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阿裏巴巴王堅眼中的互聯網、數據和AI(最新演講實錄)


image


在7月9日杭州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阿裏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關於機器智能與城市大腦 下一個10年登月計劃》演講,分享了他關於人工智能的影響力、背後技術原因、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如何互相作用等熱點話題的見解。

本文為記者現場根據速記整理而成,在不改變講者原意的情況下做了編輯和縮略。

大家都知道,第一天人們談人工智能的時候,都在談如何讓一台機器模仿人。有人跟我講人工智能是未來,但我自己悟出來一點,把它叫做機器智能會更好一點。




以往,所有人談人工智能的時候都是在講機器,如何讓機器做一些人能幹的事情。直到今天,你去查閱牛津字典,它解釋AI是什麼,還是在講怎麼讓機器(計算機)去做人可以做的事情。著名的圖靈測試,本質也是如何模擬人。我花了很多時間學心理學。慢慢明白過來了,其實這裏麵有一個非常大的悖論。這個悖論,剛才曆史學家講到,人腦能不能研究人腦,大腦有沒有能力去研究自己,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

第一,剛才潘院士演講裏引用了《金融時報》裏的一句話:這是互聯網的結束,人工智能的開始。文章裏談到的是互聯網的結束這是錯的。今天可以重新開始談人工智能,一個重要的物質基礎就是互聯網變成了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對我來說,可能人生最大的夢想是看到大腦被連到互聯網上。如果沒有互聯網的物質基礎,不但沒有數據,所有講的事情都不存在。

備注:3月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互聯網終結,人機智能崛起》一文:現在美國斯坦福等四所名校人工智能專業博士的起薪已達200-300萬美元,而互聯網精英人才的起薪是20萬美元左右。

剛才John Hopcroft(約翰•霍普克洛夫特)講到了數據從哪裏來,今天的語音識別能做到這種程度,當然和DeepMind算法有關係,但是如果沒有在互聯網時代所獲得的語音樣本數據,那麼今天所有的事情也不會發生。我想《金融時報》的記者肯定沒有搞清楚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各位一定不要把互聯網基礎設施和傳統意義上的網絡化混為一談。《金融時報》的那篇文章,200-300萬的年薪不是最錯的,最錯的是認為互聯網的結束!

第二,今天談論人工智能,有一件事是無法回避的,我們重新看待了數據,其實是重新看待人類周圍的世界。我前天看到一個數據,近一兩年,世界上每年每個人平均要消耗掉,或者全世界要生產出大概20億個晶體管,為每個人。20億個晶體管什麼概念,在70年代初IBM出來的一個芯片才有2千多個晶體管。那時候全美國加起來的晶體管數可能都沒有今天一個人所擁有的多。

計算能力的爆發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這些東西帶來的變化其實是今天人們又可以重新看待人工智能的基礎。大家一定要記住,矽實在是了不起,不管摩爾定律在不在,這個東西實在了不起。從70年代一個芯片上隻有幾千個晶體管,到今天世界要為地球上每個人生產幾十億個晶體管,這是巨大的進步。

第三,再回到數據上。有一個事情非常了不起,也是我們決定應該做一個像城市大腦這樣的東西(的原因)——Camera,有時候會被翻譯成攝象頭,我認為最好翻譯成成像器械。成像器械給人類帶來了什麼,你今天坐在這兒,還能不能找到一部沒有攝象頭的手機,甚至你都買不到一部隻有一個攝象頭的手機了,因為成像技術的發展,人類突然出來一個喜好,自拍,它的結果就讓人類自己把自身的數據留存下來了。

大家在說無人車、無人駕駛,但可能忽視了一個事情。一輛車上有多少個成像設備,無論這個是用Camera,或者用雷達電磁波做出來,它都是一個成像技術,今天一輛無人車實際是一輛成像技術的車。關於釋放城市大腦,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今城市裏有多少成像設備來感知城市的一切。從小的手機放在身上,到隨處開的車輛,一個城市所有的東西,數據的分布程度超出大家的想象。

大家可能不知道此時此刻在天上有多少衛星在飛,拍下了多少張照片,前幾天我看了一家創業公司,做的就是用衛星圖像估算全世界石油的儲量。我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意思,我們應該為城市做一件事。今天城市修建了那麼多道路,我們永遠不知道在這一時刻所有的車輛占了城市道路的多少麵積,其實衛星圖像可以告訴你。衛星圖像多到人眼無法看完,隻有機器才能處理。

可能人工智能最好的叫法是機器智能,可以讓機器去幹以前人不能幹的事情。這是真正變化的開始。即使大家熟悉的東西也開始做這樣的事情,比如前幾天我在加拿大看一家創業公司,做基於AI的情感計算,用手機照相機來看你的臉,但不是大家想象的人臉識別。它是看了你的臉,就知道你的心跳是多少,血壓是多少。創始人說人們每天低頭看手機,為什麼這個時候不能把體檢做掉。而這件事情是人類永遠做不了的,今天去看很多公司做的人工智能,其實是人做不了的事情。




