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的美學設計觀:踏足現實,預判未來
談起設計,腦海中回放的大概是年初剛結束的Chanel 2017春夏高定大秀。Chanel女士曾有一句名言說:“時尚並不是隻存在於時裝中的東西,時尚在天空中、在街頭上,時尚是創意,是我們生活的方式,是正在發生的事。”這些超前的領悟,也印證了她的設計方針,那就是從生活中最基礎的尋求開始,做最實用的東西。
正如CHANEL女士所言,時尚是創意,時尚無處不在,時尚存在於設計師的想象和筆觸之下。現在,我們可以在大街上看到建築,甚至路牌,都有著不同的設計風格,在我看來,設計和時尚相輔相成,是設計師對一件事物的領悟能力。
或許沒人能想到,手機有一天竟也能融入時尚的設計元素。更令人驚訝的是,作為一個手機的外觀設計師不安分於每天待在實驗室冥思苦想,而是天天穿梭在各大時裝周尋找靈感,能讓設計師這麼幹的恐怕也隻有OPPO。
從不為人所知到全球知名
說起OPPO,很多年前這個品牌在國際上並不知名,但現在已經發展成全球排名前四的手機品牌,這是一家不可思議的企業。
近幾年,OPPO相繼推出R9、R9s、R11,每一款一經發布便成為爆款。其實,我並不會對OPPO的傲人業績感到驚訝,驚訝的反而是OPPO用戶的忠誠度,據說購買過OPPO的用戶大部分都會繼續選OPPO,並且有28%的iPhone用戶換機時也會選擇OPPO。除了OPPO的拍照、閃充、品牌推廣及企業形象等先天優勢外,吸引並留住用戶的點還有產品設計。
是的,OPPO的手機產品設計,一個在如今網絡上的輿論爭議點,手機廠商們都遊走在“創新”和“適眾”的天平之上,說到底,還是品牌對自己所麵向的用戶究竟有多麼了解,以及品牌自身的設計理念問題。
今年8月份,OPPO發布了一款在業界備受關注的定製機——R11巴薩限量版,正如字麵理解,這是一款來源時尚和巴薩元素的產品。在一體金屬機身上實現大麵積撞色設計是在手機行業裏首次,推出後,消費者的第一反應是“哇,好大膽的設計”,行業人士也不僅感歎 “在全金屬機身上做撞色,太花資源和精力,沒幾個品牌有這意願和能耐”,但是OPPO做到了。
在研發之初,R11巴薩限量版後背紅藍撞色機身的良品率隻有30%,這對設計師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圖紙上的美好終究會受限於現實條件,但OPPO還是很執著地不斷嚐試優化,最終做出現在看到的一體金屬機身上的撞色效果。
不少人好奇於“OPPO手機的設計理念到底是什麼?”, R11設計師Ann認為 “OPPO 做的是一種“適眾之美”,一種普世、大眾所能接受的美,要遵循商業邏輯和大眾審美”。
那麼,OPPO到底是如何按照“適眾之美”來設計自己的手機呢?
怎麼理解“適眾之美”?
智能手機這種被稱為21世紀人類“定製器官”的東西,慢慢的也成為了快消品,它雖然很重要,但市場上的選擇實在太多,以致於每年至少換一次手機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如今的智能手機在外觀、功能上都高度同質化,無論是媒體還是消費者都很難再有數年前第一次看見iPhone時的那種激動。
在外觀上有足夠高的差異化且具有嶄新審美的手機產品非常稀缺。
其實在此之前,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麵前:現在的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談到手機的外觀設計,OPPO向來都對外麵的流言蜚語選擇忽視,無論是R9的腰圓鍵還是R11的後蓋設計,都被網友津津樂道地探討,原因不外乎就是長得像誰誰誰,尤其是R11的後蓋設計,從二維平麵圖上去看,雙攝像頭和閃光燈的排布似乎真的和iPhone 7 Plus“如出一轍”。
“這個時候如果真的把你的攝像頭放在手機的其他位置,你可能也無法接受,我不能為了跟別人不一樣而亂來。”這句話出自R11的設計師Ann,她其實是一位年輕的90後,她所說的這句話已經明確表達出OPPO設計R係列產品的理念:要做適合大眾審美的產品。
OPPO曾經的N係列和Find係列,盡管已經暫停生產,但現在依舊會有用戶在微博上表達懷念和期待。在外界看來這兩個係列的產品讓OPPO的設計到達了旗艦巔峰,無法再創新,其實不然,OPPO策略的改變是為了更聚焦,專注隻做一款產品,在一款產品身上要盡量貼合時下流行和消費者最喜歡的元素,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OPPO更受年輕人歡迎的原因。
其實,在OPPO的實驗室裏有一大堆你在市場上從未見過的設計和功能,但OPPO依然選擇關起門來繼續研究它們,而生產出來麵向市場的,則是符合“適眾”“時尚”和“年輕”理念的產品,要做出在確保功能完備且性能穩定的同時,讓人第一眼看到就會喜歡的產品。
當然,選擇的同時就意味著放棄,OPPO這家企業的出發點和經營理念其實和小米魅族一加這些互聯網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它從一開始就注重渠道發展,要做麵向大眾的電子消費品,而不是以小眾、獨特、發燒自居。
顯然,對於單品銷量都能輕鬆過千萬的OPPO而言,“適眾之美”做年輕人喜歡的手機,才是最適合它的產品理念。
所以,OPPO R11是一款怎麼樣的產品?
