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小米洪鋒:跟7000萬MIUI用戶談談


 

小米洪鋒:跟7000萬MIUI用戶談談

熱鬧和爭議聲中,小米儼然已被塑造成為 BAT 級別的準巨頭公司。MIUI,小米第一個產品,常被稱為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核武器。但 MIUI 這個乳名其實已不符合 MIUI —— 如今它是一套相當完備的改版 Android 手機操作係統,而非“UI”這麼簡單。可是換個有趣的角度看,MIUI 又是個好名字,它成功把模仿者們如 Emotion UI、CoolLife UI、nubia UI……帶入溝裏。這些“UI”背後的人,骨子裏並不像小米人一樣更重視手機的軟件部分。

論及手機軟件係統在功能、體驗上的穩定性、完整性和統一性,現在已經很難給 MIUI 找到同一級別的對手。結果就是,即便小米手機的硬件隻做到80分,加上軟件部分遙遙領先的90分,就會讓對手頭疼。畢竟同級別的其他手機,硬件上即使做到 85 甚至 90 分,也擋不住徘徊在及格線之下的軟件部分拉低總分。比如宅客君(Letshome)不太敢相信“中華酷聯”可以做到換新機後,輸入賬戶即可找回原來手機上的聯係人、備忘錄、瀏覽器收藏夾、Wi-Fi密碼以及桌麵背景等個人偏好設置。更不相信它們可以在用戶重新安裝某個app後,還原已經備份的偏好設置和數據。盡管宅客君不是小米手機的忠實用戶(Nexus 手機用戶),但根據身邊人的經驗,相信小米是唯一能在國內提供接近 Google 級別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的。

簡單地說,小米是軟件&互聯網公司,為相當不錯的 MIUI 係統做了手機硬件;而“中華酷聯”則是硬件公司,為手機硬件披上一層相當湊合的軟件,甚至是皮膚。誰能贏得用戶最終的信任,自然不言而喻。

MIUI首開發布會

小米洪鋒:跟7000萬MIUI用戶談談

2011年8月16日,第一代小米手機發布會在798藝術區舉行。3年後的同一天和同樣的地點,小米首次為 MIUI 單獨開發布會,主講人第一次不是雷軍,而是業務負責人洪鋒。8月20日,MIUI 6 發布會後第四天,小米聯合創始人、MIUI 負責人洪鋒,在公司總部一間會議室接受了 10 餘家媒體采訪。不到90分鍾的時間裏,感受最深的是洪鋒是個技術樂觀主義者,如果小米未來開“小米X實驗室”的話,洪鋒或許是最好的負責人選。

洪鋒現在是擁有 7000 萬用戶的 MIUI 產品經理。2012年初他從《參與感》的作者、小米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手中接過 MIUI 業務。2013年4月發布的 MIUI V5 和最近的 MIUI 6 已經朝著內容平台和生態係統的方向構建,正值小米手機快速擴張的黃金時期,甩開競爭對手的糾纏,展示小米軟件和互聯網服務能力的重任,落在最年輕的聯合創始人洪鋒肩上。

采訪中洪鋒透露,目前MIUI團隊最大的困難是人手不足,“如果我有各種各樣牛B的人過來,還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所有問題都是靠人解決的。”但記者問他,你覺得多少人合適的時候,他卻表達了順其自然的意思:

“MIUI團隊現在大概 600 多人。有時候想想其實人少也挺好的,人少就不會亂做事,因為你資源有限的時候,就要先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有時候主要是覺得大家做得太辛苦了,就想再多加些人。看吧,尋求自然而然的發展吧。”

談MIUI 6升級:米2紅米一個都不能少

"MIUI 6的很多功能其實都不是所謂的‘新功能’,過去一年中,大家很多時候都用過,但每周更新,我們也不能每周開一次發布會,很多功能隻是聚在一起說而已。"

記者:從MIUI V5到MIUI 6為什麼中間隔了近一年半?

