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臨終前為何不讓薑維做接班人?原因其實很簡單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鼎立三國。作為蜀漢的頂梁柱諸葛亮,更是三國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諸葛亮卻也是個悲劇人物,他六出祁山,卻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死後,薑維繼承了他的遺願繼續北伐。不過令人驚奇的是,諸葛亮臨終前選定的接班人,並不是他的得意弟子薑維。

熟知三國的人應該知道,諸葛亮臨死前將蜀國的大權移交給了楊儀,這著實令人費解!因為,當時楊儀也不過是一個空架子,諸葛亮死後,真正掌權的卻是費詩、蔣琬等人。難道,後來繼承諸葛亮北伐遺願的薑維不配嗎?

說起薑維,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句話來形容他絕不為過。在《三國演義》中,薑維是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從魏國用計招來的降將。雖為降將,薑維在與蜀軍僅有的幾次對仗中,屢屢看破諸葛亮的計謀,並將諸葛亮打的措手不及。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真正能在計謀上某個時間段超過他的人,幾乎是沒有的。哪怕是吳國的周瑜,魏國的司馬懿,都未能給予諸葛亮這樣的“意外”。所以,諸葛亮在納降薑維後,一度要將其畢生所學盡授予薑維。可以說,諸葛亮對薑維是寄予厚望的。

繼承了諸葛亮衣缽的薑維,也成了諸葛亮死後北伐的第一大將,後世人一般都認為,是薑維繼承了蜀漢軍權。但讓人意外的是,薑維並沒有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掌控蜀國相權。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沒讓薑維接管自己的權力呢?

其一,在蜀國有一個傳統:論資排輩。雖然諸葛亮死時,薑維已歸順了蜀國十多年。但蜀國比他資曆老的大有人在,蔣琬,費禕,魏延等各個都能應薑維的叔叔。所以,諸葛亮沒有將大權移交給薑維也是有道理的,就怕眾人不服隨後政權四分五裂啊!

其二,薑維是個降將。盡管薑維是諸葛亮的得意門生,但諸葛亮依然將這個不確定因素考慮在內了。前有馬超,後有魏延,哪一個不是曠世英雄!但是來到蜀國後,這地位遲遲提不上去。原因就是他們的根不正,苗不紅啊。薑維,自然也不例外。

其三,薑維是個武將。雖然薑維的智謀直追諸葛亮,但縱觀蜀漢曆史,薑維似乎總比諸葛亮少了一些泰山般的沉穩。武將不治國,一直是諸葛亮的一個底線。究其原因,薑維在整個時局定位來看更側重於武將。當然,諸葛亮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

譬如與薑維同為魏國降將的魏延,他在曆史上的地位是不輸薑維的。要論資排輩的話,魏延似乎比薑維更堪大任。而魏延後期的所做作為今人也都是耳熟能詳的。當時,有人謠傳魏延謀反,朝中居然沒有一個為其辯解洗白。

先從這方麵來看,魏延的人緣實在太差。其次也凸顯了諸葛亮當年的明智:武將普遍缺乏治國的能力!而且有一個問題更為的突出,那就是武將一旦謀反作亂起來,分分鍾就能將皇帝取而代之,這比文臣更可怕。所以,薑維沒有作為接班人也是同理。

即便如此,蜀漢後期,掌握軍權的薑維還是出現了不可控的局麵。據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生前說:“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製衡薑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死後還有何麵目見先父呢?!

諸葛瞻的一句話,直接表明了蜀漢後期朝中政權分崩離析的局麵。宦官黃皓在內禍亂朝政,薑維一方麵要北伐報國,另一方麵還要時刻防著朝中的閹黨背後使壞。所以,在此時的他也管不了許多。在外人看來,薑維也成了不受控製的人了。

此後看來,薑維確有苦衷。但是他的屢屢非常之舉,著實都讓朝廷捏著把汗。所以,諸葛亮生前並未將薑維選為接班人,還是有原因的。

最後更新:2017-10-09 14:40:33

  上一篇:go 即將代言大品牌,楊冪都來微博加關注,五五開要進軍娛樂圈嗎?
  下一篇:go 楊冪和替身卓亨瑜撞臉,還撞衫?楊冪整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