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司馬懿狼顧鷹視被說成是篡國奸臣,此人狼顧虎視,卻被稱為大忠臣

蜀漢王朝一直自詡為大漢王朝的延續,但是在中原正統觀之下,立國於蜀中的劉備集團始終象個得誌的流寇。當然,在三國之中,曹魏立國基於中原正統論,蜀漢基於劉氏正統觀,隻有孫吳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了。

被演義、影視神化到“近妖”的諸葛亮,一直是儒家士大夫眼中的千古忠臣,“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的《蜀相》將諸葛武侯抬到了道德的製高點。

一生致力於北伐中原的諸葛亮,最終還是失敗了,相較於當年《隆中對》規劃的大計,諸葛亮僅僅實現了“天下三分”,而蜀漢所占據的益州則一直“疲敝”。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壯誌未酬的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

作為蜀漢王朝的實權人物,諸葛亮死了,無疑會形成實際最高權力的真空。諸葛亮剛死不久,蜀漢王朝的一名中級官員就上疏後主劉禪,指責已故丞相諸葛亮是個擅權欺主的權臣。此人名叫李邈,當時的職務是犍為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

在奏疏中,李邈將諸葛亮比作西漢權臣呂祿、霍光,說呂祿、霍光未必有造反的野心,但最終下場不好,隻是因為“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權臣勢力過大,必然會引起君臣衝突。

按理說,李邈的分析不無道理,而且他分析諸葛亮生前的權勢,“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手握蜀漢兵權,就是實際上的最高統帥,“狼顧虎視”這個詞用的很有意思,當年曹操評價司馬懿就有一個“狼顧鷹視”,這不是什麼好詞兒,是梟雄之相啊!

劉禪

古人有雲“五大不在邊”,這句話李邈也引用了,這句話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有所謂“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五大指的是國家五種強勢權力人物,這些人不應該在邊關呆著,掌控邊防,擁有兵權,有造反的可能。

在李邈看來,諸葛亮是權臣,也是潛在的逆臣。所以,他建議後主劉禪趁著諸葛亮已死,加緊收權,打擊諸葛亮集團勢力,實現真正的乾綱獨斷。後主劉禪如何對待李邈這個上疏呢?劉禪居然將李邈關進大牢,而後處死,罪名是誹謗相父。

諸葛亮

眾所周知,劉禪認了諸葛亮為幹爹,就是所謂的“相父”,劉禪此舉真的是為了維護諸葛亮的名譽和地位嗎?非也!當時諸葛亮剛死,諸葛亮集團勢力還很大,蔣琬、費禕、楊儀、薑維等諸葛亮親信還控製蜀漢軍政大權。

劉禪如果效法漢宣帝打擊霍氏集團的辦法,風險極大,而且李邈是不是真的為了劉氏皇權,有沒有可能是諸葛集團的臥底,這都不好說。所以,劉禪處死李邈,犧牲李邈的策略非常高明!

等到劉禪皇位坐穩了,大局控製住了,他對諸葛亮的真實態度就暴露了。諸葛亮死後,很多蜀漢官員都上疏建議給諸葛亮在成都等地立廟,這個建議始終被劉禪擋著,擱置著,最後才草草答應的。

諸葛亮

諸葛亮究竟是不是權臣呢?或許是因為演義影視文學作品的渲染,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一直被說成類似於某主席與某總理那種和諧,好像魚兒離不開水。

曆史上,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確實說過什麼“若此子不才,君可自取”之類的話,這話不能當真聽,不過是試探而已。劉備臨終之前安排的蜀漢政治格局中,諸葛亮並非唯一顧命重臣,尚書令李嚴其實與諸葛亮權力相當,足見劉備的防備和製約之心。

不過,憑借荊州集團勢力的諸葛亮畢竟經營多年,很快通過手段排擠了李嚴,自己開府成都,成為真正的王國丞相,蜀漢“政事無巨細,鹹決於亮”。諸葛亮的相府其實不亞於昔日曹操鄴都的霸府,是蜀漢真正權力核心,劉禪的宮廷與漢獻帝許都宮廷基本毫無二致。

劉禪

我們或許都知道一篇牛逼文章叫《出師表》,很多人從中讀出的是諸葛亮的拳拳忠心。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出師表的文本,就可以看到兩個字“霸道”!

諸葛亮再是相父重臣,他畢竟是臣;劉禪再是晚輩,也畢竟是君。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劉禪的行文語氣完全是居高臨下的教訓,用很多個“宜”字,也就是教後主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說什麼“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在諸葛亮看來,自己的相府與皇宮是對等的,所以敢說出“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這樣霸氣的話,什麼叫“俱為一體”?

不放心的相父

如果僅僅是言語霸道強勢,我們可以理解為諸葛亮對劉禪的保護欲過強,但是如果再看看諸葛亮對成都及皇宮的控製,就有點細思恐極了。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興師北伐,為了穩定後方,諸葛亮安排自己人侍中董允控製皇宮防務,“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如此一來,劉禪和整個宮廷不就在諸葛亮親信控製之下了嗎?

出征之前,諸葛亮又對後主反複教導,說什麼都可以問董允,“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董允就是諸葛亮在成都宮廷的代理人,後主是活在諸葛氏控製之中的!

丞相更牛

身為皇帝,卻毫無權力,劉禪與漢獻帝無異,所以後主曾經哀歎過“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皇帝如同擺設,實權操諸丞相。

那麼,諸葛亮有沒有可能篡位呢?當初與諸葛亮同為顧命輔政大臣的李嚴就曾經用“九錫”來試探過諸葛亮。何謂“九錫”?按照古代禮製,九錫是人臣所能獲得的最高禮儀性待遇。

據東漢何休考證,“禮有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則,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曰弓矢,八曰斧鉞,九曰秬鬯”。

折騰北伐

獲九錫之後,下一步就 改朝換代了。當年王莽受過九錫,曹操也受過九錫。李嚴建議諸葛亮受九錫,很明顯是試探,諸葛亮不會答應。但是,諸葛亮回複的內容卻比答應還要霸氣:

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後主

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說北伐中原成功之後,我就和諸位一起升官。到那個時候,別說什麼“九錫”,就是十命,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九錫是人臣至尊,十命那不就是是天子嗎?

如此一看,諸葛亮還有沒有篡權上位的野心呢?

最後更新:2017-08-20 10:05:02

  上一篇:go 吳昕現身機場,全程低頭玩手機 網友:一定在和潘瑋柏熱聊!
  下一篇:go 謝娜意外爆出趙麗穎正牌男友,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