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矽穀90%的CEO都愛這四川大叔做的菜,46年終成傳奇,喬布斯、紮克伯格都是他的座上客

關注名利場有助於走上人生巔峰噢!

從美國舊金山沿101公路一路南下,

蘋果、穀歌、推特、臉書等

上千家高科技公司依次登場。

這片長約48公裏的狹長穀地,IT精英遍地

……

而在這裏邊兒,還藏著個另類傳奇。

從1971年創建到現在

已有43年曆史的矽穀裏,

有一家46年的中華老字號

Chef Chu’s(喜福居)。

不僅喂飽了一代又一代的矽穀人才,

更是美國人民票選矽穀必遊16個景點之一。

中午一點半,是喜福居最多人的時候,

250個座位基本上都滿座,人頭洶湧。

很多人都得排上個把小時才能吃得上,

一身白色西餐主廚裝的朱振中穿梭在餐桌間,

時不時地端起茶壺為客人添茶,

抬手做出“請”的手勢,

這種老牌的習慣他保持了數十年。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

為了吃喜福居而甘願排隊45分鍾;

臉書的首創者紮克伯格,

周末經常帶著妻兒來品嚐;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不僅是這裏的常客,

還會邀請老朱到他家操辦宴席;

英特爾前總裁貝瑞特可謂是老朱的忠粉,

不僅每周都要來吃,更在喜福居有他的專座。

這些赫赫大名的矽穀老大,

主宰了整個美國矽穀各類高新科技的發展,

而朱振中則在矽穀裏,

用他的美食支撐著這些老大的胃。

不僅吸引了一眾科技老大,

連體育圈和好萊塢都被它圈粉。

NBA華裔悍將林書豪表示:

“這家館子太好吃了。”

賈斯汀·比伯也特意來朝拜。

在喜福居的幾十年,老朱見證了

許多為了夢想全力以赴的年輕人的成長。

那個靜靜排隊的小青年喬布斯,

6年後因創辦了蘋果這個劃時代的產物,

而在全球大紅,被封為喬幫主。

有人去問老朱對此的看法,

“我毫不意外。”

他環抱著雙臂,緩慢而自信地說,

“這片土地給了創業者成功的機會,

前提是你得足夠努力。”

說的不僅是每一個實現夢想的矽穀人,

更是在這片土地上打拚了將近50年的自己,

從真正的經曆中總結而來的。

英文名Chef Chu,從模樣上看,

根本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這或許跟他

在科技力爆棚的矽穀開餐館有關係。

這要說起老朱的童年,

可以用“輾轉”這個詞來形容吧。

老朱雖然打小出生在中國四川,

卻在上海和香港居住過一段時間,

而上學之後則是生活在台灣。

他的父親是建築師,大概是跟隨父親

輾轉四川、上海、台灣、香港的緣故,

每到一處,就吃在一處嘛,

自然這肚子裏就裝下了滿滿的中國味道。

所以當1963年,

20歲的朱鎮中跟隨父親移民去美國後,

就一直夢想著:

開一家中國快餐店,讓美國人愛上中國味道。

於是他趁著在舊金山一家餐廳裏打雜的機會,

順便學廚藝,醞釀了7年廚師夢之後,

終於在聖安東尼奧大街上

開了家Chef Chu’s快餐館。

從此以後就著中國味兒的炊煙,

在美國的廚房裏烹飪著

中國的宮保雞丁、香煎魚。

但夢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一開始,

大概是美國人對中國餐飲心存偏見吧,

總覺得衛生不過關,人們甚至不願

拿出3分鍾點一個這裏的外賣,

開業半年Chef Chu’s快餐館的顧客寥寥,

幾乎沒什麼生意。

眼看這樣下去不行,

老朱開始從後廚走出來向前來的顧客取經,

總結出菜色單一、沒有座位、

無法聚餐幾個問題。

找到問題的根源之後,老朱添了30把椅子,

把快餐廳改成餐廳,

將食品安全和衛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衛生真的非常重要,

你不能因為花好看就把它放上去,

隻要是盤子裏的東西,

都應該是可以食用的。”

又在原有12道菜品的基礎上,

新增了幾道特色菜,

比如麻婆豆腐、幹燒明蝦、蔥爆牛肉等。

不久之後,《商業周刊》首次稱

餐館所在的地方為“矽穀”,

老朱發現餐廳裏開始出現

喜歡穿T恤、牛仔褲的年輕創業者,

還漸漸出現了排隊等餐的隊伍。

看著喜歡中國菜的外國人多了起來,

老朱不敢鬆懈,

聽說尼克鬆訪華時被北京烤鴨征服了,

老朱便趁著中美建交的機會,

多次往返中國取經學做北京烤鴨,

“做外國人也能欣賞的中國菜,

是我給自己定下的任務,一刻不停地吃和學,

隻是想讓最地道的中國味走出國門。”

