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02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硅谷90%的CEO都爱这四川大叔做的菜,46年终成传奇,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他的座上客

关注名利场有助于走上人生巅峰噢!

从美国旧金山沿101公路一路南下,

苹果、谷歌、推特、脸书等

上千家高科技公司依次登场。

这片长约48公里的狭长谷地,IT精英遍地

……

而在这里边儿,还藏着个另类传奇。

从1971年创建到现在

已有43年历史的硅谷里,

有一家46年的中华老字号

Chef Chu’s(喜福居)。

不仅喂饱了一代又一代的硅谷人才,

更是美国人民票选硅谷必游16个景点之一。

中午一点半,是喜福居最多人的时候,

250个座位基本上都满座,人头汹涌。

很多人都得排上个把小时才能吃得上,

一身白色西餐主厨装的朱振中穿梭在餐桌间,

时不时地端起茶壶为客人添茶,

抬手做出“请”的手势,

这种老牌的习惯他保持了数十年。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为了吃喜福居而甘愿排队45分钟;

脸书的首创者扎克伯格,

周末经常带着妻儿来品尝;

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不仅是这里的常客,

还会邀请老朱到他家操办宴席;

英特尔前总裁贝瑞特可谓是老朱的忠粉,

不仅每周都要来吃,更在喜福居有他的专座。

这些赫赫大名的硅谷老大,

主宰了整个美国硅谷各类高新科技的发展,

而朱振中则在硅谷里,

用他的美食支撑着这些老大的胃。

不仅吸引了一众科技老大,

连体育圈和好莱坞都被它圈粉。

NBA华裔悍将林书豪表示:

“这家馆子太好吃了。”

贾斯汀·比伯也特意来朝拜。

在喜福居的几十年,老朱见证了

许多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年轻人的成长。

那个静静排队的小青年乔布斯,

6年后因创办了苹果这个划时代的产物,

而在全球大红,被封为乔帮主。

有人去问老朱对此的看法,

“我毫不意外。”

他环抱着双臂,缓慢而自信地说,

“这片土地给了创业者成功的机会,

前提是你得足够努力。”

说的不仅是每一个实现梦想的硅谷人,

更是在这片土地上打拼了将近50年的自己,

从真正的经历中总结而来的。

英文名Chef Chu,从模样上看,

根本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这或许跟他

在科技力爆棚的硅谷开餐馆有关系。

这要说起老朱的童年,

可以用“辗转”这个词来形容吧。

老朱虽然打小出生在中国四川,

却在上海和香港居住过一段时间,

而上学之后则是生活在台湾。

他的父亲是建筑师,大概是跟随父亲

辗转四川、上海、台湾、香港的缘故,

每到一处,就吃在一处嘛,

自然这肚子里就装下了满满的中国味道。

所以当1963年,

20岁的朱镇中跟随父亲移民去美国后,

就一直梦想着:

开一家中国快餐店,让美国人爱上中国味道。

于是他趁着在旧金山一家餐厅里打杂的机会,

顺便学厨艺,酝酿了7年厨师梦之后,

终于在圣安东尼奥大街上

开了家Chef Chu’s快餐馆。

从此以后就着中国味儿的炊烟,

在美国的厨房里烹饪着

中国的宫保鸡丁、香煎鱼。

但梦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一开始,

大概是美国人对中国餐饮心存偏见吧,

总觉得卫生不过关,人们甚至不愿

拿出3分钟点一个这里的外卖,

开业半年Chef Chu’s快餐馆的顾客寥寥,

几乎没什么生意。

眼看这样下去不行,

老朱开始从后厨走出来向前来的顾客取经,

总结出菜色单一、没有座位、

无法聚餐几个问题。

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后,老朱添了30把椅子,

把快餐厅改成餐厅,

将食品安全和卫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卫生真的非常重要,

你不能因为花好看就把它放上去,

只要是盘子里的东西,

都应该是可以食用的。”

又在原有12道菜品的基础上,

新增了几道特色菜,

比如麻婆豆腐、干烧明虾、葱爆牛肉等。

不久之后,《商业周刊》首次称

餐馆所在的地方为“硅谷”,

老朱发现餐厅里开始出现

喜欢穿T恤、牛仔裤的年轻创业者,

还渐渐出现了排队等餐的队伍。

看着喜欢中国菜的外国人多了起来,

老朱不敢松懈,

听说尼克松访华时被北京烤鸭征服了,

老朱便趁着中美建交的机会,

多次往返中国取经学做北京烤鸭,

“做外国人也能欣赏的中国菜,

是我给自己定下的任务,一刻不停地吃和学,

只是想让最地道的中国味走出国门。”