洪鋒:用戶基數大了,工作量大了,我覺得這是正常的現象。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大家沒必要太關注5和6的版本號變化,MIUI的升級周期不是斷崖式的,而是每周都會漸進式升級。這麼說吧,MIUI V5第200周的版本和 MIUI 6 的第1版雖然看起來變化挺大,但實際上它們的功能和能力是接近的,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視覺語言。MIUI 6的很多功能其實都不是所謂的“新功能”,過去一年中,大家很多時候都用過,但每周更新,我們也不能每周開一次發布會,很多功能隻是聚在一起說而已。有些功能可能有些用戶已經用過兩三個月、三四個月,甚至五六個月,尤其是開發版的用戶。

記者:在網上看到很多小米2係列手機用戶要等到年底才能用上MIUI 6,他們很著急。

洪鋒:我們也很著急。在這一點上,小米手機用戶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像其他手機廠商一樣是個負擔。我們是一個互聯網廠商,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數,最重要的就是用上最新版本的用戶數,我們天天在這裏拚死拚活地寫新功能,如果不能讓用戶用上,我們不等於有病嘛。如果我們隻能通過賣出新的手機才能讓他們用上新功能,我們也很累啊,我們已經有這麼多用戶,為什麼不讓他們用上最新的功能呢?我們會盡一切能力來做這件事情。當然,現實情況是,我們的機型越來越多,讓所有機型升上去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但是這些工作量就是我們的本質工作,也是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最重要的指標。時間上,我們也對用戶非常地抱歉,主要是(因為)我們人手不夠。其實大家看看國內的其他廠商所謂的係統升級的話,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差距了,這是為什麼呢,這不是努力不努力、人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說這個公司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它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屁股在哪兒,決定它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的屁股絕對放在非常正確的位置上。

記者:剛才你說到MIUI V5和6在功能上是相近的,差別主要在視覺體驗。

洪鋒:是這樣的,MIUI 6 剛發布的時候,體驗上跟 MIUI V5最後一版是相近的,但接下去我們就在MIUI 6上逐步做迭代了,那V5的用戶就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當然不希望他們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希望在某個時候把他們全部拉回到MIUI 6上麵。

記者:為什麼放棄了對小米1手機的支持?還有MIUI 6 for小米平板什麼時候推出?

洪鋒:因為我們這次在 MIUI 6 上使用了很多硬件加速、動畫的實時渲染等技術,米1的硬件加速性能實在跑不動 MIUI 6 了,如果我們給他們最新的版本,他們體驗也非常不好,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這次我們暫時放棄米1,就從米2開始。目前小米平板係統介於MIUI V5和6之間,嚴格意義上算 MIUI 5.5,但更接近於6。MIUI 6 for小米平板預計年底推出正式版,在此之前也會有測試版推出。

記者:MIUI的工程師在微博上說,小米2手機的MIUI 6會是基於 Android 4.1 的,這個消息屬實嗎?

洪鋒:我們在兩三周內就會放出一個 MIUI 6 的(針對小米2手機的)測試版本,因為我們知道發燒友很著急。我們內部還沒有決定這個版本基於哪個 Android 內核,到時候大家會看到結果。

記者:如果是基於Android 4.3之前的版本,可能小米手機跟小米手環的連接就會出現問題,因為沒有藍牙4.0的支持。

洪鋒:如果我們發的手環自己的手機都不能用,就是打自己臉嘛。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會解決掉藍牙模塊的問題。

談MIUI生態:開發者給我們分成

“我們給開發者分成的收入比例在下降,但我們幫助開發者賺到的錢是上升的。”

記者:硬件價格更低紅米手機,是不是同時也會降低MIUI的單用戶收入?

