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家門口”醫院不在夢,智慧醫療雲平台已啟動!
由於我國醫療資源不足、配置不均及過度醫療、以藥養醫的現實情況,“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矛盾。近年來,國家相繼出台了一係列改革措施,智慧醫療雲平台重點解決目前健康醫療存在的突出矛盾。結合 “互聯網+”戰略,在《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也對醫療健康領域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和要求。
寧夏銀川市作為全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醫改試點城市和遠程醫療政策試點省份的首府市,在“互聯網+醫療”方麵不斷探索嚐試,以滿足群眾與全國名醫名院“零距離”接觸的需求。據了解,銀川已啟動建設國內首個互聯網醫療產業基地,配套出台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並在國內首次試點將網上醫療服務與醫保政策對接。
早在2016年底,銀川市與“好大夫在線”合作共建的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開業。短短100多天,服務患者98.5萬人次,其中中西部地區占比43%,本地患者6516名,約10%的患者屬於危重疑難疾病。
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醫務執行院長葛春龍說,目前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已完成1.1萬名醫師的多點執業備案手續。其中92%來自三級醫院,88%為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部分鄉鎮衛生院設有網絡診室試點,幫助基層患者網上問診就醫。
具體而言,患者隻需進入手機客戶端的 “診室”欄目,即可通過圖文、語音、視頻等形式和醫生交流。對初診患者,醫生可就近分診到合適的醫院麵診,少數適合網上初診的常見病可以在網上給出診治方案;對複診患者,醫生可以網上問診、安排就近檢查,還能網上開藥,由資質完備的在線藥品供應商配送上門;對重大疾病患者,醫院可邀請全國權威專家網上會診,預約專家到本地進行手術等。
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院長、寧夏互聯網醫院院長楊銀學看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且優質資源不足,省、市、縣、鄉四級醫療體係構建不完整,人力資源不足或缺失,是當前醫改麵臨的一大難題。以分級診療為例,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員配置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看病需求。這意味著,要實現2020年90%的患者在縣域內就診,基層醫療機構就需要與名醫名院建立便捷迅速的會診渠道,在技術共享中提高服務水平。
銀川擁有大數據技術支撐和管理政策等的製度支撐,具備為國家監管部門和全國各地發展互聯網醫院提供試驗樣本的條件。銀川市衛計委主任田永華表示:“我們在發展互聯網醫院方麵已經趟出一條路,但想再往前走得更遠、更放心,還是希望能有顆國家的定心丸。”
最後更新:2017-05-17 00: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