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0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明知夷陵之战必败,诸葛亮为何不劝阻?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着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很多人对这场战役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诸葛亮明知会败,为何不劝阻?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在刘备逃到白帝城后,东吴军队一路打了过来,希望攻占永安。不过,幸好赵云及时带领军队赶到,促使永安的防守军队数量达到了两万人,这才避免陆续进一步扩大战果。不过,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刘备在占领汉中后,实力并非最强,在人口,军队数量上就与曹操差距较大。而刘备征伐东吴,是以弱小的实力对两个国家开战,光打曹操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更何况现在又跟孙权闹翻,两面开战失败的概率是很明显的,诸葛亮不可能看不到。三国鼎立,只能两弱敌强,不能以弱抗两国!但是,诸葛亮为何不拼命劝阻呢?他怕什么?

其实,夷陵之战前,极力劝阻刘备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赵云等将领。虽然诸葛亮反对出战,但是也仅仅是提出了意见!没有激烈的劝阻。如果在当时情况下以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拼了命死谏,我想刘备是能听的。而且后来诸葛亮说,若法正在,可以劝谏。主要是因为法正刚直,劝谏起来不要命!那么为何诸葛亮不能死命劝谏呢?这有三个原因:

一是,诸葛亮要避嫌。

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哥哥当时是在孙权那,而且之前就是因为诸葛瑾来要荆州,才导致的孙权跟关羽翻脸,因此,刘备表面不说内心是怪诸葛亮的。诸葛亮如果拼命劝阻,未免有为哥哥帮助孙权的嫌疑,因此,诸葛亮要避嫌。

第二,诸葛亮不是谏臣。

在汉代都是有专门的劝谏官员的,叫做谏议大夫,这批人专门负责各种方式劝谏。而诸葛亮是战略型人才,出谋划策可以,劝谏可能有些吃力,其后来劝谏刘禅,也只是苦口婆心的教导,说出自己的意见。因此,劝刘备估计也是如此,轻描淡写的上书表达意见!这在当时刘备一心报仇的情况下是听不进去的!

第三,权位的考虑。

诸葛亮从一个卧龙先生成为当时蜀汉的丞相,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后期,诸葛亮的军师地位几乎被法正取代,因此更加谨言慎行,不敢太直接,给领导压力。因此,才会授意赵云等极力劝谏,自己不用出面极力劝阻!这也是为了明哲保身,给自己留后路。

所以说,刘备可能看不清形势,而缺乏法正这样的谏臣的情况下,诸葛亮明知道是自取灭亡之道而没有去拼死苦谏,是要负很大责任的,不得不令人愤怒。假若诸葛亮能够义无反顾劝阻,刘备是不可能不听的!

然而,诸葛亮却不有劝阻,而刘备为获得民心威望,甚至有和诸葛亮斗气,也即证明自己,而撇开诸葛亮,留下赵云等将领,发动了这场夷陵之战。很可惜的是,刘备的愿望落空了。离开了诸葛亮,自己真的就玩不转了,或许是觉得没有颜面再回到蜀汉朝廷,刘备在白帝城结束了自己性命,将阿斗托付给了诸葛亮。

但是,一场几乎耗尽蜀国国力的失败,让蜀汉只能偏安在西川一隅。自此决定了诸葛亮隆中对的落空,更击碎了诸葛亮恢复汉室的理想。

最后更新:2017-08-30 09:08:32

  上一篇:go 又是没见过系列!鹿晗从小就是美男子?从小帅到大!
  下一篇:go 恋爱中的小女人!吴昕潘玮柏互换头像后现身,似与潘帅传情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