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5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新技術使媒體機構的生計更為艱難,讓我們一起成長?

喬恩·斯諾(Jon Snow)是英國卓有影響的記者,周三,8月23日,他在愛丁堡國際電視節上作了一個長達50分鍾的演講,主題是【新聞業: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樣主題的演講,你我聽過很多很多了,驅使傑羅姆 去把他的演講視頻與文本記錄找來認真研究的原因是,斯諾在演講中重炮轟擊 Facebook 。BBC的報道說,斯諾認為Facebook已經構成對民主的危脅,嗬嗬,這可是十分嚴重的指控。順便說一下,斯諾從1989年開始,就在BBC出鏡。

其實,說Facebook危脅民主這樣的觀點也不新鮮。Facebook與小紮近年來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張,麵對的危機始終不斷,危機公關是小紮的日常工作。傑羅姆在自己的“新新媒體觀察”專欄中常有機會消遣一下。歐洲人對於美國的科技巨頭通常都抱有深刻的警覺與敵意,他們已經吃了美國人太多的大虧,他們對於Facebook、穀歌等的再嚴厲的抨擊,都不出人意料。在數字時代,歐洲的確有點背,他們的存在感,通常體現在對於美國科技巨頭的動輒以數十億美元計的巨額罰款上,除此之外,他們好像真沒有別的有創意的辦法。

喬恩·斯諾在愛丁堡國際電視節上的指控,並沒有什麼新的花招。當然,傑羅姆幾乎完全同意斯諾的指控,尤其是這一句:【Facebook 享用我們的產品,(並用我們的產品謀利),但不為這些產品支付一毛錢。這是不可持續的。】

傑羅姆一直在闡述的觀點是,Facebook、穀歌這些平台、算法導向的巨頭,“是在他人的內容之上做自己的內容,用他人的內容做自己的內容”。不幸的是,這是所謂“新技術”,而且十分來錢,就此革了或將革自己做內容的傳統媒體以及網絡原生媒體的命。(詳見《新媒體金字塔:三種模式的衝突與融合》)

上麵所說的所有一切,都沒有什麼讓人拍案驚奇的,幾乎都已經是老生常談。大夥都在這麼說,但有誰能奈小紮何?如果到此為止,本文也不過是炒個冷飯。

如果一兩個名記,比如斯諾,一大堆媒體CEO,比如老默多克、馬塞亞斯·多夫納,對於Facebook、穀歌等巨頭的怒懟、痛責可以改變現狀,現狀早就改變了。巨頭們就是在被罵被懟的過程中長大的。如果他們的小心髒那麼脆弱,根本成不了巨頭。

但是,有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沒有人正麵回應斯諾,Facebook沒有,紮克伯格也沒有。遠在愛丁堡的一場老生常談的演講,值得他們回應嗎?那場演講本身,並沒有激起什麼浪花。中國的媒體,好像壓根就沒有注意到這場演講。不過,小紮本人似乎看到了這場演講,並且沒有掉以輕心。周四,8月24日小紮在Facebook上發了條貼子,內容百分百有關新聞業,百分百有關斯諾演講的主題。究竟是不是小紮對斯諾的親自回應,你自己看了再做判斷。

小紮在這個沒有標題的貼子裏說:“過去的這一年,我花了很多時間與新聞機構會麵,討論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合作”。這是原話,直奔主題。我們為新聞業做了很多事,我們馬上要為新聞界做更多的事,一,二,三。這不是原話,是我概括的,所以沒加引號。

最後,小紮承諾:“我們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繼續實驗以支持新聞業,我們將確保各地的記者們、(以及他們供職的)媒體們可以繼續從事其重要工作。”這又是原話。

小紮的這個貼子有著滿滿的誠意,傑羅姆甚至覺著,這有點象特朗普的推文一樣,可能沒有經過高薪聘請的眾多新聞專業人士的潤飾,有點過於直白了。比如這一句,【我們將確保各地的記者們、(以及他們供職的)媒體們可以繼續從事其重要工作。】英文原文在文末“注釋一”中,你可以自己判斷傑羅姆有沒有誤會小紮。

小紮憑什麼來確保各地的記者們能夠繼續從事他們的重要工作?他知道這個承諾的含金量嗎?那麼多虧損的或者正在奔向虧損的媒體,小紮都能夠拯救?那麼多對於前途倍感迷茫的記者,小紮都能夠給他們指明方向嗎?在措詞的時候,小紮至少可以更為嚴謹一些,不給人留下過多的念想。

傑羅姆始終覺著小紮麵善並且憨厚,雖然他不自覺地做了數不勝數的傷害新聞業的事情。坦率地說,小紮的那個承諾,一文不值,因為他根本做不到,即使他真的想做。但是,小紮在貼子裏說了一句大實話,挺不容易的,能動人。這句話中似乎有他的自責。他完全可以不說的,但他說了。他用英文這樣說:New technologies can make it harder for publishers to fund the journalism we all rely on 。英文就愛峰回路轉,好好一句話,非說得人喘不過氣來,回不過神來。傑羅姆的拆分翻譯是這樣的:【新聞業是我們共同依賴的。但是,新技術使得媒體機構更難以(找錢)支撐新聞業發展了。】

在這句話裏,小紮坦率地認了好幾件事情。第一件,新聞業是我們共同的事業,誰也缺不了。第二件,媒體機構(publishers)日子不好過,養家煳口都不容易。第三件,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平台分發技術,比如算法吧)難辭其咎。

傑羅姆無法判斷是不是斯諾的罵街,逼出了小紮的自責與承諾。也許小紮的貼子與斯諾的演講之間根本毫無關係,隻是時間上的某種巧合。但我可以十分肯定地判斷,新聞業的窘迫以及新聞界的呐喊,小紮的確已經看到聽到了,他不得不不斷地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回應。這一切已經喚醒了小紮。科技巨頭們,不能再裝睡了。他們必須麵對自己對於新聞業的責任。

至於科技巨頭們是不是應該象貝佐斯那樣一幫一,一對紅,分頭買下一個又一個主流媒體以幫助他們東山再起,或者,他們是否應該象歐洲人不斷唿籲的那樣,更多地納稅以養育主流新聞媒體,那是另一個話題,也可能是一個更具爭議的話題。但是,在傑羅姆看來,眾互聯網技術平台與主流媒體的進一步無縫對接、徹底融合,是必然的趨勢。貝佐斯買下虧損的華盛頓郵報並幫助它重整雄風,隻是在昨天以及今天看起來才有點傻冒。也許,貝佐斯已經成功地做出了一個媒體融合的貝佐斯模式。萬一《華盛頓郵報》把第二個美國總統拉下馬來,那貝佐斯就真被曆史選擇了。

正如小紮所言,新聞業是大夥必須共同依靠的,每一個人,尤其是新技術媒體平台,比如Facebook、穀歌。沒有新聞業,平台上跑什麼?曬娃、遛狗、跑火車?

建築在衰弱的新聞業之上的互聯網媒體平台(或者叫平台型媒體)的強勁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小紮並不很長的貼子裏,其實有很多暗示與寓言。他對於新聞業的認知在不斷成長,但願新聞業有機會和他一起成長。

—————————

注釋一:We’re going to ···make sure reporters and publishers everywhere can keep doing their important work。

最後更新:2017-10-08 00:33:21

  上一篇:go 馬天宇要暫別娛樂圈?
  下一篇:go 司馬懿形象PK,吳秀波演出皮毛魏宗萬入木三分他傳神第一無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