烤鴨容易學,要做得好吃卻深考功夫,

老朱到北京之後,轉遍大大小小烤鴨店學藝。

從鴨子的選購到配料的調製,火候的拿捏,

每一步都虛心謹慎。

學成歸來之後,

他帶回張口就來的“京腔”和

北京烤鴨的製作工藝,

把北京烤鴨請上了一幫美國人的餐桌。

當老朱捏著兩隻勺子,

隨服務員把一道北京烤鴨端上餐桌之後,

他便開始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著北京烤鴨,

“鴨子的脂肪都剔掉了,

你看它的皮,香脆,再看它的肉,鮮嫩。”

美國人聽完介紹咀嚼著烤鴨,

一邊豎著大拇指,一邊說著“非常美味”。

再看老朱,他正得意地抬起兩隻手臂,

比劃出鴨子扇動翅膀的造型。

這隻美味的北京烤鴨很快“飛”到

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的耳朵裏,

於是舒爾茨慕名而來,而且一次就愛上了,

按舒爾茨的話:就好這一口,

老朱曾被舒爾茨邀請到白宮做客,

還被他稱作是“美國最好的中餐廚師”。

“我毫不意外。”回憶起多年前的場景,

老朱環抱著雙臂,挺直了腰板:

“這片土地給了創業者成功的機會,

前提是你得足夠努力。”

除了對食物的挑剔之外,

老朱還有自己的獨家秘笈。

當你問起來那究竟是什麼?

老朱則是眨著眼睛,假裝捂嘴,

露出神秘的表情:

“Personal touch(人情味)

是我的獨門秘籍。”

老朱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情味兒帶進了矽穀。

所以來這裏的每個人,

不光舌尖能享受饕餮一般的美食,

還有暖心的尊重和貼心的人情味兒

圍繞在一旁。

喜福居每天為1300多位客人,

提供200公斤雞肉,45公斤牛肉,

45公斤明蝦,100隻手撕雞,

近1000個鍋貼。

中式紅色門頭上掛著大紅燈籠,

每扇門上鑲嵌的碗口大的銅錢,

濃濃中國風的餐廳裏聽到

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此起彼伏,

服務員自如地切換著各種語言招唿客人。

老朱這裏走走,那裏招唿招唿,

對每個顧客都如此和善而耐心:

“無論誰進來喜福居,

都應受平等的對待,

不管他的身份是工程師,醫生,還是州長,

或是一個普通的流浪漢。”

許多到喜福居吃飯後的人都說,

“他能和每個人打成一片,

他永遠不知疲憊,

和矽穀的創業精神完全合拍。”

很多人勸老朱:

“您錢也賺夠了該退休了。”

老朱擺擺手,說:這不是錢的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

美國人對華人的態度也發生著改變,

矽穀裏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

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頭腦”。

老朱看著這些東方麵孔

就想到當年來美打拚的自己,

他的一碗酸辣湯、一盤宮保雞丁,

都能溫暖他們的“中國胃”,

安撫他們遙遠的思鄉情。

年過古稀的老朱身在矽穀,

對各種創新也是嚐試不斷。

在經營餐廳期間,他已經出版了三本菜譜;

每周六開辦烹飪課程;

還定期到亞洲各地探索不同的菜譜與口味。

對於很受美國人歡迎的中式“幸運餅幹”,

雖然並不是真正的中國菜,

但老朱也把它列入菜譜。

許多人感恩節到喜福居就餐,

為的就是那一份不經意的小祝福。

矽穀趨勢觀察家保羅·薩福曾說:

“沒有哪家餐館像喜福居這樣長壽,

無論從菜品質量上,

還是在矽穀大佬們當中的受歡迎程度時,

它都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旺盛生命力。”

美國媒體評價:

所有懷疑靠個人努力就能實現夢想的人,

都應該來和Chef Chu’s的老板老朱聊聊。

老朱被授予的勳章和獎牌

而老朱自己說:

“從喜福居營業的第一天起,

我就決定把每一天

都當成是開業的第一天。”

和他的初心一樣不變的,

還有身後的中式紅色門頭、大紅燈籠,

以及每扇門上鑲嵌的碗口大的銅錢。

一晃,40年過去。

如今老朱已經73歲了,

但他仍然會每天上午11點半,

穿著一身熨燙得整整齊齊的白色主廚裝,

準時站在餐館門廊迎客。

世界上最善於創新的矽穀上,

從不缺想象的瘋子,也不缺聰明的人,

無論是科技還是廚技,

但隻有不斷的堅持,不放棄,

才能創造真正的傳奇。

世上從不缺有才華的人,

隻有天賦加上數十年一日的堅守,

才能成就非凡的史績。

最後更新:2017-10-07 23:45:05

  上一篇:go 薛之謙直揭《明日之子》黑幕,這是第一個讓全場觀眾喊“黑”的節目
  下一篇:go 郭敬明、陳學冬、朱梓驍,那些年說不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