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9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白關注民生疾苦的詩句不多,但這句詩,不遜色於杜甫的三吏三別

李白的詩篇大多用來表現詩人的自我抱負,也有很多是描寫祖國的壯麗山河。因為隻有這一類的詩歌,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浪漫主義的優勢,發揮其詩歌創作的特點。

李白詩作·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與杜甫的詩作大多用來反映民生疾苦不同,李白此類的詩篇不是很多。但是憑借李白的才氣,哪怕是此類作品很少,隻要是有,就有經典之句。

比如他的這首詩,就完全媲美杜甫的三吏三別。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詩,乍一看,還以為是杜甫詩篇中的詩句。

這一句,就是“老母與子別,唿天野草間”。而這一句的出處,就在於李白的一首五言長詩,《豫章行》。

老母與子別,唿天野草間

且看:

胡風吹代馬,北擁魯陽關。吳兵照海雪,西討何時還。半渡上遼津,黃雲慘無顏。老母與子別,唿天野草間。白馬繞旌旗,悲鳴相追攀。白楊秋月苦,早落豫章山。本為休明人,斬虜素不閑。豈惜戰鬥死,為君掃凶頑。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樓船若鯨飛,波蕩落星灣。此曲不可奏,三軍鬢成斑。

這首古詩寫於李白辭世的前兩年。作為盛唐文化的代言者,李白在其生命的末年經曆了大唐王朝的開始衰敗,而這個衰敗的起始,就是戰爭。

李白·豫章行

年過花甲的詩人回到豫章郡,卻看到了當時的征兵之慘烈狀況。詩人的內心非常複雜,所以寫下了這首五言長詩。這首詩與杜甫的《兵車行》、“三吏三別”等一起,成為盛唐王朝開始覆滅的最後挽歌。

杜甫·兵車行

而這首挽歌中,最為催人淚下的就是這兩句,“老母與子別,唿天野草間”,意思是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而這兩句,也正像杜甫的《兵車行》所描述的那樣,“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兵車行

詩開始四句,詩人概寫了當時的戰局,交代北方的戰爭已經開始爆發,前方急需補充兵力。

需要兵力,那就需要後方進行補充。所以在以下的八句裏,詩人把滿腹的哀怨和悲苦都傾注在別離場景的抒寫上,而著名的“老母與子別,唿天野草間”就出自這裏。母子別離最動情,最傷感,況且母已老,拄著拐杖顫顫微微,她深知子一去,難生還,所以她“唿天野草間”,向大地哭訴著自己命運的悲苦。然而,一切都還是無用。後麵寫到那些馬匹圍著旌旗悲哀嘶鳴,好像它們也知留戀故土。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戰爭的殘酷往往超乎人們的想象

最後表達了詩人感情的另一麵:即對多災多難的祖國赤誠之心和深情的愛戀。詩人轉換為征人自述的形式,表現出征兵們慷慨壯烈,為國平叛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

豫章行

雖然最後幾句還是具有李白詩中慣有的豪情氣概的,但是整個的詩篇格調非常的悲壯,可謂是李白最悲涼的一首詩了。

晚年的李白,詩歌趨於和杜甫風格相類似

而且,這首詩作於李白晚年,那時的李白,已經少有之前的豪情,而是更多的關注現實了,所以這段時間的詩作體現出了李白詩作的不同風格。所以宋緒連《三李詩鑒賞辭典》中評論:“沉鬱、頓挫”是人們對杜甫詩風格的高度概括,用這四個字來概括李白《豫章行》的風格也是恰到好處的。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作者刪除。

最後更新:2017-10-30 15:13:36

  上一篇:go 謝娜現身機場,大挺大肚何止胖三圈,眼尖網友直唿陳喬恩的肚子更有料
  下一篇:go 劉詩詩時尚封麵大片,短發詩也有無限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