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說,中國互聯網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馬化騰對話湯曉鷗,AI行業忽悠最多

9月10日消息,在阿裏巴巴集團18周年年會後的第二天。馬雲就飛到江蘇無錫,參加了2017年世界物聯網博覽會。

..

馬雲在演講中談到互聯網普惠的問題時,表示未來要實現共產主義,首先要實現共享主義。

他認為,隻有互聯網技術真正的惠及所有人時,每個個體才能從中受益。未來的世界離不開互聯網,更離不開大數據。而萬物互聯,將帶領人類進入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所有物體都能產生數據,這給未來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產資料。

我們對於未來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而能夠定義的未來,那都是不是真正的未來。18年前,他知道互聯網會發展,但沒想到互聯網和電子商務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而阿裏巴巴運氣又很好,公司也跟著行業得到了發展。

馬雲再次語出驚人,他說,沒有一家公司是快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真正賺錢的沒幾家,賺大錢的沒超過五家,未來所有程序化的工作都將被淘汰。

..

馬雲還談到了轉型升級,說這麼多年發行的文件比莎士比亞全集還多。但真正的轉型升級不能僅靠政策文件,而是需要市場的力量,需要有大企業做鯰魚去倒逼改革,這才是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擔當。

現在很多實體經濟在指責虛擬經濟。馬雲則認為不能讓英國“紅旗法案”再次上演,實體經濟要去思考未來,擁抱變革,否則隻能被淘汰。轉型升級的目的也是要進行這樣的篩選。互聯網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好。而實體經濟中也有很多發展很好的企業,所以隻是看你有沒有抓住機會,抓住未來。

.

阿裏巴巴和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扛把子,其創始人馬雲和馬化騰兩人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眾多媒體紛紛報道。

就在阿裏巴巴18周年的年會當天,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洞見論壇——-科技·驅動成長”上,馬化騰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偉倫報告廳發表重要演講,馬化騰第一次係統闡釋了騰訊的AI宏觀布局與戰略思考。他表示,騰訊希望加大對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幾個基礎性要素的投入,並且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各行各業、學界和研究界進行合作。馬化騰認為,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這是一個大方向。人工智能將影響到日常生活、商業的方方麵麵,這是一個大趨勢。場景和市場是最重要的,隻要有市場,技術、人才都會跟著走。對於騰訊來說,他們更加關注在AI方麵能做什麼。

.

此次論壇的嘉賓都是重量級,包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教授、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rian K. Kobilka教授、斯坦福大學張首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和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

其中,馬化騰在演講和湯曉鷗教授的互動中,發表了在平常公開場合都非常少見的觀點,兩人的思想碰撞也是十分精彩。

.

下麵幾條是馬化騰演講中的核心觀點:

·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一個好的企業家。

·我覺得教育和公益是不分彼此的,沒有門第之見。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融入到各行各業,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裏麵,科技是我們所有產業界都必須要去關注的。

·我感受有幾個基礎性的因素是我們願意大力投入的:第一是AI;第二是雲計算;第三是大數據。

·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這是一個大方向。在這個方向上,對於騰訊來說,我們更加關注我們在AI方麵能做什麼。

·人工智能還可以運用到金融等領域,還有我們所理解的機器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商業中的方方麵麵,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潮流。

·過去把用電量作為衡量一個工業社會發展的指標,未來,用雲量也會成為衡量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大數據就更不用說了,一切有雲,有AI的地方都必須涉及大數據,這毫無疑問是未來的方向。

·所有未來的科技都會和雲、AI和大數據是分不開的。當它們結合的時候,我們就有用武之地了,我們就可以幫上忙了。場景和市場是最重要的,隻要你有市場,不管是技術還是人才,包括新的科技,都會跟著你走,這個是我們探討的未來。

.

在演講之後的圓桌對話中,馬化騰和湯曉鷗教授還有精彩的對話。

湯曉鷗教授首先對BAT提出了批評:“有人說創業就是痛並快樂著,我想跟在做的各位說:隻有痛,沒有快樂。在國外創業的成功率可能隻有百分之五,做大的概率也就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但在中國,得再減小十倍。”“你想想,前麵有穀歌、Facebook,後麵有一群小公司想著怎麼山寨,頭頂還有(BAT)三座大山(全場笑),這種三分天下的局麵,其實(創業者)已經很難再有機會了,大家其實壓力都是蠻大的,大家很早就去站隊。在國外實際上是沒有這種現象的,不可能說你跟穀歌做點兒事,就不能跟微軟再合作,就不能再跟IBM合作,沒有這樣的道理。在中國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局麵。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很願意跟大家(BAT等)都合作的。”

.

