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20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李彦宏、盖茨与马斯克三大巨头的巅峰对话,教你如何做人生赢家

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主持了一场早餐会,对话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Bill Gates及特斯拉汽车首席执行官Elon Musk,此次对话主题是: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对话实录节选(现场同传翻译内容记录):

李彦宏:大家上午好!我是李彦宏,是百度的CEO。首先介绍参加今天早餐会的两位贵宾:第一位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联席主席,同时也是微软之前的CEO和总裁;旁边一位是特斯拉汽车首席执行官和首席技术架构师Elon Musk。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二位!

我两个礼拜之前在百度贴吧上贴了一条信息,在百度贴吧收集了500多条问题,我代表贴主们请问两位,首先问Bill Gates先生一个问题,有一个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一个年轻人,希望超越你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人,我需要有什么样具体的资质?您给我什么样的建议?”

Bill Gates:其实没有哪一个指标衡量到底什么样的一个人是卓越的,这个孩子能够超越代际人的想法,我当时的想法是计算机从一种非常核心的、非常昂贵的转到现在这么普及,还有芯片的发展,我觉得总有一天计算不需要这么大的存储空间,当时我是超越了这一代人的想法,我可以想象有这样的平台会使得某一个个体所使用的计算机会带来不同。在我最开始的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软件一下就卖一百多万。比如说代码,为这些网站所编写的代码,如果大家问我一个问题,四十年之前我是如何预测的,我当时并没有具体说现在网站的编码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当时已经遇见到将会更加容易、更加便捷。软件可以使得能源进一步洁简,同时使二氧化碳减排下降,技术可以实现这些环保方面的考虑。所以总是有创新的空间,今天创新的空间在扩大,创新的速度在提高。当时我并没有想我要超越IBM,我当时没有这个年轻人这样的野心,但是我总在设想着一些超越了那一代人的未来的好的技术和好的想法。当时随着这个公司的发展我曾经想过说也许微软有一天比现在的规模发展一倍,其实我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我并没有想象到说微软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当时是有五千人,但是现在又有这么多的人,如果说现在一个公司有十个人的话,即使是放在当年的那个我的身上也不会想说我这个公司有太多的人。

只要脚踏实地,一切都会慢慢就位

李彦宏:你是不是说并不需要如此有雄心才能获得成功?

Bill Gates: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只要脚踏实地去做一切都会慢慢就位,很多的成功是经验的,但是并不是那么超越预期,我们也知道会有风险,但是我相信会达到那样的目标。

李彦宏:还有什么其它的特质呢?你觉得如果一个潜在的成功者成功的企业需要有什么样的其它的特质呢?

Bill Gates:成功的人是非常坚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曾经参与国这样一个讨论,当时有七十多个人,他们讲到计算机的图文界面,当时的图文界面真的是太慢了,写软件也非常差,当时是Win1.1版本,当时专家们说这太慢了,这样的计算机实在太傻了。我说没关系,你看到的只是Win1.1,之后它的发展会很好的。其中有一个人说“Bill好像说的不队,但是Bill Gates先生似乎比我们每一个人工作的都努力,他这么努力,即使他现在是错的,总有一天他也会把错的纠正对的。”有时当我们非常努力的时候甚至会改变这一路走来的方向。记得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星期天,也没有什么假期,我就把曾经有错误的非常快速的失掉了,从错调整到正,并且在正方向的速度上发展的更快。最开始我们是想做一个单一产品的公司,并且销售做本土的,但是发展过来我们越来越多的想到是要把这个作为一种多产品的公司,并且能够在全球进行推广,惠及全球的人民,现在我们看到JAVA语言已经成为最基本的语言之一了。所以这是一个今天的微软曾经起源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当时我没想到的是更加具有普惠意义的软件,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专业适用于小众的软件。这就是从最开始的几个字节的概念发展到重量级别的公司。

其它的公司也有在做这样的努力,但是当讲到什么是高质量的软件的时候我们付出了专注的努力。

只要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吧

李彦宏:另外一个贴吧上的问题是问的Elon Musk先生。您是怎么有这样的能力做到这么多伟大的事情的?您是一步一步做的还是说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你怎么一辈子做了这么多伟大的事情,你是怎么成长的?

Elon Musk:我不怕失败,预期到失败,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吧,特斯拉的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做过的很多努力其实最初都是蛮辛酸的。最高的风险回报率是多高,当时列的这个清单最底下的都是失败的风险,完全都是失败的坟墓,也就是成功是建立在这些失败的坟墓基础上的。最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预期,2008年的时候我们还想过特斯拉的太阳能技术,有很多的设想,提出了很多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像我们的SolarCity以及太阳能驱动车辆方面的考虑,有众多的假设,在最开始推动特斯拉电动汽车发展的时候也曾经经历过非常多的困难,当时有很多的人讲说一般汽车公司都是傻子,做电动汽车的公司是傻子中的傻子,我们并没有放弃,依然进行很多尝试。有一些伟大的计划,尽管在做计划,但我们并不在上面附加期望。

李彦宏:问题在于这么多的事情如何同时同步管理?

