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創意設計:技術與時尚的融合》一一1.5 眼鏡類可穿戴設備
1.5 眼鏡類可穿戴設備
最早的眼鏡是為古羅馬皇帝尼祿(Nero)(公元54~68年在位)製造的。在Hubert Upton於1967年創造了第一副增強現實眼鏡之前的多個世紀裏,眼鏡純粹是模擬工具。Upton是貝爾直升機公司的一位工程師,他私下構思了一種可以幫助有聽力障礙的人們“看見”聲音的設備。原始設計包含一個麥克風,可以通過可穿戴便攜計算機分析聲音,並向嵌入眼鏡中的小型光導纖維LED發出信號。根據音調,LED將改變發光的顏色並直接投射到穿戴者的視野之中。Upton認為,隻要光線對準說話者的嘴唇,耳聾的人就能更輕易地讀出唇語。遺憾的是,這一項目從未真正實現,該技術轉為軍用,聲音不再轉換為顏色,而是投影到飛行員前方,幫助他們在飛躍礙航區或者夜間著陸時提供方向。
可穿戴設備在幫助殘疾人方麵有巨大的潛力。1977年,Smith-Kettlewell視覺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C.C.Collins為視覺受損人士開發了一種5磅重的可穿戴設備―頭戴式攝像機。Collins使用現在已經十分流行的觸覺反饋技術,將攝像機中1024點的圖像轉換為一件馬甲上10英寸見方的觸覺網格(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ptic_technology#Haptic% 20technology)。
許多此類設備可以重新改裝,以增強或者改善感覺,但是有些試驗更多地專注於感知增強。1981年,當時還在上高中的Steven Mann將一台基於6502 CPU並具備文本、圖形及多媒體能力的多媒體電腦固定在背包上。Mann被稱為可穿戴計算之父,是第一個自稱“受控機體”(cyborg)的人。從1989年起,他就佩戴自己製作和改造的計算機化眼鏡係統。圖1-4展示了他的眼鏡的發展情況。Mann在職業生涯中已經發明了無數可穿戴計算感知設備,最著名的是無線網絡攝像頭。
1987年,Reflection Technology發布了圖1-5中的Private Eye。它是一種商業化可穿戴電視顯示器,可以手持或者佩戴在一隻眼睛中間。Private Eye的重量不足兩盎司,1.2英寸×3.2英寸的顯示器分辨率達到當時個人計算機屏幕的水平:720×280像素。此外,它的耗電僅為1/2瓦,可以用電池供電。Private Eye用於許多可穿戴計算機項目,包括如下兩個:
圖1-5 Private Eye可穿戴套件(Tavenner M.Hall攝影,摘自《Meeting the Challenge: The Path Towards a Consumer Wearable Computer》)
VuMan 1,這是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一個項目,使用戶可以用3個輸入按鈕通過房屋的藍圖移動。從1991到1995年,該項目開發了6代。第2版包含了一個光標,用戶可以從一個地圖或者數據庫上選擇物品,第3版升級為包含內存和電源管理等功能。
Lizzy是Thad Starner和Doug Platt於1993年在MIT媒體實驗室開發的,開始是一個研究項目,旨在開發可用於通用計算應用的可穿戴平台。它是作為開放源碼項目創建的,包含一個組裝指南,希望有許多其他人按照需求對其進行改裝和改變用途。Starner從創建Lizzy開始持續穿戴一種定製的計算機係統,多年來一直更新具備新技術和新功能的部件,目前他領導Google眼鏡項目。
兩個項目都領先於時代數十年,至今仍然激勵著研究人員。
最後更新:2017-08-17 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