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皇“欽點”醫療健康,智慧醫療急速前進中
2017年,對於智慧醫療行業而言或許是非比尋常的一年。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又一次發布“互聯網行業分析超級PPT”——《互聯網趨勢》。這次,她一反往年寥寥數頁帶過醫療健康行業的做法,前所未有地單獨作了長達31頁的詳細闡釋。
在此,專注於智慧醫療領域的朗銳慧康對這份報告中31頁醫療行業分析進行了深入閱讀,並從中標注出了重點內容,予以分享。
醫療大數據的急速演進
當今的數字醫療呈現出一種特定的演進循環:醫療數據源(設備、電子病例)的迅速增長,直接促進了醫療信息的數字化程度;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從整合的數據中得到醫學洞察;醫學洞察被運用到製藥、醫療健康服務中,激發更大量級的醫療數據,不斷迭代和改進。此觀點,是貫穿了報告整個醫療部分的綱領性思想。
麵向C端的醫療健康數據使用更值得琢磨。消費者對於分享醫療健康數據有較高的意願,分別有60%、56%、54%、50%的人在穀歌、微軟、三星、蘋果的平台上共享過自身的健康數據。另外,在2015年、2016年的抽樣調查中,至少使用過一種數字健康工具(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的人占到了88%。我們可以理解成晦澀難懂的醫學數據正在逐漸深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可以分享點讚的社交話語。
基因檢測打破摩爾定律
報告指出,隨著基因信息數字化程度越來越高,基因檢測技術將更快、更好、更低價。高通量測序技術讓基因檢測從2007年的耗時10個月降低至2015年的耗時27小時,費用更是降得比“摩爾定律”還快。
除了臨床科研型基因研究,消費基因也隨著基因測序數據量的擴大而加深了探索。此外,隨著基因行業的數字化演進,新的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
醫療創新實踐和案例
在從這份報告中,還列舉了相當多的行業創新做法。比如,醫藥臨床研究中的一個新方法,是用特定的基因標記來篩選參與實驗的患者,圖示數據也證明了這樣做能夠有效提升實驗成功率、加速藥物上市進程等等。
2017年《互聯網趨勢》精彩數據、觀點集合
倒回100年前,醫療診斷靠醫生的手感、體感;倒回25年前,醫療設備代替醫生來對患者的情況進行量化;今天,則是一個一舉一動皆能產生醫療數據的時代。
醫療行業的未來是數據開源型的未來,更多的信息壁壘將被打破,眾力聯合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創新;
醫療機構對數據存儲和安全的需求在擴大。一家典型的500個床位規模的醫院,需要處理50PB,也就是50×220 GB的數據量;
願意在穀歌、微軟、三星、蘋果、亞馬遜、Facebook、IBM平台分享個人健康數據的人群比例分別為60%、56%、54%、50%、39%、39%、37%;
醫療健康類APP的類別占比分別是:健身類達36%、疾病治療管理類達24%、生活方式及減壓類達17%、飲食營養類達12%、其他種類為11%;
最後更新:2017-08-13 22: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