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小米手機的世界夢想

雷軍投下的一句話,再次引起業界喧嘩。
        美國時間10月19日,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小米CEO雷軍在與DST創始人Yuri Milnerner對話時表示,今年年底,可能會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建立試點,邁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在中國本土采用饑餓營銷贏得“粉絲”熱捧後,雷軍現在試圖將這一“成功”模式複製到全球市場。隻是,小米手機具備走向國際市場的條件了嗎?
        在手機領域裏,小米被視為互聯網企業,而在互聯網企業裏,小米又是一個半隻腳邁入手機市場的企業。雖然,這種模式引起國內眾多互聯網企業跟風,但有著互聯網先天基因的企業們,與傳統的手機企業相比,在供應鏈、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一係列環節上,難避免存在先天不足。



        2011年,雷軍以近似於蘋果手機的模式,未上市便吸引了眾多發燒友的“追蹤”,而在熱鬧過後,是對小米手機質量的擔憂,諸如頻頻死機與高返修率等,嚴峻之勢使得雷軍不得不正視,並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布局售後維修店麵。
        在國內尚且如此的小米手機,走出國門之後又該如何布局呢?互聯網手機憑借“眼球經濟”獲得短暫關注,卻沒有取得與之相稱的市場份額的增長,營銷的策略並沒有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成交量。小米雖然是互聯網手機的先驅,卻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
        據HIS iSuppli市場調研公司8月份統計稱,2012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中,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品牌無一上榜,在總體排名中未能進入前十五,整體份額不超過8.1%。小米的份額有多少,也就不言而喻了。
        按照雷軍有公開發言可知,小米是以“需方決定生產量”,生產一台手機至少需要三個月,而小米官網上先預訂再生產,這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每次小米總會給消費者“供不應求”的感覺。      
        根據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此前的說法,小米手機在2012年將產量將突破500萬台,業界普遍認為,看似產量很大,實則“山寨廠家”也能做到這樣規模。因此,小米手機的生產與銷售規模,在整個手機市場上充其量算“小魚小蝦”而已,要想做大市場,走向國際,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理念本身值得讚揚,但它們最終卻不可避免地陷入在營銷上做文章的“死胡同”。以“爆炸性”的新聞吸引眼球,本身隻能獲得短暫效應。若企業要做到良性發展,仍需在產品上腳踏實地。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22

  上一篇:go AMD逆潮而上
  下一篇:go 高房價是總理都解不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