洪鋒:收入其實是個副產品,我們不可能為了收入去設計產品,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怎麼讓用戶用的爽,用的更多,然後相應的收入自然會增長。現在從整體數據來看,我們的單用戶收入是穩步上升的,是不是小米比紅米增長的更快,我們沒做這個精算。整體上看,我們對這件事還沒到精耕細作的地步,心態比較放鬆。

記者:從小米公布的數據看,你們分給開發者的收入的增速其實是降低的。

我們現在跟開發者分成,主要在一個地方就是遊戲。但在其他地方是開發者給我們分成。我們分給開發者的比例在總收入中是在下降的。比如瀏覽器導航和很多生活服務,不是我們給開發者錢而是開發者給我們分成。如果你想說的是,我們怎麼幫開發者賺更多的錢,我們給別人分成的比例在下降,但我們幫助開發者賺到的錢是上升的。  

記者:小米支付準備怎麼做,什麼時候會集成到MIUI係統?

洪鋒:其實可以這麼看。小米本身就是電商,要賣東西,是個自給自足的生態圈。很多業務還沒牽涉到第三方,哪怕小米給自己的電商提供一個好的支付體驗,已經是一塊很大的業務。支付牌照會順其自然,走到那一步的時候,再看最合適的方式(是收購相關公司,還是自己申請牌照)。 

記者:之前聽說 MIUI 6 中的米聊會跟短信進行結合,但好像沒發生。

洪鋒:現在沒有。以後的版本你再看吧,我們把懸念留到後麵。 

記者:MIUI如何根據用戶的需求決定某個功能的取舍,你們具體是怎麼做?

洪鋒:我們很少直接砍掉某個功能。每次大版本升級的時候,一些基礎功能的應用需要移植到新版本上,這時候我們就會考慮不用把全部新功能移植過去,比如說 100 個新功能先移 60 個,然後看用戶是不是突然覺察出來“我靠,你怎麼把這個功能砍掉了,趕緊給我加上;如果說某個功能根本沒人吵,沒人關心,我們就默默地讓它消失了。

記者:有沒有可能升級係統的時候,讓用戶選配他需要的功能?

洪鋒:我覺得最高級的(情況)不是讓用戶自己選,而是心想事成,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現在,MIUI 的界麵有很強的定製性。我們怎麼既滿足大眾用戶,又滿足發燒友用戶呢?就是把某些高級功能藏在比較深的地方,這樣的話,發燒友總是可以找得到,而大眾用戶也不會被某些(多餘的)功能幹擾到。  

談與Google的關係:緊密合作,各取所需

“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發燒青年的要求來做更好的產品,以普通青年的要求來做產品的易用性。”

記者:麵向發燒友的產品跟麵向普通大眾的產品有什麼區別?

洪鋒:很多人問這個問題。(兩者)肯定有區別,但這個區別並不大,因為任何一樣美的東西大家都是喜歡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一根音樂發燒友花3萬元買的音頻線,大家都覺得好,隻不過普通青年覺得貴。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以發燒青年的要求來做更好的產品,以普通青年的要求來做產品的易用性,這是一個更好的組合。大家都喜歡好的東西,但是願意付出的代價不一樣,有的人會打飛的去吃一道菜,而大部分人不會。但絕對不是說,發燒青年喜歡123,普通青年喜歡456,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記者:有人說因為MIUI在Android 底層做了比較多的修改,這樣在歐美市場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

洪鋒:我們跟Google有正式的商業合作關係,比如說簽署了“防碎片協議”、“GMS協議(海外市場)”。這裏我想跟大家著重介紹一下,什麼叫防碎片協議。我們每個MIUI版本發出的時候,都會通過Google的CTS兼容性測試,其實Google最關心的並不是你“長什麼樣”,它最關心的是整個 Android 生態圈能保持高度的統一性,一個 Android 程序在號稱是 Android 係統的手機上都能完美運行。大家要理解Google帝國的野心。我們每款手機,甚至每個穩定版的升級都會經過CTS測試,這是我們跟Google的協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 MIUI 一直是 100% 通過測試的。

記者:一個月以前小米4手機發布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把菜單鍵的樣式換成多任務鍵,因為 MIUI 6 在軟件上已經默認更改了功能。

洪鋒:MIUI 6 默認是多任務鍵,但我們允許用戶自定義。在我們自己的MIUI 6內置應用中,基本上已經用不上 Menu (菜單鍵)了。這個說白了,其實也是Google希望我們做的事情,他們在 Android 內核的設計理念裏麵也把 Menu 去除了。我們在與 Google 的溝通時,大家都認可這個方向。

記者:這個改變是為了未來采用原生 Android 的屏幕虛擬鍵做準備嗎?