我們有機會想象一樣東西,在以上基礎上能夠做城市大腦,這個想法的真實來源是杭州,大家認真想一下,今天的城市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看過一本書,它講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今天我們所有做的事情能不能離開城市,高鐵、航空、電、車...城市本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它實際上是所有發明的一個重要平台。

到了今天人們在講機器智能的時候,這個平台會出現什麼東西呢?當城市發展到今天,最早的城市隻有路,並沒有供水係統。後來有了供水係統,又有了電網,下水道。城市發展過程當中,其實是技術發展非常了不起的過程。

大家可以設想下,不是今天才有了城市問題。當所有城市交通都用馬匹的時候,也有交通堵塞的問題。城市發展到今天,使得我們有一次機會來做非常大的創新。這裏麵有一個基礎的東西,所有到今天人類所完成的發明,無論是互聯網、智能手機、成像係統、人造衛星、火車、飛機等等,都為城市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就是數據。

杭州市做了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我們不應該再做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化係統,傳統意義上的人工智能,而是做一個東西叫做城市大腦,它會是未來城市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供水、供電係統,一個城市沒有它是運行不了。令人欣慰的地方,杭州市政府接受了它,覺得應該作為杭州嚐試“城市大腦”的探索。

第二件事情,站在我的角度看是很了不起的。這是第一次在城市角度,把數據不再當成大數據來賣,第一次把數據當成是城市非常重要的資源來看。同時,杭州市也成立了一個部門,這個部門和中國或者世界其它地方部門不一樣的地方,它不叫大數據部門,它是一個數據資源部門,我想這也是在中國第一個城市裏叫數據資源的部門。

這兩樣東西加在一起,其實是說明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先,一個新的基礎設施會帶來非常多的重要發明;第二,有了非常新的資源,這個資源是人類曆史上沒有的。城市大腦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當今天有了基礎設施之後才可以真正的使用數據資源,優化人類曆史上任何其它的資源:水的資源、道路的資源、電的資源。我們在杭州做的事情,可以先從交通做起,先不說交通堵塞,我自己有一個非常小的心願,如果有了數據資源,有了天上衛星的資源,有了城市大腦的基礎設施,杭州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的路麵騰出來給市民做公園,而不是用來跑車。因為可能車用不了這麼多(路),隻是我們不知道。從人類發展角度來講,這是曆史上非常大的一次進步,

如果我們在杭州把這件事做好的話,它的意義就和倫敦第一次修地鐵是一樣的。今天所有的城市發展享受了很多人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所發揮的創造力,曆史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因為有互聯網這個基礎設施,因為有這麼大的計算能力,因為有那麼多的數據資源,使得我們可以為城市添加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城市發展到今天靠人們的腦力是不夠的,需要機器智能幫助把城市發展好。




為什麼會提到下一個十年的登月計劃,這是蠻有意思的事情,和我在阿裏巴巴的經曆,和阿裏巴巴過去的一些想法有關係。我們在2009年的時候曾經在討論數據對未來的影響,就把公司內部有關數據的項目統稱為“奔月項目”。後來有一次聊天,我隨口說了一句,當時做的登月項目非常了不起。奔月和登月是有差別的,嫦娥奔月是去了之後不回來。你要把一個人送上月球還要再回來,比把一個人隻送上月球,讓他死在那兒簡單得多。

我相信,今天,到了這個時候,確實到了這個時候,當一個城市具有這樣的基礎設施時,其實它是真正利用好數據和人類產生的自然資源最好的時候。這件事情是可以探索十年的,我願意把它叫做下一個十年的登月項目。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催生非常多的東西,設想一下看,60年代的登月項目到今天為止,人類去了那麼多次,中斷了那麼長時間,仍舊還有非常大風險。

回顧來看,在阿波羅飛船上有了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移動計算,這是第一次把計算機裝到了這麼遠的移動裝置上。那個時候所催生的通訊技術、生物工程技術,人類到今天都還在享受。

為了人工智能的研究,我們有機會在杭州建立城市大腦,做最好的基礎研究。在杭州開始做這件事情之後,蘇州在今年2月也開始了。因為人工智能的機會,因為所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有機會為全世界做一次貢獻,這是城市發展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生活在這個城市裏,機器智能讓我們看到了從來沒有過的世界,大家不要擔心和機器的關係,也不要恐慌。大家設想一下,在一百多年前,當人類第一次用成像技術看到自己的X光照片時,他覺得是很恐怖的。可是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成像技術是在造福每一個人,我相信今天講的所有東西都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來源:AI早餐匯
致謝:感謝 AI早餐匯的記者精彩報道。
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7-10 09:32:09

  上一篇:go  近300位數據挖掘專家雲集阿裏,最精彩的發言都在這兒
  下一篇:go  賽思互動:大企業孜孜追求的並非效率,而是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