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任天堂發布的遊戲機們
2017年3月,任天堂Switch係列發布。從這一款遊戲機,我們似乎可以一窺任天堂的未來,它的名字巧妙地模煳了家用遊戲機和掌機的界限,且與我們之前提到的任天堂遊戲機大有不同。我們不敢說它未來會有多好,但整體來說,應該還是不錯的。
任天堂Switch 2017年3月上市
任天堂能成為日本遊戲界巨頭,與他們出品了大量異質於同行的獨特遊戲密不可分,此舉還奠定了任天堂在眾多遊戲粉絲中的傳奇地位。
細數任天堂曆來發布的遊戲機,其中一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另一些默默無聞。無論Switch位於哪一邊,它的出現都將是任天堂公司堅持做自己的風格延續。
好了,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任天堂——
在NES發布以前,彩色電視遊戲其實已經出現。1977年到1980年間,任天堂在初涉遊戲機領域時,在日本區域內發布了五款遊戲機。
那時候的遊戲設備很簡單,沒有遊戲帶或磁盤,玩家隻能玩係統默認安裝的遊戲。當時,任天堂和三菱公司合作,出品遊戲機,還有一款叫作“光標網球”的簡單遊戲,提到它另一個名字“Pong”你可能會熟悉。
在Game Boy推出之前,這裏有已有Game & Watch遊戲機。這是一係列的掌上機,玩家可以通過小的LCD顯示屏和操縱按鈕玩一些簡單的遊戲。當時的任天堂總共推出了六款不同的遊戲,在1980年到1991年間,此係列的遊戲機賣出了大概4300萬台。
這一台可能大家會覺得有些熟悉。任天堂在日本因其1983年在日本發布的家用遊戲機(或者叫“紅白機”)的中多種多樣的arcade tiles(一類遊戲)取得了成功。並在兩年後,發布了它的美國版,這就是為人熟知的任天堂娛樂係統(NES)。
雖然曆經數年衰退,NES在遊戲行業的重要地位仍然不可估量。它帶來了更加標準化的商業模式,引起了家用遊戲領域的幾次大變革,並最後成功轉變為遊戲行業的巨人。
在之後的1989年,任天堂的事業更是達到了巔峰。它發行的Game Boy遊戲機實際上可以引領掌上遊戲機的流行風向標杆,比如當時帶火了“俄羅斯方塊”這一款益智休閑遊戲,除此之外,它們還可能比其他競爭者們的設備能帶來更大的AA電池銷量。在整個發行期間,遊戲機賣掉了近1.2億台。可能你稍一留神,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們家中保留著這套遊戲機。
如果要說NES是否有後續繼承者,那超級SNES(Super Nintendo)當之無愧,後者於1991年風靡美國。
雖然這一款不像其前作那樣,具有顛覆性的影戲那個,但它依舊是“16比特”時代的銷量冠軍,並引領了一波機器更強、控製器更複雜的風潮。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帶動了冒險類遊戲的潮流,從“超級馬裏奧世界(Super Mario World)”到 “大金剛國度(Donkey kong Country)”到“最終幻想VI(Final Fantasy VI)”。
任天堂接下來推出了名副其實的重磅作品:The Virtual Boy。
這個笨重的裝置早在Oculus Rift(一種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之前就前瞻性地預見了虛擬現實的未來,但是在1995年,設備的體驗並不那麼流暢舒適。由於遊戲受限,技術瓶頸,最後整個項目在發布不到一年時間裏就終止了。不過,在當時推出過這麼“奇怪”的產品,倒是可以凸顯其敏銳地開發思維。
任天堂64(Nintendo 64)在一年後發布了。與超級任天堂類似,這款產品在硬件提升方麵做足了功夫(“64”表示其64比特的處理器),它還引進了一個更加精密複雜的處理器,使更好的承載運行優秀遊戲作品(“塞爾達傳說:時之笛”、“007之黃金眼”、“馬裏奧賽車64”等等)成為可能。
SNES時期,出現了一個更受玩家歡迎的競爭對手(索尼基於光盤的PS(PlayStation)),然而在前一年發布中,後者在銷量排行榜上被N64重創。
在1998年任天堂發布了一係列Game Boy的更新版本,Game Boy Color是其中最為矚目的一部。它還是那個Game Boy,不過它讓玩家從此擁有了彩色遊戲體驗。雖然色彩並沒有那麼鮮豔,但是設備具有更好的規格,兼容性更強的硬件,整個掌機性價比非常高。在這樣的遊戲機上玩口袋妖怪(Pokemon)也成了眾多90後孩子們的溫馨回憶。