洪鋒:虛擬鍵我們也會做。我覺得虛擬鍵跟物理鍵也不矛盾,我們在某個時刻可能也會把虛擬鍵做出來,到時候用戶可以自己選擇 Turn On/Off 虛擬鍵還是物理鍵。

記者:MIUI海外用戶占比多少?MIUI在海外市場的現狀和推廣策略是怎樣的?

洪鋒:我們沒有做具體的統計,我很難拍拍腦瓜給你一個數據,我需要去看詳細的數據。海外市場的推廣主要是 Hugo Barra的團隊在做,有機會你可以去采訪他。

談抄襲iOS的說法:很多特性是小米先做的

“功能的豐富和所謂的重和輕、是否易用,沒有半毛錢關係。它隻取決於產品設計得好不好。”

記者:很多外媒批評MIUI 6 抄襲蘋果的iOS係統。

洪鋒:是這樣的。首先,他們有沒有真正用過MIUI 6 ?沒用過的話,不可能弄清楚到底怎麼回事。看看MIUI的更新日誌就知道,很多功能都是MIUI先做的,Android 和 iOS 後做的。舉個例子,“毛玻璃”透明模煳效果,MIUI V5的文件夾就是透明模煳效果,比 iOS 早得多,我隻不過懶得說而已。

記者:至少從外觀形式上看,MIUI 6 更像 iOS 了,但一些 Android 開發者更喜歡 Android Design 的風格。

洪鋒:MIUI V5和MIUI 6在交互方麵真心沒啥區別。其實我們的交互是 Android 係的,真的。就比如我們在MIUI 6上用的糖果色,當年我在 Google 做音樂搜索的時候,界麵用的就是糖果色,為什麼大家看到蘋果做了什麼,就以為是蘋果首創的呢?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你說扁平化最早是 Metro 界麵,其實最早的界麵都是扁平的,因為它沒有能力去立體;比如近期任務的卡片,很多都是 WebOS 先做的……大家還是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吧。蘋果也借鑒了很多好的設計元素,iOS的文件夾打開效果跟MIUI V5有神似的地方。

記者:MIUI 6的工具類應用風格已經相當統一,這種風格會成為小米的設計語言嗎?

洪鋒:每次大的版本更新時,我們內部有個設計概覽供參考,但每個應用的使用場景不同,也不會強套這個概覽。MIUI 6信息類應用和工具類應用的視覺語言已經非常統一。MIUI 6 是 V5 設計風格的一個進化,視覺上更加現代化。

記者:有考慮過把這個設計概覽開放給第三方開發者,幫助他們開發更符合MIUI 6風格的應用嗎?

洪鋒:這個不是我們願不願意、想不想的問題,這個是開發者自己的選擇,因為TA開發的軟件不僅要運行在小米的手機上,還要運行在其他 Android 手機,甚至 iOS 平台,每個軟件也希望有自己的特性。我們通過 MIUI 6 係統已經表達了小米在設計上的價值取向,而每個應用也可能希望有自己的價值取向。這件事強求不得,而且我覺得好的東西會在市場上存活下來。如果強求的話,挺沒意思的。

記者:很多人說 MIUI 變得越來越重了,集成了各種各樣用戶未必用得上的服務。

洪鋒:(歎氣)什麼叫重啊,功能越多就是越重嗎。我很早就說過功能的豐富和所謂的重和輕、是否易用,沒有半毛錢關係。它取決於你的產品設計得好不好。比如說,家裏有十輛車不一定每輛都要開出來,家裏有金銀首飾,不代表每件都要戴出來。當你有更多能力的時候,做事的手段更多、更從容、更方便,在不同的場景下都可以給用戶更好的實現方式。如果我們的產品設計不分主次,有什麼就堆什麼你可以說“重”;如果我們的功能很多,但能在合適的界麵下為用戶提供合適的選擇,那當然是好了。有時候,很多事情大家說的比較形而上——因為功能多所以就重,那大家幹脆不做功能好了。