對此,馬化騰回應說,其實我們也很無奈。騰訊過去沒有開放之前業界確實對我們意見很大,但其實我們這五六年已經完全大變樣,是吧,更開放更生態化的這種思想早已經形成,包括我們這次搞的青騰大學、包括這個論壇都是往這個方向走。

但是競爭還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麵,國內的BAT 3家的競爭其實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的包括移動互聯網、新的移動支付、O2O、共享單車等等,這些創新方向上我們反而是遠超歐美的。但另一方麵確實是也產生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競爭,或者是一些創業者無奈地要站隊,接受了這個投資那個就不行了。

有時候在享受競爭帶來的高速發展的時候,的確會有一些無奈,我個人有時候也不希望如此就覺得大家都去往科技、往用戶體驗上做就好了嘛,為什麼要排他啊,為什麼要這樣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不健康的事情,其實我也很想打破,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業界生態大家共同支持。當然這個短時間內可能還估計做不到。

而對於馬化騰的無奈,湯曉鷗教授給出了建議,“講到競爭的話,其實最簡單的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你們三家成立一個BAT基金嘛,這個基金到處投就好了。有些事情真的是產業鏈的問題,真的不是你擅長的事情。你擅長的就是那幾個,擅長的人幹擅長的事。你們各種收購,向上吃向下吃,有很多公司來跟我們說,我來收購你們。我說問題是你把我們收購了以後,我們就死掉了,大家就沒有動力再去幹活了。這就跟上市一樣。所以不是這麼個(收購)邏輯,大家還是要共贏。”

.

湯曉鷗作為五位嘉賓中唯一的人工智能專家,還對當下的人工智能熱潮引起的一些病態現象展開了炮轟,他說:

“在中國,大家一擁而上,現在很多人來問我現在為什麼這麼多人來做自動駕駛、智能芯片、智能醫療等,我就說,這些概念的創業在10年之內,或者至少5-7年內是不會賺錢的,投資人也不會跟他說‘你們怎麼還不賺錢啊’。他(創業者)先把錢忽悠過去,五年之後呢?管他呢,到時候這個人還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AI這個行業忽悠是最多的。有人跟我說,我們這個是全人工智能芯片,我就問他,全人工智能是怎麼回事,芯片也是那種大企業才能做好的,你咋把這些全做了啊?他說,沒有啊,(融資的)錢到了再找人做唄。在中國融資,項目越不靠譜,投資人越聽不明白,越容易融到資。

其實你踏踏實實地做,是有很多可以做的。智能駕駛裏麵視覺方麵就有30多項核心技術,像Mobileye,你看看它做的事情,國內的那些跟它比差太遠了。我們隊伍裏有一半的人在做自動駕駛,它的門檻是最高的。然後是芯片,當然是不可能我們自己做,一定要跟芯片廠商合作,自動駕駛也是一樣,一定是跟汽車廠商合作,他們有百年老店的經驗。醫療就更不用說了。”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此一定是深有體會,早前就表示,我後悔投了15億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像打了水漂一樣。

.

湯曉鷗認為:“人工智能應該去跟各行各業去結合,慢慢地做一些原創的技術,不要一擁而上。現在從上到下成天都在講人工智能,這有點危險。”

“有些大公司的高管問我,‘我們的人臉識別也過了99%,和你們的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告訴他們,我們創作了第九交響樂,你們的人會彈奏第九交響樂,就這麼點區別,如果你將來還想聽第十,第十一,第十二交響樂,你來找我。”

至於人工智能到底可能不可能控製人類。湯曉鷗也給出了答案:你聽到的不是做人工智能的名人和網紅講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機器的任務還是人類定義的,不可能控製人類,想多了!

湯曉鷗教授的公開身份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

.

世界因為不同而精彩,這是一個邊界被打破的時代。

現在和以後,學術界和商界、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煳,誰說科學家不可以做企業,誰說企業家不能去搞科學,隻有思想的碰撞,才會激發出創新的火花。

.

不管馬雲,還是馬化騰,不管阿裏巴巴,還是騰訊,從無到有,從弱變強的過程都不過十幾年的功夫,這是他們自身的努力,更是時代的機遇。

潮流滾滾向前,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定還有更多的弄潮兒在孕育、在成長。

未來,將更精彩。

最後更新:2017-10-08 11:00:35

  上一篇:go 當初被低看如今需高看的十大明星,周星馳第二,成龍第三
  下一篇:go 靳東人設接二連三的崩塌:演技不僅被金星質疑,還被她批沒文化沒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