此也想給剛開始入門做技術或其他行業的朋友一些建議,不要任何時候都習慣去問,這樣容易形成依賴性,慢慢會失去自己學習摸索的主動性。其實很多時候,是可以自己去解決的。而且在自己解決的同時,還要去盡可能地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很多時候是一種更好的自我學習與提升。


公益是一輩子的事,願望是把PostgreSQL的種子播至四海八荒


在國內是有很多成型的技術社區的,但PostgreSQL這個社區比較特別,因為PostgreSQL在歐美在日本是比較火的,在國內相對而言大家的接受程度普遍會低很多,也是因為之前沒有太多的推廣。


PostgreSQL中國社區成立是在2009年,最初就是我們10個左右的核心成員,初衷是覺得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希望在中國可以有更多人了解PostgreSQL並一起使用它。這個社區是沒有資金來源的,因為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了解PostgreSQL這個產品,大家來社區參會我們是不收門票費的,當時開會的費用會依托讚助商的一些讚助,不夠的話大家每個人都會來一起補。到現在,八年過去,社區也越來越大,從暨南大學當時召集的不到50人到現在超過2萬人,也漸漸地由虧損到收支平衡再到可以盈利,社區的發展也逐漸走向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PostgreSQL給我帶來的最大的自豪感,也正是通過這樣一個產品,結識了越來越多同樣熱愛PostgreSQL的朋友,一起致力於PostgreSQL更深入廣泛的推廣。公益是一輩子的事,我的願望是把PostgreSQL的種子播至四海八荒。




2005到現在一直在做數據庫這方麵的工作,加起來也有12年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強大也非常核心的係統,是值得花很多很多年去研究的一個領域。隨著AI的發展,很多資金會更多流向AI領域。但無論技術怎樣發展,無論對於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數據一定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比如現在菜鳥在做的智能配送,就會涉及到道路的信息、路徑的規劃等,都會需要數據庫作為強大的支撐。不管怎樣的業務,都需要使用技術,去拓展業務的邊界,而這也正是數據庫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具體來說,可能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運算和數據庫結合起來,如果以現在的時間作為一個臨界點,過去大家更傾向於用數據庫去存儲,而將來數據庫作為AI或其他新興產業的核心,它的計算能力一定是需要提升的,會更多和軟件硬件的生態進行對接,從而擁有更強大的運算能力。


最後更新:2017-07-24 22:02:43

  上一篇:go  【Linux】不重啟進程的情況下動態修改進程limits限製
  下一篇:go  降低成本70%的快照省錢的不二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