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5過時,誰做過?
對於蘋果和互聯網而言,這都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我們等待著。等待一個時代的絕響,或者是另一個奇跡的開始。然而很多人的心裏早已不抱希望。
智能手機已經開始進入同質化的時代,各種我們能夠想到的都已經成了標配,留給設計的空間已不是很多。而很多偉大的狂想卻都僅僅在概念階段,還有許多技術難題需要突破或者還在等待著屬於他們的時代。所以這是一個持續改進和微創新的時期,這裏不再需要神話。
對於一向以設計出彩的蘋果,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iPhone的驚人魅力,可能有大部分來源於它讓人耳目一新的外觀。而iPhone能一舉成功,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中,依靠的也隻能是外觀。當然也可能獨辟蹊徑,不過那不是蘋果的特長,也不是喬布斯的特長,而是前麵說過的偉大狂想。蘋果的設計自然是出色的,尤其就其在iPhone上的表現來說。從包裝盒上的“在加利福尼亞設計”到美輪美奐的蘋果官方店,我們也能看到蘋果對這種能力的珍視和自豪。
讓我們想像一下,蘋果會把iPhone5設計成什麼樣子呢,或者如果讓我們設計iPhone5,我們將如何設計?這是一個不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我們的要求,都在想象之中。不過令人意外的是,蘋果也給了我們一個想象之中的答案。這對於認為蘋果總是難以預料的朋友,是一種不小的打擊。於是“蘋果從此沒有了靈魂”,“喬布斯是真的死了”,各種各樣的吐槽開始在網絡裏飛速蔓延,從沮喪轉變成狂躁的人們似乎已經忘了昨天還在傷神的釣魚島問題。BBC的評價則更委婉,卻也更可以作為代表:Apple got where it was by taking bold risks. Now it has become a company that copies others and plays it safe. 然而這真的僅僅是為了safe嗎?不說iPhone5有多少改進,我們先看看iPhone5能有多少改進。如果要做全新的外觀,蘋果還必須考慮其他問題,尤其是與ios係統和前幾代iPhone的概念和體驗上的統一,這比顛覆式的設計更難做到。想象諾基亞的Lumia裝載了ios係統,你能忍受嗎?真正讓蘋果不能再做出顛覆式設計的壁壘,不是靈感的枯竭,而是已經固化了的蘋果體驗和蘋果精神。iPhone隻能是iPhone,如果要做Lumia,至少要是另一個品牌和產品線。相比為了出彩而搞一個怪物出來,筆者寧願新iPhone隻作平滑或者在你眼裏平庸的升級。
但是這些負麵評價對蘋果卻肯定是一件難以處理的事情,這會影響銷量,而如果沒有了銷量,那自然也像他們所說的那樣是神話的破滅。然而我們不能責備他們,因為他們是抱著虔誠的敬意和殷切的期望來的。追究今天這個悲劇的根源,便是往日神化營銷的弊端在喬布斯逝世後逐漸浮現了出來。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神化的背後,是品牌力量的透支。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最終還是要吞下這幫主親手種下的惡果。
傳聞說喬布斯在臨死的時候,為蘋果製定了五年的計劃,iPhone5的設計,是在其生前就已經確定了的。五年計劃可能太過離譜,但喬布斯確定了iPhone5的設計,卻有足夠理由讓人相信。即使沒有確定,也一定是大概確定了。那麼走到今天的蘋果,有或者沒有喬布斯,到底會有多少不同?
喬布斯的偉大不僅在於他的成績,還在於他在最合適的時候離開,終於蘋果不再是神話,而喬布斯的神話卻永遠也不會破滅。
想要顛覆式的創新,你可以關注Google Glass或者微軟的Kinect,以及其它尚未上市的概念,而不是iPhone,無論iPhone5是喬布斯的作品還是蒂姆.庫克的,它都是最好的iPhone。
最後更新:2017-04-02 15: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