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微信PK微博,誰會贏?

近日,筆者有幸與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範紅教授聊天,工作使然,聊的還是微博、微信那些事兒。範教授說,感覺最近刷微博的時間在下降,玩微信(朋友圈)的時間在增加。無獨有偶,筆者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原鳳凰衛視執行台長,現搜狐公司副總裁劉春也發微博說“朋友們紛紛微信了,調情逗趣,傳播消息,隨意說話,安全踏實。”專門研究媒體傳播的範教授也好,媒體老兵劉春也罷,他們的言語無不透露出一個信息:微信,已經開始蠶食原屬於微博的受眾。

  他們的觀點,也隨即引發筆者的思考:微信和微博之間的PK,誰會贏?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麵來分析吧:

  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當偏媒體的微博遇上重社交的微信

  微博生於2007年,但真正在中國成為一時風潮,還要拜媒體範兒十足的新浪所賜。2009年9月新浪開始微博發力之初就深深地打上了媒體平台的標簽,後來者騰訊、搜狐、網易等無不如是。微博的媒體化屬性,也在層出不窮的各種新聞事件中賺足了眼球。以至於微博給多數網友形成的一個印象是:看新聞,上微博。憑借媒體化的運作,微博迅速搶占了國內網民的眼球,幾乎和騰訊的QQ一樣成為中國網民的標配。雖然,今年新浪、騰訊等微博進行了改版,目前的微博已不完全是中國版的twitter,而有了Faceboo社交網絡味道的微博,媒體化的傾向還是十分突出。

  微信生於2011年,微信剛推出時走的路線迥異於微博,2011年5月前發布的最初兩個微信版本涵蓋了好友間的信息發送和圖片分享,而2011年5月中旬更新的加入了語音聊天的2.0版本的出現無疑在解放了用戶手指的同時,徹底讓微信成為朋友間的信使;隨後微信不斷地小步快跑,陸續新增了視頻通話、查找附近的人、搖一搖及朋友圈等功能。這些功能的推出讓微信徹底成為了一款基於移動互聯網的社交溝通工具,或者說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雖然,微信在今年陸續推出了明星、名人賬號,並於今年8月推出了微信公眾賬號開始觸及媒體及商業化探索,但微信最基本的功能還在於社交。

  二、時時微博人人微信,二者都在改變中國互聯網版圖

  兩年前,如果你不玩微博,你就out了;如今,你不玩微信,你也就out了…out得不止一丁點兒哈!微博,今年剛三歲;微信,還不滿兩歲,但二者都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幾乎成為中國網民的標配。先說微博,根據新浪201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新浪微博注冊用戶3.68億,平均每日活躍用戶3650萬;騰訊微博注冊用戶數4.69億,8200萬日活躍賬戶。而騰訊的微信,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在今年的9月突破了2億用戶(活躍用戶未公布,但相信數據一定很驚人),筆者相信微信用戶數據還在不斷地攀升。

  從看新聞到門戶,到看新聞到微博,新浪、騰訊的媒體人開始革自己的命;有數據顯示,來自多平台的weibo.com總流量,已經超過新浪門戶網站流量(騰訊微博的流量未公布,但數據也一定不低)。據新浪微博統計,倫敦奧運會期間,新浪微博網友總計發布了近4億條微博內容。而正在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黨代會也被外媒稱作“第一次被圍觀的盛會”。從打開網站看新聞到打開手機看微博,中國的網民隻用了不到三年時間。而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很少再發短信,聊QQ,而是有事沒事拿起手機通過微信發語音唿朋喚友。

  兩年前,當微博還在繈褓中之時沒有人想到它可以部分改變中國的輿論環境;而一年多前,騰訊的馬化騰以及他的同事也未必想到微信可以以如此驚人的速度覆蓋中國主流上網人群(高端用戶貌似一直是騰訊QQ的短板,QQ因其低齡化常為人所詬病)。

