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从来不买科技股的巴菲特,为什么买苹果股票?
能力的大小和能力的边界,哪一个更重要?
1/6、为什么看上去相反的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呢?
我们在看知乎、公众号文章时,常常遇到一种情况,发现了一个很有道理的方法论之后,哇,好像天底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只恨自己怎么没早点看到。
可过了一阵子,又发现了一个新方法,看起来也很有道理,可是,且慢,为什么跟我几天前看到的方法是相反的呢?
举个例子,我有一类文章,讲如何终生学习、如何建立知识结构的,常常涉及到一个概念:舒适圈(也叫舒适区)。
我也常去雪球的价值投资圈里潜水,这个圈子里的人也会讲一个“圈”,叫“能力圈”。
“舒适圈”和“能力圈”看起来差不多,指你为自己划的一个圈,里面都是最熟悉的领域、知识、方法、习惯、心态……
但是,这个两个理论却是完全相反的。
“舒适圈”理论认为,舒适区里有安全感,但缺乏挑战,只有走出去,你才能进步;
而“能力圈”投资理论却认为,每个人应该专注自己的知识边界,围绕你最熟悉的领域投资,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当你看到一对矛盾的理论时,不要急着骂娘,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你从更高的层次,同时理解这两个理论。
2/6、为什么要回到“能力圈”?
我们先来看看“能力圈“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能力圈”以是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坚守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巴菲特在他“致股东的信”里,是这么解释的:
“你不需要成为每家公司的专家,甚至不需要很多。你只需要能够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关键,而了解它的边界则至关重要。”
为了解释这个重要的投资理念,巴菲特讲了一个俄罗斯移民老太太的故事,她是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家具卖场创始人,巴菲特给她投资一个亿。
老太太英语很烂,不懂股票,只知道收现金,甚至巴菲特投资她的公司时,也只能用现金。
(巴菲特与创始人Rose Blumkin)
这位老太太的能力圈是什么呢?巴菲特说:
“如果价格合适,她今天下午会买5000个茶几。她会零零碎碎的买20个不同的地毯,和其他所有类似的东西。
“拥有这么狭窄的能力圈丝毫没有问题。事实上,她对那个领域看似死板的投入让她可以集中精力。只有专注,她才可以克服自己的短板,实现如此非凡成就。”
“能力圈”理论听上去也很有道理,但你先得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价值投资者往往要面对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会有专业知识不足的感觉,很多人为了懂明白一家公司,往往会“强行理解”那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最后成了“半吊子投资”。
于是,巴菲特理念横空出世,不懂不会让你输,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超出了你的能力边界”才是真正的风险。
“能力圈”理论其实就是四个大字:不懂不投。
从巴菲特开始,投资界才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有人专投消费类公司,有人专投科技公司,有人专投周期性行业……
了解了“能力圈”理论的价值取向之后,你就知道,下面应该怎么去分析“舒适圈”了。
3/6、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
一般人都是先了解“舒适区”的,所以在看到“能力圈”这个矛盾的理论后,我们应该立刻回头问自己一个问题:
“舒适圈”这个心理学的概念,当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总结什么现象的呢?
以“社交恐惧症”几个现代症状为例:
——讨厌做自我介绍。
——玩手机80%的时候是为了避免和陌生人说话。
——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
——看见认识的人如果距离够远宁可绕道走。
——跟人讲话从来不直视对方的眼睛。
……
简单的说,“舒适圈”里的状态让你心里有安全感——沉默、独自玩手机、发微信……;
相反,“舒适圈”外的状态让你产生心理焦虑——自我介绍、和陌生人说话、打电话……
“舒适圈”的那个圈,就是你内心的安全边界,这个理论本来是解释某些心理状态的,但后来,发展成了“刻意学习”的理论后,作用发生了变化。
如果学习和工作上,总是停留在“舒适圈”内,就是只关注自已最喜欢的东西,只了解自己熟悉的方向的知识,只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把自己习惯的工作做到自己习惯的水平,就不可能达到新的目标。
所以“舒适圈”理论,发展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并认为,人应该跳出“舒适圈”,到学习区去学习(但不要触及恐慌区),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圈”。
知道了这两个理论的来龙去脉,你就能站在一个高度去理解它们,但要转变为行动原则或操作方案,我们还要比较两者在细节上的不同。
4/5、一个是向外拓展价值,一个是向内寻找价值
首先要问,巴菲特的“能力圈”与心理学的“舒适圈”是不是一回事呢?
我认为基本上是的。他们能同时存在,是有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价值观看待同一件事。
投资注重的是安全边界,因为再小的错误都会降低你的存量资产,所以“能力圈”侧重于如何避免错误;
学习注重的是边际效率,因为再大的错误也不会减少你存量知识,所以“舒适圈”侧重于如何提升能力;
所以在工作上:
思考要走出“舒适圈”,决策要回到“能力圈”;
培训要走出“舒适圈”,执行要回到“能力圈”;
绩效提升要走出“舒适圈”,业务扩张要回到“能力圈”;
简言之,舒适圈是“知”,能力圈是“行”。
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
5/5、“能力圈”与“舒适圈”的知行合一
还是回到巴菲特的例子。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公司都是科技互联网类的公司,从微软到Google到苹果再到BAT,而巴菲特几乎都没有参与。
巴菲特漏掉了近三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但从他的投资理念来看,他只是遵守了他自己的投资原则,在自已不懂互联网的时候,就不愿跟风,不去赚“不属于他”的那份收益。
但巴菲特并没有不学习,呆在“舒适圈”里退化,他在理解了互联网之后,在互联网进入普遍人的生活中之后,他也开始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以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选择大量买入苹果公司股票。
在巴菲特动手之前一年里,苹果公司的股价下降了三成。但对于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而言,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标的——持续盈利增长、持久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人都用苹果,巴菲特开始理解这个伟大的产品的意义。
从他开始买入苹果股票至今,股价已上涨了70%。
就像他对“能力圈”扩张的解释:
“我们的能力范围可以扩大,但只能缓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偏离了这个纪律,就经常会犯错误”。
总结成一句话: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可实际上,我看到大部分人都是相反的——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信心十足地下判断、盲目行动,遇到问题后,又退回去,复习自己理解了100遍的知识,最后得意洋洋地说:“太阳底下无新事”。
与知识架构相关的热文
人人都能评论的年代,最不值钱的是立场,最值钱的是思考方式
创新是找死,平庸是等死,那活下去正确姿势是什么?
碎片化学习是如何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的?
我们会是最后一批用五笔的中国人吗?
最后更新:2017-10-08 09:29:15
上一篇:
迪丽热巴与baby似乎看起来很像,而实际生活中还有这些共同点呢
下一篇:
《丽姬传》收视扑街,迪丽热巴新剧缘何爆冷?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