記者:早年前,刷MIUI係統可以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現在感覺 Android 手機都差不多。

洪鋒:很久很久以前,一個記者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他覺得手機已經很牛B很智能了,接下來就沒啥好發展的了。我說拉倒吧,現在才九牛一毛,才剛剛開始,我覺得到最後手機是不是以物理形態存在都未必,未來你需要手機屏幕多大就可以多大,需要它出現在哪裏就可以出現在哪裏。其實根本上說,你根本就不需要屏幕,不需要眼睛去看,隻要刺激腦電波就可以了……最終的狀態應該是心想事成,不需要任何操作。這個大概是 MIUI 100 的時候。

談服務和設備接入能力:小米做的是連接

     “一件事情但凡你要推動,就說明它不是順勢而為。大家處於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情。”

記者:連接線上線下O2O服務怎麼做,從MIUI 6開始做這件事的契機是什麼?

洪鋒:剛剛創業的時候就想到的主意,那個時候叫超級電話本,名字比較接地氣,現在叫黃頁(其實國內很多用戶不知道黃頁是什麼)。沒有什麼契機,契機就是我們終於稍微多了兩三個人,可以去做這件事了。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順理成章的。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痛點,這些痛點不是今天才有,或者說半年前突然出現,若幹年前已經是存在的問題,現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環境更成熟一些。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是不是有人來做這件事情。我們要做的是連接整個服務的產業圈,需要第三方在對接信息方麵的成熟。小米先開始做的樣例,是因為那些第三方企業內部IT係統是非常發達的,我們做的事情就是把他們的IT係統跟我們的接到一起而已。未來所有的資源都傾向於透明、公開,然後通過成熟的信息係統實現可操作,這些會逐步發生。

記者:小米接下來去做連接線上和線下的O2O服務可能會遇到傳統企業信息化程度沒有那麼高的問題,你們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來推動這件事?

洪鋒:雷總也強調過,要順勢而為。一件事情但凡你要推動,就說明它不是順勢而為。大家處於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情。我們做的是連接的工作,別人有什麼能力,我們就把它連接進來。因為所有的能力都是需要有用戶的(小米有用戶)。

記者:提供同一個服務的公司通常有好幾家,比如打車應用,MIUI 依據什麼來選擇合作夥伴?

洪鋒:最根本的考慮是這個東西它做得好不好。有時候我們也相信用戶的選擇,如果用戶量大的話,可能是因為它錢多(砸出來的),可能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但用戶量大是一個客觀的結果。另外,我們也會考慮這個服務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因為我們給任何一個服務帶來的量都是巨量,有時候初創公司的產品我們也很喜歡,但接入第一天就把他們搞垮了。我們的手機不是著名的檢測電商網站IT能力的試金石嘛!有些公司的產品非常好,但他沒有更多地考慮把這個產品提供的服務作為一個能力釋放出來,沒有很好的API,這個我們在對接的時候也會考量到。

記者:剛才你提到順勢而為,我想聽聽你對智能硬件趨勢的判斷。現在小米手機的銷量過千萬了,但其他產品如平板、電視、路由器、手環還沒到這個級別,你覺得哪個會先迎來自己的勢頭,達到千萬級別?

洪鋒:我們覺得它們都也可能到千萬,隻是時間的問題。如果說哪個先到的話,其實我更看好跟我們合作的公司開發的小型智能硬件。如果它能做到一個真正的痛點上,我覺得銷量會很快上千萬,甚至上億。因為它更便宜,更解決一個單一的問題。我們做的是連接,自然最希望大家在我們的平台上成功。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一個示範樣例:手環是這麼連接的、音響是這麼連接的…… 對我們而言也是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把某些路淌出來了,大家如果覺得靠譜,就可以參與進來。

記者:微信也是連接,最近剛剛開放API可以連接智能硬件?你覺得小米與它的做法有什麼區別?

