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京東二季度到底是虧損還是盈利?從GAAP和Non-GAAP區別說開去

京東二季度基於GAAP淨虧損2.870億元,而Non-GAAP下則實現淨利潤9.765億元。

對投資者而言,到底是應該去看其基於GAAP的虧損,還是基於Non-GAAP的盈利?

文 | 全天候科技 張家偉

京東二季度基於GAAP淨虧損2.870億元,而Non-GAAP下則實現淨利潤9.765億元。

對於投資者而言,到底是應該去看其基於GAAP的虧損,還是看基於Non-GAAP的盈利,成了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1

NON-GAAP:靚麗的數據

京東今日晚間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淨收入達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大幅高於市場預期。

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2348億元,同比增長46%。如果使用行業內主要友商的近似統計方式,京東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總額(GMV)為3353億元人民幣。

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9.765億元人民幣,已是連續第5個季度盈利,單季度盈利接近去年全年,上年同期為6.126億元人民幣。

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較去年同期的1.881億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7%,增速領跑行業。

財報還顯示,截至6月30日,京東在中國共運營335個大型倉庫,總麵積約710萬平米,較上個季度580萬平米大幅增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

2

GAAP:不那麼靚麗的部分

基於通用會計準則(GAAP),京東二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這是京東在一季度實現淨利後重新轉為虧損。上年同期,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1.276億元。

財報公布後,京東美股盤前由上漲4%一度轉為跌逾7%。本周一京東美股大幅低開,收跌3.59%,收報44.25美元,盤後繼續下跌,截至更新,股價已較收盤價又跌去0.3%以上。

3

GAAP和Non-GAAP數據為何差距這麼大?

這裏首先要理清GAAP和Non-GAAP的差別。

GAAP簡單來說就是通用會計準則,在美國上市,接受的就是用GAAP來做帳和出具財務報告。

而Non-GAAP則指企業在GAAP基礎上自行“加工”後的財務報表,為的是“更好”的體現公司實際經營狀況。

通常情況下,非常規的一次性非經營性支出會在Non-GAAP中予以剔除,以反映實際業務表現。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股權激勵基本是財報調整的標配。

從京東的情況來看,基於GAAP二季度淨虧損2.870億元,而基於Non-GAAP當季則實現淨利潤9.765億元。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正是股權激勵。

從京東財報可以看出,Non-GAAP數據剔除的最大的項目,就是股權激勵,高達7.47億元。其次,是資產和業務收購所帶來的無形資產攤銷,也達到4.43億元。

事實上,不僅僅是京東,在美上市公司高管在討論財報時,基本都是基於Non-GAAP來衡量,GAAP數據更像是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存檔而已。

早在2013年,德銀分析師David Bianco就在報告中專門討論過GAAP和Non-GAAP的差別,並發現調整後的盈利數據通常會更加好看,而GAAP數據又趨於低估企業利潤。

4

Non-GAAP調整的爭議

盡管將股權激勵剔除可能會更準確反應企業報告期的實際經營狀況,但這也存在很大爭議。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1998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就曾質疑這種做法。他當時反問道:

“幾年前我們就問過這樣的問題,但始終沒有得到答案。

如果期權不算補償的方式,那麼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補償不算作費用,那它們到底是什麼?如果費用不計入對利潤的計算,那它們到底應該放在哪裏?”

最後更新:2017-08-20 01:01:08

  上一篇:go 第四次零售變革 京東是否在品質和生態上做好了準備
  下一篇:go 出售萬元手表存質量問題 京東疑似推諉不予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