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逆潮而上
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楊磊/攝)
很早以前,AMD有句著名的廣告,"AMD Catch the Wave"(AMD,趕上潮流).今天,當PC進入一個緩慢增長期,唱衰PC的言論不絕於耳,作為在CPU行業一直追趕潮流的AMD,又將如何"趕上潮流"呢?
隨著全球IT產業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發展,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市場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而PC的增長趨緩,導致整個半導體產業,特別是PC的上遊CPU(中央處理器)產業呈現出了增長乏力之態。
麵對PC產業從來沒有的挑戰,未來的PC將走向何方,CPU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產業形勢的變化,需要PC產業特別是CPU產業有突破性的創新,以適應日益變化的用戶需求。
作為CPU行業的代表性廠商AMD和英特爾,自2010年起一方麵開始向移動方向挺進,另一方麵,通過對CPU效能的提高和架構的調整,謀求進一步提高CPU的綜合效能和計算能力,並通過降低能耗,讓移動設備向超輕薄的方向發展。
然而,在CPU的發展曆程中,CPU的性能主要通過提高主頻或者改進架構來實現,每一代性能大概隻能提升20%至30%.在這種技術發展條件下,除非有重大的技術革命,否則CPU很難做到真正的升級換代。早在十年前,GPU(圖形處理器)通用計算能力就被研究機構重視,GPU的並行處理能力可以有效地解決CPU的技術和效能瓶頸。
2011年,AMD在全球率先推出的APU平台是異構計算的經典之作,也是解決CPU發展瓶頸的革命性產品。憑借全球唯一同時擁有CPU和GPU研發、生產的能力,AMD革命性地把CPU和GPU合二為一,創造了獨一無二的APU結構,為CPU和PC的發展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在Computex 2012大展上,AMD展出的LifeBook是一款采用AMD C60 APU的全新電腦,其嬌小的體量和超低功耗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而另一款運行Windows 8係統的平板電腦更是一款跨界產品,將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融為一體,更顯示出AMD對未來市場方向的一種把握。
"我們會更關注手機和筆記本之間應用需求的創新型產品研發",儒雅的鄧元鋆在談到未來產品時更顯得激情。而近期,AMD公司在AFDS峰會上宣布了與ARM公司合作的決定,這一決定令整個行業震驚。AMD公司與ARM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將ARM公司的TrustZone(ARM的安全核心)技術整合進未來的APU中。
"未來的APU不僅是GPU和CPU的有效整合,安全核心的引入,將使APU更加高效和安全",麵對未來可能再次引發產業變局的技術趨勢,鄧元鋆信心十足。
APU問世後,其全新的架構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在市場上也取得了不俗的銷量,僅在中國市場就有7%以上的增長。同時,AMD更是通過整合產業鏈,加大與下遊廠家的合作和有效的市場推廣,提高了APU的影響力和用戶普及率,讓用戶看到了一個開放創新的AMD.
9月3日,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鄧元鋆接受《IT時代周刊》專訪,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就PC未來的發展及AMD新的產品和市場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向移動和低功耗進發
《IT時代周刊》: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讓信息產業向移動領域偏移,AMD全球目前是什麼樣的戰略?您對未來的產業趨勢有什麼看法?
鄧元鋆:AMD在CPU行業的技術是先進的,而創新一直是AMD技術進步的一個動力。APU將GPU和CPU融合在一起,是一個革命性的創新,是未來的趨勢。
另外在一定意義上講,這項技術是一個橋梁,為什麼這麼說呢?目前用戶的數據大多都是多媒體數據,用戶對視頻、圖像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海量的數據,而APU正是通過對數據的綜合處理來提高PC的效能。
在移動處理器的技術方麵,AMD還需要加把勁。需要進一步降低CPU的能耗,同時需要把圖形圖像處理技術進一步提高,對AMD來說,需要加快技術升級的步伐。
《IT時代周刊》:APU問世後,引發了行業和用戶的廣泛關注,目前新一代的APU移動版已經上市,在市場方麵,APU的表現如何?
