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ar揭神秘麵紗,山寨啟二次洗牌
Mstar台灣晨星半導體之前一直非常神秘,近期隨著Mstar將在台灣上市IPO,各種數據方逐步被外界獲知,記得去年與一位台灣某知名IC設計企業高管談起Mstar,問道過去幾年的業界,連這位在台灣浸泡十幾年的朋友也難說一二,隻是猜測09年營收應當在5億美元左右,從今天Mstar透露的數據來看,卻遠遠不止這些,晨星半導體去年的營收居然超過了9億美元。
在今天舉行的2010年中印手機采購洽談會上,Mstar作為參展商第一次向大眾亮相,許多有關Mstar的謎團也被揭開,按照Mstar中國區總經理林永育的說法,此次參會是Mstar成立多年來在大陸地區首次參加類似活動,低調的Mstar終於在山寨行業逐步被業界所認知。
Mstar之所以神秘也與其不同於MTK等台灣公司有關,Mstar注冊於開曼,董事長梁公偉及CEO Steven Yang均出身TI,其中梁光偉為台灣人,Steven Yang則是正宗浙江大學培養出來的大陸人,當年被梁光偉從美國邀請赴台創業,也許與創業團隊不同的背景有關,Mstar大陸團隊中幾乎看不到台灣員工的身影,Mstar的員工甚至自詡自己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大陸公司。
雖然業界一直流傳Mstar在從事手機業務,不過過於低調的做派讓Mstar充滿了神秘,兩年時間在手機行業的潛心修煉之後,不清楚此次高調亮相應當是已經為迎戰聯發科及展訊做足了準備,由於Mstar的加入,大陸山寨市場平台供應商在去年展訊崛起之後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形成三強鼎立的局麵,而山寨在經曆了過去幾年瘋狂擴展後迎來了新一輪洗牌。
2004年老杳曾在普天從事手機方案研究,當年包括像TI等公司的方案入門費就搞到上百萬美元,即使如此也一度造就了TCL等本土公司的輝煌,之後聯發科憑借Turnkey商業模式崛起,在開始階段振興了本土品牌之後不久便因為技術門檻過低導致手機行業的第一次洗牌,許多曾經本土公司的研發團隊開始獨自創業拉開了山寨的序幕,到現在大陸有一定規模的手機設計公司已經超過500家,集成商更超過3000家,在上海展訊去年崛起之前,同質化現象已經非常嚴重,按照一位在深圳從事手機設計朋友的說法,一塊PCBA手機主板利潤竟隻有5塊錢人民幣,甚至不夠在超市買一顆稍微長一些的大蔥,由於競爭在山寨橫行世界的同時也已經將行業推到了成批倒閉關門的邊緣。
2009年展訊將一縷春風帶給山寨行業,也帶來了展訊經曆幾年沉淪之後的瘋狂複蘇,今天Mstar的正式宣布加入,則為山寨行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其實自從去年開始為了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一些方案商或集成商已經開始向山寨品牌商升級正式這些山寨品牌商的出現將大陸山寨手機帶到了第三世界,相信未來幾年山寨手機將由方案商或集成商的競爭向平台商的競爭升級,產業鏈也將因為更多平台商的加盟及競爭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更多功能繁多的創新手機。
在聯發科一家壟斷時代,因為同質化嚴重方案提供商及集成商很難開發出個性化產品,即使某些方案商獨辟蹊徑有所創新,也會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被競爭對手複製,規模效應很難帶動企業的做大做強,隨著展訊、Mstar的加入,相信未來平台資源將更多的向更有創意、創新的方案商或集成商轉移,未來幾年大陸也將會出現規模更大、更具創新的山寨品牌。
在很多IT公司都有給競爭對手起代號的習慣,據說在MTK內部將展訊稱作“彩虹”,將Mstar稱作“老鼠”,從側麵反映了聯發科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彩虹聽起來不錯,在聯發科看來展訊隻不過是短暫的輝煌,因為彩虹總是稍縱即逝,而老鼠的意思是聯發科認為Mstar稍有露頭便會遭到打擊,而打擊之後老鼠一般都會落荒而逃,將如此外號賦予兩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說明聯發科並未真正認識到危機的到來,畢竟前些年因為壟斷形成的老大心理也令其員工無法承認競爭時代的來臨,真的如此即使蔡明介出山也難擋頹勢。
最後更新:2017-04-04 07: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