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都佩服的傳奇浙商魯冠球病逝,沒有退休時間表的他,要休息了

來源:創業家、華商韜略 、360百科

第一代浙商大佬、浙江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今天上午去世,享年72歲。

創業45年,魯冠球一直是中國鄉鎮企業家的一麵旗幟,被稱為企業家中的不倒翁和常青樹。9月26日魯冠球還學習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稱心情難以平靜。

沒有退休時間表的他,今天開始休息了,一路走好。

少年魯冠球的堅韌

萬向集團官網對魯冠球的介紹是——從田野走向世界的中國農民的兒子。1945年,魯冠球出生在錢塘江邊的一個鄉村。父親在上海一家醫藥工廠工作,工資收入極低,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村,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初中畢業時,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盡管3年後就“被下崗”了,但這3年學徒生活讓魯冠球熟悉了機械農具,也使他對機械設備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當時寧圍鄉的農民要走上七八裏地到集鎮上磨米麵,很不方便。魯冠球想,如果在本村辦一個米麵加工廠,一定很受大家歡迎,而且可賺些錢。

親友們得知魯冠球的這一想法後,都很支持,紛紛回家翻箱倒櫃,勒緊褲腰帶湊了3000元,買了一台磨麵機、一台碾米機,辦起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麵加工廠。

然而,那樣一個年代是禁止私人經營的,魯冠球的米麵加工廠被迫關閉。沒過多久,魯冠球又鑽了“停產鬧革命”的空子,在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的年月,收了5個合夥的徒弟,掛了大隊農機修配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鎮上開了個鐵匠鋪,為附近的村民打鐵鍬、鐮刀,修自行車,生意越做越紅火。

1969年,24歲的魯冠球終於等到一個新機會:國家批準每個人民公社可以開辦一家農機廠。得知這一消息的他如獲新生,馬上千辛萬苦地籌集了4000元,帶領6個農民,創辦了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

此後的10年裏,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用收購的廢舊鋼材等作原料,生產犁刀、鐵耙、萬向節、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也在艱難中完成了原始積累。

一炮而紅的“錢潮牌”萬向節

1979年,魯冠球看到《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國民經濟要發展,交通運輸是關鍵》。他判斷中國將大力發展汽車業,決定砍掉其他項目,專攻萬向節。

萬向節是汽車傳動軸和驅動軸的連接器,像一個十字架,大的長度近一尺,小的長不過一手指,4個頭的橫斷麵平光如鏡子,磨掉一根頭發的1/6就得換新的。魯冠球夢想造轎車,但他事業起步是從汽車底部這個不起眼的零件開始的。

當年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在山東膠南縣召開。得到消息後,魯冠球租了兩輛汽車,帶了銷售科長,滿載“錢潮牌”萬向節產品直奔膠南。因為是鄉鎮企業,根本進不了場洽談業務。

魯冠球說:“那我們就在場外擺地攤”。他與供銷科長就把帶去的萬向節,用塑料布攤開,擺滿一地,一連3天。那些進進出出的財大氣粗的汽車客商,連眼也不斜一下。魯冠球想著如何吸引顧客就派出幾人到裏麵訂貨會上探個究竟。

一打聽,原來買方與賣方正在價格上“咬”著,誰也不肯讓步。這時魯冠球就測算著:“假若自己的產品降價20%,也還有薄利。好!那我們降價。”說著就馬上要供銷員貼出降價廣告。

這一下攤前顧客就蜂擁而至了,“錢潮牌”萬向節質量不比訂貨會上的差,而且還比許多廠家好,價格要比其他廠家低20%,一下就過來了不少訂貨單、要貨單。晚上,他們回旅社一統計,訂出210萬元。這一炮就打響了。

“逼上梁山”,走向國際的萬向

1983年3月,為了獲得自主創業、自主經營的權力,魯冠球以自家自留地裏價值2萬多元的苗木作抵押,承包了廠子。事實證明,魯冠球的眼光和氣魄沒有錯,承包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154萬元,以後的1984年、1985年,年年都超額完成。