鄧元鋆:APU上市一年多,第一年我們銷售了3000萬顆,對於單款產品來說,這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但是,PC和筆記本的增長比較慢,所以我們在平板電腦方向開始拓展。
第二代APU出來了,相對於第一代產品,能耗進一步降低,性能進一步提高。
作為基於CPU和GPU融合的產品,新一代APU主要在低功耗、計算能力、圖形處理能力三個層麵進行拓展。來自評測機構的數據顯示,新一代APU電腦的電池續航時間可以達到12小時,圖形處理能力則提升了56%.這為AMD在移動終端方麵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移動終端方麵,我們將全力推廣超輕薄的筆記本,也包括平板電腦、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中間產品形態(目前,主流平板電腦顯示屏大小還是在十寸左右,從十寸到智能手機屏幕的中間,還是有廣泛的用戶需求).同時我們看到,在目前的移動終端上,圖形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提高圖形處理能力還有很大的空間,這也正是APU的優勢所在。
在產品策略上,AMD一方麵是注重移動性,走輕薄和低功耗路線;另一方麵講求性價比,采取主流功能加主流價格的方式。
目前,我們在中國市場有了7%的增長,但因受到PC銷售全球性下降的影響和平板電腦對整體產業的影響,這個增長並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但這個增長已經超過了PC產業的整體增長率。
提高產業鏈的價值
《IT時代周刊》:相對於以前,使用AMD處理器的產品目前豐富了很多,而且產品推出的速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AMD是通過什麼樣的努力做到這一點的?
鄧元鋆:要把一個產品迅速推廣到用戶,光靠一家公司的力量是不夠的,一定要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把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打造起來。現在我們看到業界上最成功的例子都不單是自己有一個非常好的產品,還利用了整個生態係統。一個好的生態環境能把很多夥伴的力量凝聚起來,讓消費者的體驗得到更大的提高,這就是未來。大家看到AMD在不斷創新,不斷提高技術領先性,但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把這個生態係統打造好。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推出來的APU光是硬件是不夠的,我們要把各方麵的應用,各方麵的方案努力建造好,才能夠利用優秀的硬件發揮這些軟件的應用功能,這樣消費者的體驗才能提高。所以我們現在不斷地把我們的資源投入到打造整個生態係統方麵。我們跟微軟合作,對IE9進行優化,微軟利用我們APU的能力,把上網速度,下載視頻等方麵的應用速度提高了3倍左右。
上麵的事例說明,打造產業鏈價值,首先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然後通過上下流的合作,提高整體產業鏈的價值。
自去年以來,我們不僅在加強與PC廠家和軟件廠家的合作,同時,我們在產品推出之前,就將相關的技術數據開放給OEM和ODM廠家(像緯創、和碩這樣的內地和台灣的OEM、ODM廠家我幾乎都拜訪過),並加強雙方的深度合作,在APU產品推出之前,幫助他們開始PC和筆記本產品的設計。這樣,就可以在新品上市後,有產品迅速推向市場。這種產業鏈的合作,成效是顯著的。最近我們推出的A係列APU已有超過150種型號的產品陸續推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這也說明了對於產業價值的整合,有利於各方共贏,也讓我們對APU發展的趨勢特別滿意。
《IT時代周刊》:作為一家媒體,我們長期關注產業前沿企業的變化,對於AMD來說,這兩年AMD不管是市場方麵還是公眾形象方麵,都讓我們感到一個開放和積極的AMD在走向公眾視野,請您談談AMD內部的一些變化。
鄧元鋆:確實,對開放,首先是內部開放的環境才能支撐起來的。我這裏講個小事情。以前AMD中國的高管辦公室與員工辦公的連接處是用一道門隔開的,隻有少數幾個人有那道門的門卡才能進去,這似乎成了習慣,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妥,而且很多公司都是這樣做的。但事實上,那道門擋住了管理團隊與員工的正常有效溝通。
AMD中國的新一屆管理團隊組建完成後,我們拆掉了那道門,讓普通員工可以隨時無障礙與管理團隊溝通,許多優秀的創意由此而來。形式上的開放和平等,帶來了溝通上的有效和心態上的開放,內部的開放也促進著產業鏈的開放。
開放是未來的產業趨勢,而對於企業而言,開放正是創新的基礎,AMD正在這條路上前行。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