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9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Gartner曾劭清:雲計算技術成就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

曾劭清現任Gartner公司數據中心研究團隊的研究總監。作為一位“混合型”分析師,他一半時間專注於研究TSP廠商,另一半時間用來研究終端用戶。其研究重點在於數據中心和雲基礎設施,以及雲計算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


image

Gartner公司數據中心研究團隊研究總監曾劭清
在中國工作20年後,曾劭清於2015年9月從北京調到澳大利亞悉尼工作,對比西方和中國市場的差異,研究國際和國內終端用戶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對雲計算實踐的差異性,以及為TSP廠商提供關於數據中心和雲基礎設施下一代產品規劃和亞太市場戰略的支持。

近日,曾劭清與媒體分享了他對於雲計算市場的觀點。曾劭清認為,雲計算采用服務形態來交付計算資源,這種以服務來交付IT的方式能夠給用戶消費者或者企業消費者帶來一個敏捷的IT資源使用方式。

中國雲計算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雖然在過去一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是在曾劭清看來,中國的雲計算市場還不夠成熟。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裏,我們定義一下IT消費的雲服務轉化率,分子是雲服務的消費總額,分母是數據中心係統,企業軟件和IT服務的消費總額。從這個比率來看,從國際市場來看,2014年這個數值是12%,而到2020年是24%。對應中國市場,2015年是4.3%,2020年是12.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雲計算市場的成熟度還有待提升,但是這也從側麵說明中國雲計算市場的潛力還很大。在目前的中國的雲計算市場,增長最快的是雲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從現在到2020年,這種競爭會非常激烈,而且新的玩家也會投入到這個市場。”曾劭清說。

對於如何在雲計算市場保持競爭力?曾劭清表示,這需要廠商既要有市場規模、還要有對客戶的黏性,以及對下一代市場產品超前的理解,這才是持續的競爭力。尤其是對未來市場的預知力,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從市場的前瞻性理解去投放自己的科技資源來開發新產品,如果對市場方向的理解是錯誤的話,那麼你開發的產品很難有市場占有率。

而具體到中國雲計算廠商的競爭力,曾劭清認為任何的一個強大的雲計算提供商的產生,都需要有一個很強的本土市場。在雲服務方麵,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強的本土市場,所以中國本土雲計算廠商還需要追趕國際廠商。

除了這些,一個雲計算提供商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市場因素,比如一個國家的政策監管環境。在中國,企業對於雲計算的認知還有待完善。行業監管機構對於行業的IT治理有著不同的規範要求,企業要滿足監管機構的要求,必須按照這個規範去打造自己的IT。

“這就對公有雲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公有雲是追求標準化和規模化的服務打造的,如果要求針對各行各業的規範進行按行業定製而每行業上雲企業的IT規模有限的話,公有雲提供商是很難適應這種情況的。”曾劭清說。

企業都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執行,會產生很多行業定製的合規性需求,結果就是在國內催生了行業雲的需求。曾劭清表示,行業雲是按行業定製的一個雲平台,資源被行業用戶共享。相比私有雲的按企業定製模式,行業雲有不同的意義。

從行業雲看企業的混合IT之路
私有雲雖然滿足了企業的定製化需求,但是資源隻是被本企業所共享。行業雲是被所有的行業客戶共享,所以這更加符合雲計算的本質要求。

而且現在企業的所謂私有雲並不能稱為完整意義的全方位私有雲,大多隻是停留在虛擬化+自動化的階段,隻是提供了一些很基本和企業夠用的功能。而全方位私有雲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能力,例如雲管理係統是其中一個子項。因為很多企業的私有雲都沒有考慮建立雲管理係統,所以都不是全方位私有雲。但是,全方位私有雲不適合每個企業,隻有那些大型的平台類企業因為有大規模的業務需求或者存在對外提供IT服務的需求,他們才有建設全方位私有雲的業務需求。

曾劭清說,現在全球企業都在麵臨混合IT的場景,首先在企業內存在私有數據中心和私有雲,在外部存在多雲接入的情況。所以這就催生了跨雲管理與調度等新的軟件市場。

在曾劭清看來,混合IT不同於混合雲,因為企業麵臨的不光是雲化基礎設施,還有物理資源和虛擬化資源。麵對混合IT,企業會考慮什麼問題呢?第一個問題是多雲管理,把不同的IT資源進行統一的平台管理。比如存儲問題,企業會采用雲存儲,也會存在本地存儲,如何實現存儲的統一調度和管理是個問題。

同樣,包括虛擬機、容器也有這樣的調度需求。如何對不同形式的資源進行調度和管理是企業在混合IT方麵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混合部署的企業應用。在企業中,有些應用已經部署在雲端,有的部署在企業內的數據中心中。這種混合應用部署模式與底層的IT基礎架構的關聯度比較低,不同應用之間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的方式進行關聯。“企業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去支撐自己的這種混合應用部署,幫助企業進行業務創新,這也是一種長期存在的需求。”曾劭清說。

PaaS、OpenStack、Docker、超融合等熱點看過來
在現在的雲計算市場,開源雲計算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特別是OpenStack。曾劭清表示,OpenStack是一個開源的主流雲平台。但是這個平台裏麵有很多個不同的項目。這些不同的項目裏麵交付的代碼成熟度不一樣,企業如果需要用到OpenStack,特別是基於OpenStack構建私有雲平台,企業會要用到成熟度高的項目的代碼,也可能要用其它商業軟件去替換成熟度低的項目的代碼。這個時候OpenStack所謂組建的私有雲,其實就是一個集成開源代碼和商業軟件的集成項目。

“光是OpenStack的代碼,不足以完成一個全方位的私有雲。這需要OpenStack跟商用的閉源相關的軟件進行組合和集成,才能打造成一個私有雲的全方位功能。”曾劭清如是說。

Docker容器技術也是去年的熱點,曾劭清表示,Docker和平台即服務(PaaS)市場發展很快,因為有Docker容器技術在豐富整個軟件市場。預計到2019年,至少五分之一的企業軟件都會用到容器這個平台。

“圍繞容器技術的生態已經在日趨成熟,比如容器調度係統,這些都在促進整個容器市場的發展。同時,容器技術更多是在應用交付層麵,所以其對PaaS市場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劭清說。

目前很多主流的PaaS平台基於容器技術進行了重構或者與容器技術進行集成,同時Docker容器服務提供商也在推出基於公有形式的平台即服務(PaaS)。

我們看到在過去一年,超融合設備成為服務器市場的熱點。曾劭清說,超融合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這是一個持久的市場,市場空間很大。不管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隻要企業相應的應用合適,都可用超融合技術。

應該說,第一代超融合隻把計算和存儲融合在一起。如果增加計算的容量或者存儲的容量,你就應該加節點。這種擴展形式適合虛擬桌麵基礎架構(VDI)的應用和終端類型的應用,因為計算和存儲的資源可以按固定比例配置到每個節點中。

當然,現在超融合架構也在演進中,預計在2017年將會出現將計算、網絡和存儲全融合的超融合技術。這將大大擴展超融合技術的應用場景,比如承載數據庫應用,該應用對計算和存儲資源的需求並不是按比例擴展的模式。

寫在最後
互聯網的發展讓各行各業擁抱互聯網+,而上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式。在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從內到外打造產品。通過創新的技術平台,核心能力的共享,與合作夥伴共同創造新的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雲計算在幫助企業構建這樣一個創新技術平台方麵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07-17 16:38:34

  上一篇:go  運營商與雲計算大坑
  下一篇:go  數據庫經營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