洪鋒:區別大家等著看吧。我一直覺得硬件與硬件的連接更純粹、更高效,這個都不需要論證。微信做這件事也挺好的,大家一起來開辟這個市場。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英雄所見略同,略同。

記者:小米手機已經適配了手環,下一個接入小米手機的智能硬件是什麼?

洪鋒:說到底這個東西不是我們適配了什麼,到最後還是會公布一個API。就跟我們做黃頁一個思路,我們自己能做多少事情?我們難道能幫每個銀行做一套預約排隊係統嗎?不可能。我們做的是連接。給開發者 inspiration(靈感),向他們展示一下世界可以是這樣的,大家一起來玩吧。

記者:做平台的思路都是這樣的。但你們已經自己做了手環,開發者最怕平台方自己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

洪鋒:首先小米手環是我們投資的公司做的。小米手環我們不會把它當成一個純硬件處理,過一段時間就會公布開放API的情況,做一個平台。

談智能硬件的未來:這一代產品還不靠譜

     “生活是很美好的,如果沒有這麼多美好的夢想,活得多無聊啊。”

記者:你看好物聯網和智能硬件嗎?很多人覺得是偽需求。我有很多智能手環、手表,但沒一個戴夠一個星期的。

洪鋒:絕對不是偽需求。手環,你戴戴我們的就知道了。iOS版本馬上出來,當然解鎖功能還是需要小米手機。我覺得都不需要看好,這就是時代發展的方向,到以後人都是機器人,周邊的東西肯定也一樣。現在的產品形態是不是靠譜是一回事,但終極的話,電腦(計算單元)如果可以足夠小的話……完全可以通過機器去做,隻不過技術還沒達到而已。比如說,我看了市場上所有的測心跳的產品,沒有一個是測心跳靠譜的,主要問題是產品太不靠譜。沒到位。這一代產品可能是不靠譜的。下一代也有可能不靠譜,這兩代有可能是被犧牲掉的,但終究會有一代,周邊所有的設備都是智能的。

比如說手環就可以做非常多有用、有愛的功能。我就說一個我們在做的功能吧:很多人喜歡睡覺前看電視,但看著看著就睡著了。手環為什麼不能知道你睡著了,然後把電視關了呢?隻要你敢於去想,生活中很多場景都是可以通過技術去解決的。總之,生活是很美好的,如果沒有這麼多美好的夢想,活得多無聊啊。

宅客說

回想第一次使用 MIUI,印象最深的是它取消了原生 Android 係統的應用抽屜(AppDrawer), iOS 一樣把所有 App 都陳列於桌麵。如今再看國產手機的“深度定製ROM”,已經全都是這樣的設計,再難找到一個例外。

你看,關於抄襲的話題總是很容易引發議論。宅客君覺得,早期的 MIUI 很容易找到刻意模仿 iOS 的地方,它的意義在於把早期適合工程師的 Android 變成人人可上手使用的 Android。如今,iOS 8、Android L、MIUI 6 已經有很多互相借鑒的地方。某種程度上,MIUI 6 是代表中國智慧與美國智慧進行較量。

糾結於“抄襲”兩個字其實挺無聊的。宅客君很喜歡備受尊重的騰訊前CTO張誌東在接受孕峰采訪時說的一句話,“‘抄襲’是個表麵的詞。互聯網不是靠抄襲能贏得發展。很多東西長得象,就如當年的Facebook和MySpace,但內心是不同的。” MIUI的內心是什麼?宅客君不知道,但挺希望小米能為中國用戶提供世界級的軟硬件和互聯網服務一體化體驗,就像 Google 和 Apple 做的那樣。

 
 
 
  本文作者:haoxiaoru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09-14 11:02:46

  上一篇:go  開源大數據周刊-第67期
  下一篇:go  插上國際設計大獎的翅膀,產品能飛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