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明知夷陵之戰必敗,諸葛亮為何不勸阻?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戰役結果劉備大敗,蜀漢戰力從此大減,很多人對這場戰役有一個共同的疑問,諸葛亮明知會敗,為何不勸阻?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在劉備逃到白帝城後,東吳軍隊一路打了過來,希望攻占永安。不過,幸好趙雲及時帶領軍隊趕到,促使永安的防守軍隊數量達到了兩萬人,這才避免陸續進一步擴大戰果。不過,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這樣結束了。

劉備在占領漢中後,實力並非最強,在人口,軍隊數量上就與曹操差距較大。而劉備征伐東吳,是以弱小的實力對兩個國家開戰,光打曹操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更何況現在又跟孫權鬧翻,兩麵開戰失敗的概率是很明顯的,諸葛亮不可能看不到。三國鼎立,隻能兩弱敵強,不能以弱抗兩國!但是,諸葛亮為何不拚命勸阻呢?他怕什麼?

其實,夷陵之戰前,極力勸阻劉備的並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等將領。雖然諸葛亮反對出戰,但是也僅僅是提出了意見!沒有激烈的勸阻。如果在當時情況下以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拚了命死諫,我想劉備是能聽的。而且後來諸葛亮說,若法正在,可以勸諫。主要是因為法正剛直,勸諫起來不要命!那麼為何諸葛亮不能死命勸諫呢?這有三個原因:

一是,諸葛亮要避嫌。

為什麼?因為諸葛亮的哥哥當時是在孫權那,而且之前就是因為諸葛瑾來要荊州,才導致的孫權跟關羽翻臉,因此,劉備表麵不說內心是怪諸葛亮的。諸葛亮如果拚命勸阻,未免有為哥哥幫助孫權的嫌疑,因此,諸葛亮要避嫌。

第二,諸葛亮不是諫臣。

在漢代都是有專門的勸諫官員的,叫做諫議大夫,這批人專門負責各種方式勸諫。而諸葛亮是戰略型人才,出謀劃策可以,勸諫可能有些吃力,其後來勸諫劉禪,也隻是苦口婆心的教導,說出自己的意見。因此,勸劉備估計也是如此,輕描淡寫的上書表達意見!這在當時劉備一心報仇的情況下是聽不進去的!

第三,權位的考慮。

諸葛亮從一個臥龍先生成為當時蜀漢的丞相,那是相當不容易的。而且後期,諸葛亮的軍師地位幾乎被法正取代,因此更加謹言慎行,不敢太直接,給領導壓力。因此,才會授意趙雲等極力勸諫,自己不用出麵極力勸阻!這也是為了明哲保身,給自己留後路。

所以說,劉備可能看不清形勢,而缺乏法正這樣的諫臣的情況下,諸葛亮明知道是自取滅亡之道而沒有去拚死苦諫,是要負很大責任的,不得不令人憤怒。假若諸葛亮能夠義無反顧勸阻,劉備是不可能不聽的!

然而,諸葛亮卻不有勸阻,而劉備為獲得民心威望,甚至有和諸葛亮鬥氣,也即證明自己,而撇開諸葛亮,留下趙雲等將領,發動了這場夷陵之戰。很可惜的是,劉備的願望落空了。離開了諸葛亮,自己真的就玩不轉了,或許是覺得沒有顏麵再回到蜀漢朝廷,劉備在白帝城結束了自己性命,將阿鬥托付給了諸葛亮。

但是,一場幾乎耗盡蜀國國力的失敗,讓蜀漢隻能偏安在西川一隅。自此決定了諸葛亮隆中對的落空,更擊碎了諸葛亮恢複漢室的理想。

最後更新:2017-08-30 09:08:32

  上一篇:go 又是沒見過係列!鹿晗從小就是美男子?從小帥到大!
  下一篇:go 戀愛中的小女人!吳昕潘瑋柏互換頭像後現身,似與潘帥傳情樂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