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巴菲特總共看上中國兩家公司 這是其一

一般人覺得,這是一家品牌附加值不高的公司。而在巴菲特眼中,這是中國最頂尖的企業之一。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在中國總共投資兩家公司,一家是中石油,另一家便是王傳福當家做主的比亞迪。巴菲特投資王傳福的緣由很簡單,隻因王傳福身上有“愛迪生氣質”。

因為信任,在比亞迪最困難的時候,巴菲特也從未提出意見、抱怨,包括震驚中國的“526”事件。

2012年5月26日,一輛日產GT-R於濱河大道醉駕狂飆,致使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E6被撞起火造成3人死亡,引發外界對該汽車安全性能的擔憂。

這件事情在較長一段時間都影響著外界對比亞迪的信心。而比亞迪則表示:“不影響未來發展”。事實證明,比亞迪對了。如今的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獨領風騷,也已經成為深圳這座“傲嬌”的城市的重要企業名片。

因為,比亞迪跟別人走著不一樣的路。

由“點”到“線”再到“麵”

比亞迪每一步都在鋪路

比別人做多兩點:產品好、便宜,服務快

產品好、便宜,服務快。這是那個年代中國能夠達到的條件,隻不過絕大多數隻是做到了產品便宜,缺少了產品好與服務快。正因為多了這兩項,比亞迪真正開了好頭。

1995年,比亞迪由生產研發鋰離子電池,逐步到成為NOKIA第一個中國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成為亞洲以至於全球財經的重要裏程碑。

1996年、1997年王傳福到歐洲和美國推廣比亞迪產品的時候,講的最多的是我來自中國,產品又好又便宜,服務還快。

2003年,比亞迪開發獨特的氧化鎘負極化學活化處理工藝,大大提高電池大電流放電性能和快速充電性能,當年鎳鎘電池產量達到4億支,世界第一。

巔峰謀變,由點及線

很多企業達到領域頂峰後,往往疲於如何鞏固行業領軍地位,但比亞迪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同是2003年,王傳福頂著投資人強烈反對的壓力,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進軍汽車行業,致力於研發電動汽車。

2005年4月—2006年2月,比亞迪生產出首款自主品牌汽車——F3,且在短短10個月內就獲得“新車大獎”、“最佳人氣獎”、“最值得期待車型”等等各類獎項68個……也使比亞迪汽車走上了飛速發展的道路。其後,F0、F3R、G3、L3、F6、M6相繼問世。

既有與後發優勢無縫融合

做汽車能賺錢,絕大部分產商都是這麼想的。但是放在比亞迪身上,TA隻想做的是——屬於未來的汽車。

2006年6月,比亞迪純電動轎車F3e研發成功,成功搭載ET-POWER技術的鐵動力電池,實現零汙染、零排放、零噪音的三無目標,續航裏程達350KM,標誌著比亞迪純電動汽車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08年,比亞迪雙模電動車F3DM上市(純油、純電混合兩種模式),開創了不需專業充電站充電的先河。

也正因如此,比亞迪受到了巴菲特的青睞。2008年9月,巴菲特18億元入股比亞迪,占10%股份。

全電動生態係統

2014年,比亞迪發布“7+4”戰略,致力於把中國道路交通領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電搞定。2013至2016年,相繼推出了王朝係列秦、唐、宋、元等車型,創新“542”科技,開啟新能源汽車新紀元。

2016年10月13日,比亞迪投資50億元研發的跨坐式單軌——“雲軌”在深圳舉行全球首發儀式,正式宣告進軍萬億級軌道交通領域。

回首比亞迪這20年的發展曆程,從生產手機電池到發展新能源,再到發展軌道交通,從被嘲笑到業界領袖,比亞迪一步一個腳印,用自己的產品,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其實說白了,比亞迪在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有機結合,化“腐朽”為價值。用電動改善汽車是一塊,通過市場挖掘跨座式單軌則是另一塊。

洞悉被遺忘百年的市場

比亞迪創新之路從未止步

如今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摘得聯合國能源特別獎、紮耶德未來能源獎。自2003年進入汽車領域,比亞迪的技術專利已達12580件,創新能力足以傲視群雄。

不過,創新能力並不是比亞迪的全部,其市場挖掘能力更讓競爭對手望其項背。而比亞迪雲軌,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比亞迪雲軌屬於跨座式單軌,這項技術其實在100多年前就有了,但並不像地鐵推廣那麼廣泛。所以,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這項技術沒有前景。然而,比亞迪卻讓它新生了。

比亞迪組建1000人的研發團隊,投資50億元,曆時5年研發出了跨坐式單軌——雲軌,打破日本跨座式單軌在中國的壟斷,實現跨座式單軌技術的100%自主產權化。而跟日本不同的是,比亞迪雲軌找到了最為精準的市場——一二線城市輔城區、三四線城市主城區及旅遊景區。

因為鍥而不舍的鑽研和探索,比亞迪最終使雲軌的造價僅為地鐵的1/5,建設周期僅為地鐵的1/3,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具有極強的地形適應能力,噪音低,可從城市建築群中穿過,最高運行速度達到120公裏,解決大眾出行的最後一公裏難題,也成為了三四線城市擁堵問題的首選解決方案。

據了解,比亞迪雲軌單單在四川省就已經拿下了約1600億的訂單及意向訂單。

當然,一切的長路,都是點滴創新在鋪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創新背後以技術為支撐

正是由於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厚積薄發,才為比亞迪進軍新能源汽車製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樣的技術背景,更對於比亞迪建造雲軌有著天然優勢。比亞迪也借此掌握了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成為國內100%擁有跨座式單軌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家企業。每年,比亞迪的研發支出都在遞增,2016年,比亞迪研發支出45.2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37%,研發人員23814人,占員工總數12.29%。

比亞迪近幾年研發投入數據表

正是由於比亞迪自始至終以技術為本,從“點”到“線”再到“麵”,創新、自主化從一而終,把別人不敢想的大膽去想,想了不敢做的大膽去做。

正是因為有像比亞迪這樣敢於創新、敢於堅持、高瞻遠矚的企業,才讓“中國品牌”走出世界、才讓“中國製造”響徹世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進程中,比亞迪一定會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

為比亞迪點讚,為深圳點讚,為中國製造點讚!

最後更新:2017-09-02 19:42:13

  上一篇:go 胡歌與周迅同登雜誌封麵,網友:聽說周公子更帥一點!
  下一篇:go 周星馳的電影為什麼越來越少,總是被黑卻依舊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