Elon Musk:从生活上来说着当然不是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我必须这么做。我在运营特斯拉,但是像SolarCity我并没有亲历亲为很多事情,可能一个月会去处理一下,但是特斯拉这边的事情基本上是每一天,我说的是每一天,周末也在做。

李彦宏:知道你是CEO,同时也是产品的CTO,你是不是非常重视细节的人呢?

Elon Musk:我们团队的人都很聪明、很有才,只要我在大家觉得是比较舒服的,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去关注细节。但是我会参与大家的工作,参与团队的工作。我觉得同时去运作两个公司对于我个人来说很有挑战。但是我需要对两个公司负责,所以我必须全情投入。

擅长选人做想要的产品

李彦宏:你在我和Elon管理公司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了,也许你更知道上一代人的事迹,你还有一些什么联系人脉,你从当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知识,你和Elon是不是有这样的机会?

Bill Gates:在我创立微软的时候IBM当时是行业的老大,1981年微软为IBM提供了相关的芯片,我们从当时的老大身上学到了很多,从英特尔那里学到了很多,其实他的脾气不太好。这种合作伙伴的关系其实挺有挑战性的,没有看起来那么好,看上去很美,其实有非常多的发脾气的事情。还有乔布斯先生真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在工程级别的产品上做的非常好,他本身并不是学工程学,他非常擅长选人做他想要的产品,不管是软件还是芯片他选的过程中都会使产品越来越美,他组建团队、组建产品,把所有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的技能太高了。从…学到很多,他不是疯狂的计算机的人士,但是他对于商业的理念和洞察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要更加深刻。还有一些日本的消费者,1980年代日本的消费群体非常强调质量,微软40%的销售是在日本实现的,这种销售比例持续了五年,日本的消费者也改变了我们做事情的方式,所以对我们来说是革命性的推动。

一切只是源于对梦想的坚持

李彦宏:在技术领域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启迪者,比如说巴菲特先生在投资方面,还有莫尔斯先生,你跟他是不是也有联系?

Bill Gates:在慈善领域了,当时已经在做慈善了,做慈善的过程中见到了如此之多的企业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我刚开始做微软的时候,人家说你是企业家、是创业者,我说什么是创业者,我是一个做软件的。什么叫创业者?要做创业者是不是得开个理发店尝试一下下海是什么感觉,12岁的时候已经在写软件了,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写软件。我发现一旦写软件我就是成功的,从11岁到17岁只要写软件就会成功,既然这么擅长写软件就建立一个写软件的公司吧。后来人家说你得雇人,还得解雇人,人家还跟我讲你得做预算、卖东西、做帐,慢慢这些东西一点一点学起来的。最开始写软件是给自己的,想让这个软件更有力量,后来才开始写合同,最开始只是写软件的。其实一切只是源于对于软件的梦想,我最开始是没有所谓监理公司的梦想。

李彦宏:Elon Musk先生你觉得呢,你和Bill Gates先生之间有不同吗?

Elon Musk:优秀的人都是一样的。我们彼此之间有非常多的平行点,大概十岁的时候我也开始写软件了,大部分也非常成功,我也爱打游戏,我也写软件把软件卖出去,通过卖软件的钱再买更好的计算机,我就想有一天我也要做相关的工作,使得我不用从他人那里买计算机。但是并没有没有期望说通过这个公司就能建设伟大的公司,并不是说想做企业家、想做有钱人,而是想说做什么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事情才能使得大家跟着你一路去做,做的越来越好,如果你真的能够创造有用的东西钱自然会来了,这是恰当的经济运行的方式,总是有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你觉得这个东西你喜欢其它的人也会喜欢的话,既然是这么伟大的东西,自然而然的就会奉献自己的时间、生命、精力。

读书是冲破自我局限的方法

李彦宏: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你比Bill Gates先生年轻,可不想走他的老路,你跟他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Elon Musk:人和人的生命曲线都是很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不同的,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的方向可能会有些不同,开始是做软件,突然有一天看到了太阳能光板的利用还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充分,电动汽车还没有得到极大的推动,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我就用我的专长和已经有的资本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还得学学如何做硬件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之前我没有见过CNC的机器或碳纤维的板,并不是学这个出身的,但是读读书然后跟这个方面的专家学一学可以学的很快,人们总是有自我的局限,这个局限是你有多大的意愿和能力去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教育,是冲破这个局限的很好的方法。我觉得读书要比谈话更好,有时间跟人家闲聊的话还不如读读书,尤其是读书我现在的速度基本上是一目千行,再发展下去可以一目万行了,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很爱读书,但是在大学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不读教科书,我读的都是其它方面的书。

— The End —

2016 毕马威保留所有权利

最后更新:2017-10-08 06:33:57

  上一篇:go 黄子韬致敬成龙:想成为你
  下一篇:go 再度催泪 电影《英伦对决》黄子韬致敬成龙:想成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