1988年,他以1500萬元向寧圍鎮政府買斷萬向節廠股權,萬向搖身一變成為當時還頗受爭議的民營企業。

4年後,浙江萬向集團掛牌成立。兩年後,萬向集團旗下的萬向錢潮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

但在當時,鄉鎮企業進不了國家計劃,這意味著產品進不了大市場,國營大廠先講身份再做生意的惡習,更讓他們備感憋屈。國內靠本事吃不開,魯冠球決定到國際市場去拚。

事實上,早在1984年,擁有世界上最多萬向節專利的美國舍勒公司,就在廣交會上就“相中”萬向,並下了3萬套訂單,請萬向幫忙生產。這是中國汽車零部件首次進入“汽車王國”。

進入90年代,魯冠球發揮這一優勢,加大力度從國際往國內打,並先後打開了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1994年,萬向錢潮上市後,魯冠球還及時在美國成立公司,成為率先真正在美國紮根經營的中國企業之一。

在國外,萬向於美國、英國、德國等10個國家擁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廠,海外員工超過萬人,是通用、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國際主流汽車廠配套合作夥伴。在國內,萬向已形成6平方公裏製造基地,與一汽、二汽、上汽、廣汽等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60%以上。

而在其發家產品萬向節領域,萬向集團已是世界上萬向節專利最多、規模最大的專業製造企業,在美國製造的汽車中,每兩輛就有一輛使用萬向製造的零部件。

魯冠球的造車夢

在汽車領域,魯冠球的終極夢想不是做世界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而是要做世界級的汽車廠商。

魯冠球的造車夢由來已久。而且,從一開始,就把目光鎖定在了電動車領域。傳統的汽車,中國人的落後已幾成定局,而且不是未來的核心,因此,他決心在全球汽車產業的新一輪競賽裏,成為掌握未來的人。

1999年,魯冠球就成立電動汽車項目組,並定下了“電池—電機—電控—電動汽車”的發展路線。

2002年,萬向自主知識產權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機及控製器等關鍵零部件相繼研發成功,第一輛電動轎車、電動公交車也隨之研製出來。

遺憾的是,由於一直沒能拿到國內的汽車生產資質,萬向生產的電動車一直“有名無分”,隻能以示範運營的方式上路行駛。

但魯冠球依然是咬定目標不放鬆。2013年10月,曆經10多年的爭取,萬向終於拿到電動汽車生產“牌照”,魯冠球的夢想被現實照亮。而此時,他在電動汽車上已經投入了50億元。

至今,魯冠球的汽車夢依然還未真正盛開。但他曾未想過放棄,他曾說:“我不造汽車,我兒子也要造。兒子成功不了,我孫子繼續。”

一路走好,精神不散!

“坐在辦公桌前,我心裏才踏實!”是魯冠球的口頭禪,也是他的成功秘訣之一。

魯冠球自我管理嚴格,再忙也要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讀書、做筆記。他長期保持的工作習慣是:早上5點10分起床,6點50到公司,晚上6點45下班回家、吃飯,7點開始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8點處理白天沒忙完的文件,9點開始看書看報,10點半有點困了,衝個澡然後繼續學習,零點準時睡覺。

魯冠球說:“隻要你盡心、盡責、盡力去做一件事情,當別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別人在過年初一,而你還在接著幹,那麼你一定能成功。”

他還說過,路不要多跨一步,話不要多講一句,老老實實做自己的事。我們爭不過別人,鬥不過別人,但是幹,誰也幹不過我們。

如今這位“教父級”人物離世了,當我們回顧起他這一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創業過程,看到的是他們那一代人的精神,這精神不僅是謙虛謹慎,務實低調與時俱進的精神。

這精神是,人要有一個夢想,要堅定地實現它。一代浙商魯冠球,一路走好,精神不散。

發現這個公眾號不錯,親們隨手關注哦!

最後更新:2017-10-27 08:04:44

  上一篇:go 郭晶晶稍顯珠圓玉潤撩發 崔始源愛犬咬人大反轉死因暗藏玄機
  下一篇:go 宋祖兒確定出演《九州縹緲錄》,陣容劇情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