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中國人為何拒絕中國品牌的奢侈品

如果不盲目地道德綁架,您就相對理性地接受這樣一個現實: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的中國正有一個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崛起,並在國際市場上所向披靡。2012年博鼇論壇上發布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2年度報告》中有如...


 

如果不盲目地道德綁架,您就相對理性地接受這樣一個現實: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的中國正有一個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崛起,並在國際市場上所向披靡。

2012年博鼇論壇上發布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2年度報告》中有如此描述,“中國奢侈品消費占全球市場份額從1998年的不到1%到2010年的10%,12年間增長了10倍。在接下來的5年,中國的奢侈品市場份額仍將高速增長。”

據權威國際組織推斷,2012年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證券經紀公司裏昂證券(CLSA)最近發布研究報告稱,富有的中國人持續將其全部家庭預算的四分之一花在奢侈品上。中國人消費的Gucci和Prada占到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另外,報告指出,大約30%奢侈品消費行為發生在中國消費者的國際旅行中。

這樣的業績讓人內心百味雜陳。在我們亟待擴大內需的今天,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流失,無私地幫助西方振興市場,的確令人扼腕歎息。這不僅僅是富豪們崇洋媚外的問題,更與國內不合理的奢侈品稅費政策有關——商務部和財政部甚至為此有過公開的爭論。

一個尖銳的問題是:既然奢侈品消費浪潮不可阻擋,那麼,擁有全球最快經濟增長速度的中國,為什麼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奢侈品品牌?這樣不僅可以留住內地豪客,還能挺進國際市場掙洋富豪的錢。

國內企業不是沒有做出過這樣的嚐試,但前景不容樂觀。近些年,有幾個在國外被當作“奢侈品”售賣的中國品牌,但這些牌子在國內鮮為人知,進軍世界更顯得關山重重。情急之下,甚至出現一些類似“老人頭”的假洋鬼子,搞得意大利政府專門派員來華打假。

在中國國內市場狂飆突進的洋品牌也在伸出援手。媒體披露,2008年,愛馬仕打出了“向中國早已存在的工藝致敬”的口號,和中國設計師蔣瓊爾共同創建了純中國奢侈品牌“上下”,並於2010年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當時,愛馬仕雄心勃勃地宣稱,愛馬仕是第一家推出百分之百中國品牌的國際奢侈品公司,希望在中國開設19家門店。然而,開業近一年半時間,“上下”仍處於虧損狀態。

來自環球奢侈品雜誌的調查令人震驚: 有86%的中國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標有“中國製造”字樣的奢侈品。

簡單地指責他們不愛國未免武斷,但他們這樣做的背後至少有兩個深層原因值得反思:一是長期以來,縱橫世界的中國製造往往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靠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樹立了物美價廉的形象,而在高端製造領域卻由於急功近利、忽視科技創新,甚至山寨成風難有真正的作為;二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企業忽視知識產權保護,假冒偽劣現象屢禁不止,致使很多國際知名奢侈品的仿製品在中國一些市場上大行其道。

這造成的負麵影響是:消費者不信任中國製造的奢侈品,變相推動了大批遊客到國際市場瘋狂掃貨。而這一認知再與部分國人在商業領域的文化自卑感結合,足以對塑造中國本土奢侈品構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此背景下,不少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國商人開始抄另外一條近道——並購。目前,歐洲市場大約有500個奢侈品牌商待價而沽。但背後風險也是顯而易見:麵對巨大的文化、管理、製度障礙,如何真正消化仍是難題。

世界上成功的奢侈品品牌的核心價值不是其高昂的售價,而是它所蘊含的曆史和文化。比如中國人最迷戀的LV箱包就有個著名的理念——旅行的藝術。經過154年的孕育,LV已成為法國上流社會時尚和生活方式的風向標。

中國擁有漫長的文明史,但現代商業文明卻僅出現在改革開放後的34年。因此,我們要想孕育真正的奢侈品牌還需要時間,在全球化年代將東方文化的精髓注入“中國製造”。

為此,企業需要耐得住寂寞、擺脫掙快錢的急功近利運營模式,培育創新能力,進行全方位產品渠道品牌創新,完成整體形象升級。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應當為此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製度體係,為“中國製造”鋪砌一條寬闊的跑道。

中國人瞧不起自己創造的奢侈品的年代該終結了,背後是對麵臨升級轉型使命的國貨當自強的深切期盼。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2

  上一篇:go 計算機史上最昂貴的域名 Top 10
  下一篇:go 從天貓誕生看淘寶商城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