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速度素質敏感期與體育鍛煉
速度素質敏感期
轉自——體育總局科研所青少中心
2008年5月31日,尤塞恩·博爾特在紐約銳步田徑大獎賽上,以9.72秒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創造了屬於他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8月,在北京奧運會男子100米比賽中,以9.69秒的成績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並在隨後的200米比賽中,以19.30秒的成績打破了邁克爾·約翰遜創造了世界記錄。由此可見速度素質在競技體育場中的重要性。
速度素質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快速運動反映著機體運動的加速度和最大速度的能力。其在自然增長的時期內,增長速度是不均等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男女速度素質敏感期的年齡也不相同,而在增長最好成績年齡上也表現出性別差異。
奔跑的速度有兩個重要決定因素:步頻和步長。步頻,主要是神經控製身體的能力,尤其腿的擺動頻率,還有整個身體協調能力。這部分能力與神經發育密切相關。步長,主要是兩腿邁步柔韌性、腿的力量的體現。跑步速度發展的敏感期有兩個:第一敏感期大約在6~7歲,是大腦神經發育關鍵期,是身體控製能力發展關鍵期,因此也是跑步速度發展關鍵期。第二敏感期大約在13~14歲,主要是步長和肌肉力量的發展。同時,在第二敏感期,人的心肺功能也有明顯增加,對跑步速度也有重要作用。
發展速度素質的體育鍛煉
速度素質主要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移動速度這三大類,速度素質敏感期內青少年的短距離運動能力呈快速增長,此時體育鍛煉中應科學的安排一些低乳酸值的間歇內容以及短時間反應能力的內容。如短距離高抬腿跑後變加速跑、接力跑、交叉步跑以及球類的體育遊戲等。
安排鍛煉內容時應注意運動強度的變換,避免重複一種強度練習造成運動障礙。主要注意安排練習的組數和次數,並注重練習後的放鬆。放鬆可以減少肌肉快速收縮的阻力,有助於肌肉收縮速度和力量的增長,提高速度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和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促進青少年跑步速度的發展。
最後更新:2017-08-16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