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07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楼市颠覆变局,万达告别房地产、马云重磅杀入,住房重回公有制?

最近楼市调控的重磅政策是一条接着一条,这几天又传来诸多重磅消息,房地产市场真的要因此要变天了!

1

央行出手了!炒房客面临被锁楼市

近日,央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为房地产和去产能划出了清晰的金融政策底线: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同时,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停止对落后产能的金融支持。

报告强调,2017年,各地区将认真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政策要求,继续强化“因城施策” 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呈现“成交回落、价格平稳略降”的发展态势。

虽然国家在长效调控上已做了巨大努力,但长效机制短期无法达到,要想短期控制房价,阀门必须关紧,因此当前的限制性调控政策不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下半年全国楼市调整期将持续。

2

深圳放大招,拥抱“住房公有制”

国家更严格调控房市的做法也深刻改变着深圳,近日,深圳市住建局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在网上流出。本次文件最大的看点在于:本次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主导+国企实施+公共住房,改造后释放的所有房源,无论建设、上市、分配等供应环节,都将由国家主导完成,大量改造住宅只租不售。

意见稿明确规定:棚改区改造的住宅部分,除搬迁安置房以外,全部用于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在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在4个区里,供应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人才性住房,并实现只租不售。

此外,本次棚改的界定时间,由去年7月棚改计划认定的30年减少到20年。

这影响有多大呢?

深圳共有241个城市村+1009个老破小小区,这些都可能是未来棚改的主要对象, 参考《深圳市十三五住房建设规划》,深圳将供应30万套商品住房+40万套保障性住房(含人才性住房),加上如今的棚改计划,深圳未来房屋供应量中,政府和国企控制的政策性住房、租赁住房,将至少超过一半。

如果计划得以实施,深圳有望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住房公有制”主导的城市。在过去三年,深圳的房价增幅排名世界首位,新政对深圳未来的房价产生怎样的影响没人能准确估算。

3

马云入局,杭州打造智慧租赁平台

杭州住保房管局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约,将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智慧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在未来在政府主导的租赁体系中,民营企业将深度参与。

这意味着,以后在淘宝不仅可以买买买,还可以租房了?求现在的中介的心理阴影面积。

杭州、深圳这些年一直在竞争。南有腾讯,北有阿里。马云家在科技服务政务方面一向动作很快,杭州就是全国首批12个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之一,马云家作为杭州乃至浙江科技公司的龙头自然不会落后,澎湃称,这次合作是阿里巴巴在二手房领域租售能力对政府的首次输出。

阿里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群,还有装机量庞大的APP,在云服务技术上也实力雄厚,所以,这个租赁平台离不开它的技术支持。评价体系、芝麻信用的接入,阿里更是获得了大量有用的数据。

4

大胆实验:上海开启只租不售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吸引人的两座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是绝对的风向标。这两座城市的房价最高,二手房交易也最活跃,房市政策也最严厉。

7月24日下午,上海首批公开出让的两幅租赁住房用地成交,分别被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定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以底价获得,两家企业均为上海的国企。

被拍得的两幅土地分别位于浦东张江和嘉定新城,成交楼面单价分别为5569元/平方米、5950元/平方米。采用“只租不售”的模式,待项目建成后,将至少提供1897套租赁住房房源。

业内预计,最后的成交溢价率不会很高,而且不同于“廉租房”、“公租房”这样的保障房,这次两幅地块上建成的项目,可能更接近“长租公寓”或“人才公寓”。

外界解读这是上海房地产市场未来方向。

5

重磅!北京推出共有产权房

北京最近最热的就是“共有产权房”。

共有产权房是取代原来自住房的,可以看做到是自住房的2.0版,政府与符合条件的居民合资买房,政府对共有产权房的未来的售价限价,摇号时周边商品房比“共有产权房供地时定的价格”高的差价,就是政府获得的“股本”,掏钱的购房者拿真金白银投入的是另一部分的股本。

这被认为是未来北京保障性住房的模式。

6

王健林宣布:万达彻底告别房地产!

“高处不胜寒”——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打拼了近30年的王健林可能对此最有体会。

据每日经济新闻,最近几个月,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且又让人惊掉下巴的资本运作(涉及总金额高达1000亿元以上),王健林掌舵的万达集团官方微信在昨天宣布:万达彻底告别了房地产!

7

震撼!住房重回“公有制”?

1998年中国楼市开始市场化,市场化改革之后,房子成为商品,开发商出现了。于是,中国城镇化开始提速,“城镇化+房地产+大基建”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最重要推动力量。中国过去20年基础设施、城市面貌的大变化,都是依赖这个模式。

到了今天,这个模式有点玩不下去了。一是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房屋已经过剩,而人口增长缓慢或者流失;二是房价跑得远比收入快,老百姓追不上了;三是楼市积累了明显的泡沫,以及民怨。

所以,从去年开始,国家开始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及酝酿建立“长效机制”。上海直接把转让的土地性质定位为“租赁住房”,还有更爆炸性的消息,国家圈定深圳等12城搞住房租赁试点。

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政府将强势介入租赁行业、设立“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而之前,这些领域都是完全市场化的。

在上海的住房“十三五”规划里明确提出,未来5年新增170万套住房,其中商品住房约45万套;租赁住房约70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约55万套。

如果我们假设,国有企业提供的租赁住房占“新增租赁住房”的40%,则70万套租赁住房里国企控制的套数是28万套;再加上政府的各类保障房55万套,则政府、国企控制的新增住房,将占到全部新增住房的一半左右。

而深圳公布的住房“十三五规划”里,提出新增住房65万套,其中35万套为保障性住房,30万套为商品住房。即便这30万套商品住房里,不考虑国有房企买下做租赁住房的,35:30的比例,也决定了政府控制的房源超过了市场化的房源。

很显然:在人口有显着流入的大中城市,未来新增住房的结构的确将发生重大转折,政府控制的保障房、国企控制的租赁住房的比例,将超过半数。“公有制”主导住房市场的局面,肯定会出现。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住房正在重返“公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说,2017年的确是住房的历史性转折之年!

当然,“公有制主导”不意味着“公有制包办”,无论是租房市场还是买房市场,市场化的模式仍然存在,这叫并行不悖。

其实,什么“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满意,让大家都有“获得感”。

(文章来源:博闻财经、新财富杂志、大猫财经、21财闻汇、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

最后更新:2017-08-20 10:15:28

  上一篇:go 男星出道前照片:王俊凯王源太可爱,他竟撞脸杜海涛现逆袭成男神
  下一篇:go 马云说浙江女性胸最小 浙江妹子不服直接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