要說Game Boy係列第一次真正意義的革新,那一定是任天堂在2001發布的Game Boy Advance。任天堂把它比作“你口袋裏的超級任天堂”,雖然不那麼精確,不過你還是可以領略它的精髓特質。
另一個重大改變,是任天堂延伸了其經典的Game Boy設計。2003年的Game Boy Advance SP和2005年的Game Boy Micro延續了這一改變。
為了抗衡索尼的PlayStation 2以及微軟的Xbox,任天堂在2001年晚些時候推出了GameCube。但是它沒有預想中成功。PS2是公認的神作,而GameCube由於缺乏第三方支持無法與之媲美。
很多GameCube擁有者還會深情回看這台機器,但長遠來看,這是任天堂苦苦探索十年的前兆,這種“摸石頭過河”的情況一直持續到Wii U的出現。不過別的不說,GameCube的可愛造型,迷你遊戲盤,以及時髦的控製器都讓這台機器散發著不同的魅力。
任天堂的下一代掌機DS係列可以說令人驚豔。任天堂雙屏DS在2004到2014年間賣出了1.54億台,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讓這個係列成為了公司曆史上最賣座的掌機,並且輕輕鬆甩索尼的PSP(PlayStation Portable)好幾條大街。
DS係列具有比iPhone還要早的觸屏,雖然屏幕沒有那麼靈活,同時它還覆蓋了多個類型的高質量遊戲。在接下來一年裏,任天堂又推出了幾個DS的衍生機,但是總的來說,DS家族代表著任天堂最大膽的硬件設計之一。
2006年推出的NintendoWii延續了這一好時光。當時任天堂決定不再在技術層麵追趕索尼的和微軟,而是帶著運動控製器轉向了“悠閑業餘(casual)”市場,並成功說服了許多以前從來沒買過遊戲機的人上手體驗,由此獲得了巨大的銷售成功。
在App Store成為火爆之前的前兩年,任天堂Wii發布,這成為了Wii大顯身手的好時機。通過輕鬆的操作,你可以和同處一室的親朋好友一起玩Wii SportsWii。這個時期的任天堂是唯一一家以遊戲機運動控製方麵取得重大成功的公司。
發布於2011年的任天堂3DS(包括後續的各種更新版)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掌機係列。它除了遵循DS的核心原則外,還增加了一項絕妙的功能——裸眼3D,這種效果能讓你不借助任何外部眼鏡設備,就能感受到3D效果。
五年之後,雖然這種功能隻能算作新穎,但它所帶來的就整體銷量增長,還是使任天堂輕鬆贏得了與索尼PSV(PlayStation Vita)的競爭。
任天堂近些年最具爭議的作品就是Wii U了。某些方麵,相比PS4和Xbox One它稍顯遜色,且缺乏同水平第三方的開發支持,它的平板控製器(能讓你在房間裏玩任何你想玩的遊戲)稍顯笨拙。
其結果就是,該係列發行至2012年銷售總量不到1400萬。這點值得深思——任天堂出品的很多優質遊戲在操作方麵總是半成品,這很可能導致遊戲本身的價值無法體現。
讓我們回到Switch係列,這是任天堂想要實現Wii U概念的又一次嚐試。它具備多用性——你可以選擇將平板控製器放在底座,像家用遊戲機一樣娛樂,或者把將它取拉出來,附帶上可調控製器,隨身帶著玩。這就和索尼和微軟有明顯的區分度了。
然而,這種突破常規的取向能帶著任天堂重返巔峰麼?目前來看,雖然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那些其他同行會像支持PS4和Xbox One一樣支持Switch,但還是存在疑問。另外不得不說,其平板控製方麵雖然有所提升,但仍不如ipad強勁。最後,任天堂新的在線付費服務,會不會和像索尼以及微軟一樣流暢仍有待觀察。
這些都不談,此款Switch仍然是令人興奮的,老任總會不定期帶給我們重磅驚喜。我們將拭目以待。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4-04-23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大數據文摘”,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5-17 1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