  三、掘金之路不易 微博和微信都未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

  “微博,曾經讓新浪這家老牌門戶網站看到了重生的曙光,堅實的用戶基礎和活躍度也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在問世三年之後,背負著沉重業績壓力的新浪來到了一個尷尬的節點:用戶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第二季度運營利潤僅20萬美元,同比下降98%.前有業績壓力,後有對手緊逼。新浪微博,如何賺錢?”《中國企業家》11月10日題為《新浪微博:前無金礦,後有騰訊,路在何方?》 的文章幫新浪微博的盈利前景把了一次脈。

  《中國企業家》該文指出“新浪二季度財報首次公布了微博營業收入的數據,其中微博廣告收入為1000萬美元,占新浪集團廣告收入的10%.據曹國偉在財報會議上介紹,新浪微博的80家廣告客戶,其中75%~80%都是原有客戶,即在門戶和微博都有投放,這意味著微博的新廣告客戶實際上隻有15家。”這篇文章同時也勐擊新浪軟肋:新浪既缺乏成熟的遊戲和電子商務資源,也沒有完善的支付體係,基於社交關係上的商業模式探索,並不被外界看好。文章引用互聯網專家王煜全的觀點,認為新浪最強大的對手正是騰訊,“新浪就像羸弱的宋朝,隻有新浪微博這一道關卡,萬一失守,很可能徹底喪失互聯網第一陣營的地位。騰訊則是驍勇的金兵,坐擁遊戲等贏利奶牛,隨時可以回到大草原休養生息。”

  相較於一出生就思考盈利的苦逼新浪微博,騰訊微信更像是一個出生豪門的“富二代”,因為騰訊手頭不僅有全中國最大的及時通訊工具QQ(MSN,你在哪裏啊在哪裏?你可知道企鵝君思念你啊思念你),流量最大的新聞門戶騰訊網、注冊用戶最多的騰訊微博,還有盈利奶牛騰訊遊戲及電商平台。生在豪門的微信確實不用為未來的盈利做太大的考慮。但既已坐大,勢必要探索多種可能性,今年微信開放平台已與包括美麗說等在內的第三方開始了合作的探索,8月推出的微信公眾平台也打出了“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的招牌。而玩膩了微博的人們對公眾平台也表示出了足夠的興趣,在新浪微博檢索“微信公眾號”有107.8萬條消息、檢索“微信二維碼”有超過134萬條原創結果。開放第三方合作,推出公眾賬號,組建營銷團隊,收購通卡,力推二維碼,布局O2O…微信雖未盈利,但跟微博一樣有一個貌似金光閃閃但需要上下求索的錢景。

  新浪的曹國偉同學把微博比作“一個長得蠻高大的小學生”,騰訊馬化騰同學則表示(微信)隻是擠進了無線互聯網的站台,“先進去,能不能上車、上船不知道。” 曹同學可能是在自我安慰,而馬同學則一定是在自謙,因為目前騰訊的市值已相當於16個新浪。所以,富二代微信可以“慢慢走,欣賞嗬”,而股價一路下滑的屌絲新浪微博則必須盡快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否則就有可能無法維係其居高不下的投入,而遭遇“成也微博,敗也微博”的滑鐵盧。

  微博、微信孰優孰劣眾說紛紜,但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是在微博吐槽圍觀,還是在微信曬生活聊天,微博和微信的出現為中國5.38億互聯網用戶帶來了新鮮有趣的體驗。不管它是否有可能改變一切,它已經在改變我們傳播信息和觀察世界的方式。無論是從媒體轉身社交的微博,還是從社交嚐試媒體通路的微信,它們的出現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筆者以為:二者的纏鬥還將繼續,無論二者誰輸誰贏,用戶是始終不會輸掉的,不是麼?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07

  上一篇:go 周鴻禕詳解360手機戰略:賺錢不靠硬件靠服務
  下一篇:go 國產手機企業“隻賺吆喝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