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營 Waymo 自動駕駛測試基地,無限接近 L4 , 車輛內部細節曝光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大家並不陌生,雷鋒網新智駕最近在矽穀的街道上便多次目擊這些車輛正在測試。
*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在矽穀道路測試
但 Waymo 的測試基地一向比較神秘,少有人去過。就在昨天(矽穀當地時間 10 月 30 日),Waymo 邀請了一批媒體記者前往其位於加州阿特沃特的 Castle 基地,體驗了一把其自動駕駛汽車。Waymo 也借此機會主動向外界展示這座測試基地以及他們的自動駕駛研究成果。
此行,Waymo 向到場的媒體記者展示了其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的實景,同時還提供試乘體驗,供體驗的車輛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正是克萊斯勒生產的 Pacifica 小型廂式車,不過其上集成了 Waymo 的自動駕駛套裝,擁有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
Waymo CEO Krafcik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很多同行都要做 L4 的自動駕駛,但現在駕駛位上仍然坐著駕駛員。我想說我們真的無限接近移除駕駛員,但我沒法給出一個具體的日期,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會行動起來。”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以前作為 Google 的一個部門,還是現在出來獨立發展,Waymo 在自動駕駛研發道路上已經走過了 8 年。作為一家科技公司,以前從來沒有汽車產品的開發經驗,現在要直接邁向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係統,並且重塑用戶乘車的體驗。
探營 Castle
Waymo 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是一所廢棄的空軍基地,20 世紀 40 年代作為轟炸機飛行員的訓練場所。從 2013 年開始,Google 便在這裏進行自動駕駛汽車的可靠性、安全性測試,驗證相關功能。車輛在這裏可以體驗到很多不同的模擬交通場景,比如進出高速的入口和出口這樣的道路環境,為的就是確保自動駕駛係統能夠持續性檢測到交通情景的變化,並且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
Waymo 自動駕駛車輛已經進行過 20000 多次這樣的測試,另外還有 10000 英裏的公開道路測試以及每天 1000 萬英裏的模擬測試。模擬係統便是此前雷鋒網新智駕有過報道的 Carcraft 軟件係統。
在測試基地的一段封閉的道路上,Waymo 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駕駛員上車的情況下處理各種各樣的狀況。測試中,記者看到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在進出環形交叉路口時,麵對迎麵而來的車輛時處理的輕鬆自如,而且還能探測到前方的行人和自行車,一旦這些參與者進入道路,這輛自動駕駛汽車便會進行減速、刹車操作。Waymo 內部將這些交通狀況稱為“faux”,意為“人造交通”。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重點是乘客如何使用車輛並與車輛交互,這對於其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展的自動駕駛車隊服務來說尤為重要,因為那裏的用戶可以通過 Waymo 自動駕駛汽車出行。Waymo 負責用戶體驗的產品經理 Juliet Rothenberg 表示,“車內體驗的挑戰在於我們要把存在超過一個世紀的駕駛員模式轉換成乘客模式。”
為了實現這樣的轉變,Waymo 進行了一些有意思的嚐試。這家公司在其自動駕駛車輛的第二排座椅上方,安裝了一排按鈕,乘客伸手可及。裏麵包含了“啟動”(start ride)、“靠邊停車”(pull over)、“鎖閉車門”以及“請求幫助”幾個按鈕,和按鈕一起,這個區域還安裝了監控攝像頭。一旦車內乘客需要什麼幫助,按下“help”按鈕即可聯係上 Waymo 的工作人員。
乘客也能實時查看車輛上安裝的傳感器套件是如何構建周邊環境的。在首排兩個座椅的背後,各有一塊顯示屏顯示實時的地圖,該地圖由激光雷達、雷達以及攝像頭等傳感器構建。地圖上,會有附近行人的信息、交通燈信息、規劃的路徑以及限速提醒。此外,每過 5 秒,地圖刷新一次,傳感器會將其他的物體掃描進來,包括建築物以及樹木。
這塊屏幕的內容顯示的是從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角看到的周邊的世界,對於乘客來說,非常易於理解。
落地計劃
不像其他從事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研究的企業,Waymo 並沒有為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落地設定發展的時間線。Krafcik 說他們正在探索的商業模式包括共享出行、卡車行業、物流行業以及公共交通行業,當然還包括把技術輸送給車企。但是目前還沒有決定其自動駕駛平台要如何落地。
盡管缺少商業計劃上的細節,但是 Waymo 聲稱他們已經擁有最強有力的傳感器套件,能夠看到 1000 英尺內的範圍,擁有 360 度的視野。其自動駕駛硬件和軟件都是 Waymo 自行開發,對於目前階段自動駕駛的重要傳感器激光雷達,Waymo 也有自己的產品。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了解,目前,Waymo 也有眾多合作夥伴,包括共享出行平台 Lyft ,租車公司 Avis 以及車企菲亞特·克萊斯勒。他們正共同探索自動駕駛車隊的部署和維護。
“還太早了,”Krafcik 表示。“我們同時在追求多個產品的可能性,哪一個率先實現,還要看未來的發展。”
本文作者:張偉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11-06 15: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