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萬達風波持續發酵 王健林能“活下去”嗎?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萬達旗下兩個高爾夫球場遭吉林省撫鬆縣政府取締。但萬達對此拒絕置評。

與此同時,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開發夥伴Athens Group(雅典集團)退出萬達位於美國一個綜合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2億美元。此外,由於萬達商業地產的信用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觸發了需要提前償還部分境外貸款的條款,目前萬達正就部分債務的重新安排與銀行展開磋商。

“關於萬達的消息太多,我們不打算理會,做好主業就行了。作回應也不是萬達的風格。

就萬達境外合作夥伴退出一事,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認為,由於受到國家資管限製,萬達之前的一些投資無法完成,可能會導致項目拖延的情況。“萬達打包出售優質資產對其未來的融資能力造成較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合作夥伴沒辦法確定,萬達是否有足夠資金完成相關項目。”

事實上,對於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而言,售賣項目後遺症與回歸A股的壓力相疊加,構成了一盤艱難而複雜的“棋局”。

部分投資者向萬達施壓

在雅典集團退出與萬達的合作之前,萬達還遭遇了另一起海外項目合作夥伴退出事件。

由於未兌現當初收購傳奇影業向外部募資時的承諾——傳奇影業將在規定時間內上市的願景,萬達或不僅需要退還籌借資金,還需追加15%的利息。此外,傳奇影業的其他投資者也在就退出一事向萬達施加壓力。

短短一個月內,萬達接連遭遇兩起合作夥伴退場風波,這是之前罕有的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合作夥伴退出的關鍵原因是中國監管部門遏製部分領域的海外投資。

“資本本身就是很現實的,好的時候來,差的時候走。”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告訴財聯社記者。

從表麵上看,境外合作夥伴退出,與今年7月萬達出售13個文旅項目及77家酒店沒有必然聯係,但不可否認的是,打包售賣資產成為資本市場重新審視萬達的一個開端。

實際上,境外合作夥伴退出等消息出現之前,萬達賤賣項目的後遺症已經顯現。由於對出售項目後萬達的商業模式、戰略清晰度以及可預測性存在不確定性的擔憂,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均下調了萬達商業地產的評級。

更為沉重的一擊是,在萬達商業地產的評級被下調後,觸發了一項提前償還部分境外貸款的條款,貸款額總計逾10億美元。為此,萬達不得不與各家銀行商談重新安排部分債務的事宜。

從H股退市是失誤?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萬達7月以638億拋售資產的主要原因是海外項目突遭停貸,另一原因或是其私有化完成後,與投資機構有對賭協議在先,有必要降低自身負債,以尋求回A順利進行。

幾經波折的萬達商業地產於2014年底登陸港交所後,由於估值未達預期等原因,於2016年9月正式退市。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如果萬達商業不退市,今年在內房股集體爆發後,或許能享受一波股價上漲帶來的紅利,並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解渴資金需求,或許不需要打包賤賣那麼多優質資產。

但退市已成既定事實,王健林高估了自己對證監會的影響力。

萬達從H股退市的終極目標是回A,但回A在當前情況下存在不確定性及相應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萬達回A主要麵臨兩大阻礙,一是否能順利通過證監會的一係列IPO審批流程,二是低價出售部分優質項目、轉型輕資產是否能獲得資本市場認可。

記者於10月20日查詢發現,證監會披露的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信息顯示,萬達商業排在申報企業的第56位,審核狀態為已反饋。

“在反饋會之前,證監會都是按照企業排位進行審理,但是有些企業會在反饋環節出現問題,如未能改進,流程就會停滯,導致最終上發審會的排位會發生變化。”

對於萬達回A,黃立衝認為,“萬達售賣資產之後,手頭資產情況惡化了,其回A本身的可行性在減少。

一旦回A失敗,萬達在資金上或將遭遇更大麻煩。而目前距萬達與投資機構約定的上市期僅有10個月左右,對王健林而言,能否如期登陸A股市場,將是關鍵一役。

王健林到底錯在哪裏

不可否認,萬達近期遭遇的一係列風波的導火索,是其海外六項目突遭停貸。

8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的通知》。其中提到,限製境內企業開展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被限製的海外投資領域,萬達之前均有涉足。

自2012年萬達在海外的第一筆收購——26億美元收購全美第二大院線AMC開始,截至目前,萬達在海外的投資總額已高達2451億元。

王健林曾表示“到2020年,萬達30%的收入將來自海外”,今年1月,在監管層針對資本外流準備打一場硬仗時,王健林在出席冬季達沃斯論壇時仍強調,萬達每年固定有50億—100億美元的對外投資。

令人頗為困惑的是,甚至在停貸風波發生前,萬達仍在為其海外項目尋求內保外貸。

“王健林對局勢存在誤判,這導致萬達海外項目被停貸後,其陷入到很被動的境地,不得不拋售部分優質資產來救急。”

目前,像萬達這樣的民營企業出海,變成一件敏感的事情,被指責為對外非理性投資,或被認為是向海外轉移資產。

不過,在中國外匯儲備站上4萬億美元高點時,當局曾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

王健林於2013年10月在廣西非公有製企業成長講座上,回應李嘉誠在內地和香港一部分撤資時表示:“2012年10月,中國12個部委發了一個聯合文件,鼓勵支持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實施意見,而且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列了很多政策。走出去,當然意味著一部分資產轉移到國外。”

“如果中國沒有一個全球配置資源的胸懷,中國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你要成為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不論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國家,都必須是全球視野,要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產。”最後他強調:“隻要熟悉我的人,都相信我肯定是愛國的,是吧?沒有問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健林在今年7月21日接受采訪時,話鋒有了明顯轉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

政策從鼓勵到對部分領域海外投資進行限製的背後,是中國外匯儲備從4萬億美元萎縮至3萬億美元左右的事實。與之不對等的是,中國的貨幣存量目前卻高達近160萬億,換算成美元約合24萬億。也就是說,如此高的貨幣存量,隻要換成美元流出一部分,就可能衝擊國內的金融體係。

對此,經濟學家李稻葵坦言,“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點不是房地產,而是貨幣存量居高不下導致的資金外流疊加貨幣貶值帶來的新型雙螺旋式金融危機。今年經濟領域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是管住資本賬戶,嚴防資金外流,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轉載自:財聯社,對原文有修改

最後更新:2017-10-24 11:56:17

  上一篇:go 萬達風波持續發酵 王健林在下一盤艱難的大棋
  下一篇:go 林更新終於到了《三個院子》開拍現場,今天的小新看起來心情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