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數次北伐為什麼不直取長安?毛主席一語中的道破玄機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諸葛亮白帝城被劉備托孤以來,就一直執掌蜀漢大權,繼承了先主劉備遺誌,匡扶漢室,一統中原,曾數次北伐曹魏,但是走的路線要麼就是祁山道或者陳倉道,魏延建議從子午穀道奇襲長安,但是被諸葛亮拒絕了。那麼諸葛亮數次北伐為什麼不直取長安?

長安,是曆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也是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東漢末年,天下紛爭,漢室勢微,初平元年(190),西涼軍閥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後來曹魏建立,雖然定都洛陽,但是長安同樣重要,是京畿重地。

根據《三國誌》補注《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穀直取長安。隻要拿下長安,也就意味著曹魏的半壁江山就被蜀漢拿下。為什麼諸葛亮卻拒絕呢?

毛主席曾說過一句話:"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這是根據當時中國的國情,解放戰爭初期,國共的實力懸殊,國民黨軍隊無論從數量和裝備上均處於明顯優勢,且有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作為戰勝政府,國民黨從投降的日寇手中接收了城市和各種生產、軍事設施,日寇留下的大量武器裝備也歸了國軍。

在當時的形勢下,如果我們死守底盤,跟前來“剿匪”的國軍打消耗戰,勢必會造成大量部隊傷亡,而對抗消耗的結果,則是我軍僅存的有生力量迅速減少,最終的結果也將導致人地皆失,固守的底盤也守不住。因此當時的策略是以保存有生力量為主,到農村去,發動群眾,穩固大後方,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諸葛亮作為軍事戰略家,自然也想到這一點,拒絕魏延的計劃,就是想保存蜀漢的有生力量。諸葛亮數次北伐,基本指揮統帥的人馬不超過10萬,而且根據史料記載,在魏蜀吳三國中,劉備的蜀漢人口是最少的,至公元263年劉禪投降時,蜀漢有28萬戶,人口94萬。按照10:1的比例,蜀漢軍隊大約在10萬多人。十萬多人,比如要防守漢中,東吳,南中等地,所以實際上諸葛亮北伐的人數不會很多,精兵就更少了。

對於魏延提出的需要五千精兵,無疑是諸葛亮難以接受的。先不說從漢中出發到長安,要穿越秦嶺,子午道盡是荒山野嶺,非常的艱險,在考慮行軍速度、攻城難度、糧草難濟等問題的時候,魏延的五千精兵,能不能攻下長安。就算攻下,也無法防守,魏延自然就會成為甕中之鱉。

別人還好,但是魏延是蜀漢事情僅存的大將,蜀漢軍界的頂梁柱,不容有失,如果諸葛亮想繼續北伐,就不能少了魏延。這樣分險,諸葛亮不敢冒,也不會冒,否則就會如毛主席一樣,“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所以,諸葛亮將目標放在奪取隴右上,步步為營的打法,也是為了以戰養戰,在保存有生力量的同時,又獲得局部地區資源。

最後更新:2017-10-08 10:35:45

  上一篇:go 為什麼司馬懿能統一三國,諸葛亮不行呢,原因竟是諸葛亮做不到的
  下一篇:go 楊冪出席活動被踩裙子這一反應看出了她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