分兩個部分探討:1.OPPO R11本身的設計;2.R11巴薩限量版的“含金量”。
在R11還沒發布之前,我看到了官方的宣傳視頻,我很在意那條在一體金屬機身上罕見的機身弧度,上一次見到和摸到這種弧度的機型,還是moto X,可moto X那是塑料後蓋,意義不同。R11發布之後我第一時間去體驗區做的事情就是緊緊地把它握在手上,手感比想象中的還要更好一些,當時查了下R11的厚度數據,然後又從側麵看了下產品,視覺和手感上都顯得更薄。是大部分消費者看到摸到之後,至少不會產生抗拒感的產品。
但是,OPPO也明白,大眾化的產品會贏在銷量輸在個性,所以R11巴薩限量版想要用不一樣的設計征服所有人。
巴薩限量版的“含金量”
R11巴薩限量版的機身背部的紅藍色彩比例遵循了 0.618 的黃金分割法則,在紅藍交界的這條金色分割線的居中處是18K金的巴薩LOGO,兩種顏色之間由一條金屬分割線隔開,為什麼要有這條分割線?(具體來說其實是一條小凹槽)因為在陽極氧化的金屬機身上,兩種不同的著色之間很難平整過渡。
人類對色彩的審美和運用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手機早就走出了非黑即白的配色時代,現在各大廠商幾乎都有一個“獨家配色”,無他,這代表個性。
純色和撞色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自然界有黑白色花紋相撞的斑馬,工業界也有衣服、建築物等的撞色設計,但如果想在體積有限的手機上實現撞色,其中的難處可能隻有設計師和生產者最明白。
R11巴薩限量版的設計師叫REN,和Ann一樣是年輕的90後,“把這麼重要的產品交給這麼年輕的設計師真的可以嗎?”——這句話在我腦袋裏閃現過不下三次,不過這也可以說明OPPO這家公司非常信任且敢於啟用年輕人,這與OPPO的品牌及產品調性倒是非常貼切。
REN在麵對媒體采訪的時候也說了一句值得回味的話:“我個人的喜好不重要,做設計要克製,我們要做出大多數用戶都喜歡的設計”,這句話也被不少網友過度解讀成“為平庸找借口”。
“做設計要大致預判未來的趨勢,但不能嚴重偏離於現實”。
手機界近幾年玩材質的產品很多,比如塑料和金屬、金屬和玻璃、陶瓷和金屬等等,但是做機身撞色設計的幾乎沒有,尤其是大麵積且細節豐富的撞色更加沒有,因為大膽的想法很多人都有,但受限於工藝條件和成本限製,還是讓不少品牌止了步。前麵已經說了,最初R11巴薩限量版的後蓋良率僅為30%,為什麼會這麼難?既然這麼難為什麼還要做?
我自己本身對足球並不狂熱,但是我能理解球迷為什麼會對足球那麼狂熱,因為這個用戶群體的特點鮮明,質量很高,而且象征巴薩的紅藍球服,運用在手機設計上必定會有非常亮眼的效果。
那麼,這種撞色後蓋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很多人是這樣腦補的“在車間拿隔板隔開噴漆就完了,如果是純色後蓋,就在金屬表麵做陽極氧化,噴砂,染色,打磨”,這是目前市麵上常見的一體金屬手機的生產工序,能夠確保良率和成本以及出貨效率,所以在2016年手機金屬工藝大爆發的時候,全球一年可以發布幾十上百款金屬手機,但是能讓大眾記得住的精品隻在個位數。
其實,如果想要在同一塊金屬染上兩種不同的顏色,首先就要消除兩種顏色接觸邊緣的毛刺感。想要自然拚接那是不可能的,所以OPPO想到用一條橫跨機身的金屬細線來分割開兩種顏色,這條0.1毫米深度的金屬線非常細,要在金屬線上做精準分割並且著色,偏差一點點距離都可能會讓紅藍兩色溢出,我甚至認為OPPO這麼做太死磕自己了。
金屬後蓋最讓強迫症滿意的地方就是天線的處理,它並沒有一律采用一次成型的黑色或白色注塑天線,而是上下兩部分分開加工處理,上半部分做成深藍色天線,下半部分做成暗紅色天線,統一采用先注塑後填膠再打磨平整的工藝,連天線也撞色了,目前為止,行業內也隻有OPPO實現了這種天線工藝。
工藝繁瑣也不算是最了不起的,因為很多手機廠商都在宣揚自己的高難度加工工藝,更難的是怎麼保證低良率下還盡可能地做到穩定供貨,這一點OPPO也做到了,現在打開OPPO官網還可以很輕鬆地買到這款機型。
對於一款定製機來說,R11巴薩限量版的工藝難度和設計美學都擁有很高的含金量,衝破了大家一貫以來對定製機隻是“鐳射logo、換個顏色”之類的簡單印象。
設計師REN 表示“如果滿分是100分,我想這款產品可以超過120分”。不同於其他企業,OPPO是自己會在實驗室大膽嚐試但絕不拿市場和用戶來試錯的企業。
“我隻會像我自己”——這應該是最能來形容OPPO的一句話。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