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8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诸葛亮死后位极人臣的不是姜维,他只是一个悲剧天才

说到诸葛亮的接班人是谁,不少网友觉得,他不就是姜维吗?其实,这又是被三国演义扭曲的一段历史,按照史册记载,姜维顶多只能算是诸葛亮的第三继承人,因为他上面还有两人:蒋琬和费祎。

诸葛亮生前着重培养的就是蒋琬和费祎两人,蒋琬拿手的是坐镇中央的行政能力,费祎的则是外交能力,那时候的费祎,经常出差东吴。而且表现得非常不错。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回朝,满朝文武远行几十里相迎,在马车上的诸葛亮,独独邀请了新人费祎同坐一车,可见诸葛亮对其的重用。

此后费祎开始平步青云。

费祎的才具,不及蒋琬,却好过董允及其他的人物。蒋琬在有生之年,以费祎为第一替手;蒋琬死后,这大梁便轮到费祎来挑。

费祎也总算是挑得不太吃力。他从延熙九年挑起,挑到延熙十六年自己被魏方来的降人郭修一刀杀死。六年之间,也不曾出过什么乱子。

那么又有姜维什么事呢?

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被调回到成都,多次升迁,成为卫将军,平襄侯,统领各军。

姜维觉得,自己就是西边的人,知道这里的风俗,自己也有才能,就想联合羌人和胡人为羽翼,这样自陇以西都可以归蜀所有。可是姜维要起大军征讨,并不是他说了算,兵权掌握在费祎手里。费祎不给兵,姜维想征讨也只能是光杆司令一个。

于是姜维去找费祎,说明了自己的意思。

费祎说:“我们比诸葛丞相差得远了,诸葛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我们了。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至于功业,还是等以后有能人吧!”

费祎这么说,姜维可真是不爱听。费祎见姜维不说话,也知道他不同意自己的见解。

费祎又说:“我们不能想要凭借徼幸,指望一举来决定成败,若是不如所想,后悔可就来不及了!你有必胜的把握吗?”

姜维没法说了。

对魏方,费祎奉行了蒋琬的守势政策,想绝对不攻。但是,姜维一定要攻。他就尽量抑制姜维,不给姜维以足够的兵力,至多拨给姜维一万人。他总认为,诸葛亮都平定不了北方,现在不管谁去都是徒劳的。

费祎可以说是蒋琬的信徒,却不是诸葛亮遗志的执行者。他甚至并未了解什么叫做“以攻为守”。

费祎在建兴十三年接任尚书令,在延熙六年接任大将军,与卫将军姜维“共录尚书事”,于延熙七年左右又兼了蒋琬坚持要一并让给他作的益州刺史。没有等到蒋琬去世,他在事实上已经总揽军政。他有机会把蒋琬所蓄积的国力,在延熙九年以后善加运用,不应该一味地守,更不应该抑制姜维。

《孙子兵法》上,有这么一句话:“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有些人把它解释为“兵力不足的时候,就守;兵力有余的时候,才攻。”

我以为这样解释,失掉孙子的原意。孙子的原意是:“老是守,越守就兵力越不足;倘若敢攻,攻了,就会发觉兵力很够用。”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守的一方,是被动,不能预测敌人向我方那一点进行攻击,因此而不能不处处设防。于是,“备多则力分”。反过来说,我倘若敢攻,而且抢先去攻,只须集中相当力量,专攻敌人的某一地点,就不会感觉自己的兵力不够。

也许有些人,会向我说:“你主张攻,固然很好。倘若攻得不成功,败了下来,岂不是连带地把老本钱也输掉了?”

我的回答是:老本钱是输不完的。分出一大部分主力去攻,并不等于把全部兵力放在第一线。后方留下了相当的兵力,就不会因前方的攻势顿挫而一败不可收拾。

如果不是费祎等人总是阻拦姜维北伐,搞得每次北伐带兵人数都不超过一万人,如果他们不阻拦姜维北伐,说不定姜维早就完成了诸葛亮的遗志,达到了北伐的目的。

所以,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姜维并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最多只是个悲剧天才!作者:黎东方等

最后更新:2017-10-21 22:32:02

  上一篇:go 杨洋解锁新代言,网友:的确是够奢侈
  下一篇:go 她是最美艳的赵合德,一颦一笑风情盖过了佟丽娅;汪涵称她“横店女王”,不红无绯闻不炒作也片约不断,因为她有的是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