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2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死後位極人臣的不是薑維,他隻是一個悲劇天才

說到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誰,不少網友覺得,他不就是薑維嗎?其實,這又是被三國演義扭曲的一段曆史,按照史冊記載,薑維頂多隻能算是諸葛亮的第三繼承人,因為他上麵還有兩人:蔣琬和費禕。

諸葛亮生前著重培養的就是蔣琬和費禕兩人,蔣琬拿手的是坐鎮中央的行政能力,費禕的則是外交能力,那時候的費禕,經常出差東吳。而且表現得非常不錯。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回朝,滿朝文武遠行幾十裏相迎,在馬車上的諸葛亮,獨獨邀請了新人費禕同坐一車,可見諸葛亮對其的重用。

此後費禕開始平步青雲。

費禕的才具,不及蔣琬,卻好過董允及其他的人物。蔣琬在有生之年,以費禕為第一替手;蔣琬死後,這大梁便輪到費禕來挑。

費禕也總算是挑得不太吃力。他從延熙九年挑起,挑到延熙十六年自己被魏方來的降人郭修一刀殺死。六年之間,也不曾出過什麼亂子。

那麼又有薑維什麼事呢?

諸葛亮死後,薑維也被調回到成都,多次升遷,成為衛將軍,平襄侯,統領各軍。

薑維覺得,自己就是西邊的人,知道這裏的風俗,自己也有才能,就想聯合羌人和胡人為羽翼,這樣自隴以西都可以歸蜀所有。可是薑維要起大軍征討,並不是他說了算,兵權掌握在費禕手裏。費禕不給兵,薑維想征討也隻能是光杆司令一個。

於是薑維去找費禕,說明了自己的意思。

費禕說:“我們比諸葛丞相差得遠了,諸葛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我們了。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至於功業,還是等以後有能人吧!”

費禕這麼說,薑維可真是不愛聽。費禕見薑維不說話,也知道他不同意自己的見解。

費禕又說:“我們不能想要憑借徼幸,指望一舉來決定成敗,若是不如所想,後悔可就來不及了!你有必勝的把握嗎?”

薑維沒法說了。

對魏方,費禕奉行了蔣琬的守勢政策,想絕對不攻。但是,薑維一定要攻。他就盡量抑製薑維,不給薑維以足夠的兵力,至多撥給薑維一萬人。他總認為,諸葛亮都平定不了北方,現在不管誰去都是徒勞的。

費禕可以說是蔣琬的信徒,卻不是諸葛亮遺誌的執行者。他甚至並未了解什麼叫做“以攻為守”。

費禕在建興十三年接任尚書令,在延熙六年接任大將軍,與衛將軍薑維“共錄尚書事”,於延熙七年左右又兼了蔣琬堅持要一並讓給他作的益州刺史。沒有等到蔣琬去世,他在事實上已經總攬軍政。他有機會把蔣琬所蓄積的國力,在延熙九年以後善加運用,不應該一味地守,更不應該抑製薑維。

《孫子兵法》上,有這麼一句話:“守則不足,攻則有餘。”有些人把它解釋為“兵力不足的時候,就守;兵力有餘的時候,才攻。”

我以為這樣解釋,失掉孫子的原意。孫子的原意是:“老是守,越守就兵力越不足;倘若敢攻,攻了,就會發覺兵力很夠用。”

這個道理,並不難懂,守的一方,是被動,不能預測敵人向我方那一點進行攻擊,因此而不能不處處設防。於是,“備多則力分”。反過來說,我倘若敢攻,而且搶先去攻,隻須集中相當力量,專攻敵人的某一地點,就不會感覺自己的兵力不夠。

也許有些人,會向我說:“你主張攻,固然很好。倘若攻得不成功,敗了下來,豈不是連帶地把老本錢也輸掉了?”

我的回答是:老本錢是輸不完的。分出一大部分主力去攻,並不等於把全部兵力放在第一線。後方留下了相當的兵力,就不會因前方的攻勢頓挫而一敗不可收拾。

如果不是費禕等人總是阻攔薑維北伐,搞得每次北伐帶兵人數都不超過一萬人,如果他們不阻攔薑維北伐,說不定薑維早就完成了諸葛亮的遺誌,達到了北伐的目的。

所以,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薑維並不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最多隻是個悲劇天才!作者:黎東方等

最後更新:2017-10-21 22:32:02

  上一篇:go 楊洋解鎖新代言,網友:的確是夠奢侈
  下一篇:go 她是最美豔的趙合德,一顰一笑風情蓋過了佟麗婭;汪涵稱她“橫店女王”,不紅無緋聞不炒作也片約不斷,因為她有的是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