烤鸭容易学,要做得好吃却深考功夫,

老朱到北京之后,转遍大大小小烤鸭店学艺。

从鸭子的选购到配料的调制,火候的拿捏,

每一步都虚心谨慎。

学成归来之后,

他带回张口就来的“京腔”和

北京烤鸭的制作工艺,

把北京烤鸭请上了一帮美国人的餐桌。

当老朱捏着两只勺子,

随服务员把一道北京烤鸭端上餐桌之后,

他便开始用流利的英语介绍着北京烤鸭,

“鸭子的脂肪都剔掉了,

你看它的皮,香脆,再看它的肉,鲜嫩。”

美国人听完介绍咀嚼着烤鸭,

一边竖着大拇指,一边说着“非常美味”。

再看老朱,他正得意地抬起两只手臂,

比划出鸭子扇动翅膀的造型。

这只美味的北京烤鸭很快“飞”到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的耳朵里,

于是舒尔茨慕名而来,而且一次就爱上了,

按舒尔茨的话:就好这一口,

老朱曾被舒尔茨邀请到白宫做客,

还被他称作是“美国最好的中餐厨师”。

“我毫不意外。”回忆起多年前的场景,

老朱环抱着双臂,挺直了腰板:

“这片土地给了创业者成功的机会,

前提是你得足够努力。”

除了对食物的挑剔之外,

老朱还有自己的独家秘笈。

当你问起来那究竟是什么?

老朱则是眨着眼睛,假装捂嘴,

露出神秘的表情:

“Personal touch(人情味)

是我的独门秘籍。”

老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情味儿带进了硅谷。

所以来这里的每个人,

不光舌尖能享受饕餮一般的美食,

还有暖心的尊重和贴心的人情味儿

围绕在一旁。

喜福居每天为1300多位客人,

提供200公斤鸡肉,45公斤牛肉,

45公斤明虾,100只手撕鸡,

近1000个锅贴。

中式红色门头上挂着大红灯笼,

每扇门上镶嵌的碗口大的铜钱,

浓浓中国风的餐厅里听到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此起彼伏,

服务员自如地切换着各种语言招呼客人。

老朱这里走走,那里招呼招呼,

对每个顾客都如此和善而耐心:

“无论谁进来喜福居,

都应受平等的对待,

不管他的身份是工程师,医生,还是州长,

或是一个普通的流浪汉。”

许多到喜福居吃饭后的人都说,

“他能和每个人打成一片,

他永远不知疲惫,

和硅谷的创业精神完全合拍。”

很多人劝老朱:

“您钱也赚够了该退休了。”

老朱摆摆手,说:这不是钱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

美国人对华人的态度也发生着改变,

硅谷里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

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头脑”。

老朱看着这些东方面孔

就想到当年来美打拼的自己,

他的一碗酸辣汤、一盘宫保鸡丁,

都能温暖他们的“中国胃”,

安抚他们遥远的思乡情。

年过古稀的老朱身在硅谷,

对各种创新也是尝试不断。

在经营餐厅期间,他已经出版了三本菜谱;

每周六开办烹饪课程;

还定期到亚洲各地探索不同的菜谱与口味。

对于很受美国人欢迎的中式“幸运饼干”,

虽然并不是真正的中国菜,

但老朱也把它列入菜谱。

许多人感恩节到喜福居就餐,

为的就是那一份不经意的小祝福。

硅谷趋势观察家保罗·萨福曾说:

“没有哪家餐馆像喜福居这样长寿,

无论从菜品质量上,

还是在硅谷大佬们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时,

它都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着旺盛生命力。”

美国媒体评价:

所有怀疑靠个人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人,

都应该来和Chef Chu’s的老板老朱聊聊。

老朱被授予的勋章和奖牌

而老朱自己说:

“从喜福居营业的第一天起,

我就决定把每一天

都当成是开业的第一天。”

和他的初心一样不变的,

还有身后的中式红色门头、大红灯笼,

以及每扇门上镶嵌的碗口大的铜钱。

一晃,40年过去。

如今老朱已经73岁了,

但他仍然会每天上午11点半,

穿着一身熨烫得整整齐齐的白色主厨装,

准时站在餐馆门廊迎客。

世界上最善于创新的硅谷上,

从不缺想象的疯子,也不缺聪明的人,

无论是科技还是厨技,

但只有不断的坚持,不放弃,

才能创造真正的传奇。

世上从不缺有才华的人,

只有天赋加上数十年一日的坚守,

才能成就非凡的史绩。

最后更新:2017-10-07 23:45:05

  上一篇:go 薛之谦直揭《明日之子》黑幕,这是第一个让全场观众喊“黑”的节目
  下一篇:go 郭敬明、陈学冬、朱梓骁,那些年说不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