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騰訊,敗也騰訊
微信最先擊敗了騰訊QQ
一早起來,打開電腦,登錄QQ,這是宅男宅女們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也幾乎是每一個上班族每天都要幹的事情。
10億是QQ注冊用戶的數字,6億是QQ每天活躍用戶的數字。
在這些行為和數字中,筆者就是其中一員。從1999年的騰訊OICQ到2000年改名後的QQ,如今幾乎每一個中國人的電腦桌麵都有一個企鵝的標誌,這隻企鵝也是從那時開始統治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同時,近年來一旦有新的互聯網應用出現,騰訊便快速跟進。騰訊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企業”,讓騰訊的業務線幾乎涉及所有互聯網產品。
微信和移動QQ這兩款基於移動互聯網端的溝通產品,是騰訊帝國N多產品中的兩款。
張小龍創造了微信,移動QQ延續QQ產品風格功能,隻不過根據手機端的特性做了一些適配。在這兩款出身同門又相互競爭關係的產品中,騰訊公司對它們的資源傾斜一直搖擺不定。直到微信徹底勝出,騰訊公司才開始強製QQ聊天工具每天至少推送500萬條離線信息至微信,至此,騰訊內部已經用資源傾斜認可了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第一溝通工具的地位。
為什麼微信可以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溝通工具?這是因為微信創造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溝通方式新格局,它是結合手機端的特性以及用戶使用習慣而出的一款產品,它不僅可以戰勝中國互聯網的“巨無霸”騰訊QQ,更勝於短信。
微信革了短信的命
“現在的孩子們無論是上課還是平時都很少傳紙條或寫信了,發個短信就都解決了。不過他們也失去了當年我們千辛萬苦,越過層層‘人牆’傳送小紙條的驚險了。”曾經有一位大學生這麼調侃道。隨著信息高速化時代的到來,短信在過去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紙條。短信點對點發送的隱秘性和唯一性保證了信息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其傳送過程不會影響到他人,也不容易被發現,確保了私密性。
但如今,年輕人之間發短信、彩信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打電話的需求也在降低。微信支持語音、視頻,且不收費,讓朋友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多元。這樣造成的結果是,運營商的話音、短信業務增長一路放緩。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達到8973.1億條,同比增長僅2.1%。按照去年我國手機用戶增長11%來計算,去年人均短信發送量下滑了9%左右。
往年,多達數百億條的拜年短信是春節的一大特色。今年春節,以往單一短信拜年的形式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圖片、語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祝福,而這些都能通過微信隨時隨地完成。
如果說QQ、飛信等即時通信業務的發展給短信帶來的是分流,那麼微信的迅勐發展給短信帶來的就是致命的衝擊。從價格來看,微信使用流量,即便按照每兆1元錢的高資費計算,也可發送接收上千條文字小消息,而手機短信收費為每條0.1元。從應用功能上來看,微信可以即時發送文字、語音、圖片和視頻,而短信和彩信則隻能發送文字和圖片。
微信起源於短信,但卻勝於短信。微信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到近4億用戶的根本原因是,微信對於手機端用戶來說是個強需求。之前用戶都是使用短信的,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短信跟不上了,就如同諾基亞跟不上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這個時候,微信來了。
春節的時候,筆者和往年一樣收到了無數朋友發來的祝福短信,內容都非常具有可讀性。筆者很佩服編寫這些短信的人,但就是感覺有些空洞,好多年了,都是這種方式。不行,筆者得換換樣子。
於是筆者用手機製作了一個拜年的GIF,配上簡單的幾個字,然後用微信發給所有微信好友,結果收到了強烈的反響。春節後聚會,朋友們紛紛表示筆者的拜年最用心,最好玩,最體貼。
微信的視頻通話功能我們更喜歡稱它為“直播功能”。舉一個真實的例子:筆者同事有一個在美國深造的同學,這個同學今年有幸去觀看了NBA全明星賽,他就用微信視頻通話功能將他和NBA巨星們互動的情況向筆者同事進行了“現場直播”。
微信4.5版進一步完善了這些功能,現在朋友們交流已經從短信的純文字進化為現在的圖文並茂,有視頻有聲音了。
微信相對於短信,不單單是個基於短信而改良的溝通工具這麼簡單,更是一個手機互聯網社區。據張小龍透露,微信團隊監測的數據顯示,微信朋友圈每天的發帖量早已大大超過了微博最鼎盛的時刻,微信的社區屬性凸顯了用戶對它的信任度和黏性。至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信任度和黏性,我們會在本書後麵解讀。
最後更新:2017-04-03 12: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