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李嘉诚出逃!内地资本抄底香港企业,马云又立功啦!
近几年,内地企业收购合并港资企业成为一种潮流。以金融业为例,规模较大的如2010年海通证券18.2亿港元收购大福证券、2013年越秀116.4亿元收购创兴银行、2015年光大证券41亿收购新鸿基证券70%股权……而1000万港元以下的收购更是数不胜数。
此外,旅行社如康泰、永安及星晨已经逐一被收购,小米、华为更是垄断了香港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资公司收购港企,反映内地企业国际化的策略,而香港往往成为走出去的第一站,也反映出港企增长困难,老板们意兴阑珊。
大陆互联网冲垮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
港商为何频频卖盘?首先,港企商业模式追不上时代,过去免费电视是港人娱乐的重要来源,造就了电视广播的王者地位。今天互联网提供免费、个人化节目,观众可选择内容、时间及地点观看,加上无线节目缺乏新意,年轻观众流失。
过去香港一直担当东西方的中介人角色,本地富豪如利丰的冯氏家族亦源自进出口贸易。但今天互联网上,电子商贸的B2B、B2C及P2P模式已经逐渐取代中介人的地位,过去10年,利丰的股价下跌了80%,反映传统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世界中竞争力低。
香港企业小家子气,难以在国际上立足
香港人口有限,难以孕育出国际级企业,过去成功走出去的只有和黄。香港曾经出现一些成功的服装公司,例如佐丹奴及堡狮龙等,但在香港以外,只能在东南亚走低端市场。香港服装公司缺乏资源国际化,但同一时间不少跨国品牌如ZARA、Uniqlo及H&M成功建立市场,港企可说内外受压。
恒指从1997至去年年均回报只有2%,加上股息才6%,并不吸引,若不是期间加入腾讯控股及友邦保险等高增长公司,回报更低。
原因有很多,除中资股估值偏值外,香港企业欠缺增长动力也难辞其咎。科网公司已进驻不同领域,各行各业的竞争只会愈来愈大。若香港企业不能追上潮流,前景不容乐观,最后只有趁有好价卖出公司。
互联网产业已经掉队,一夜之间优势变软肋
香港很早就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了,或许比1990年代初期还早。商业楼宇和住宅几乎都被宽带覆盖,公众场合都提供免费上网服务。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数量在10年前,已经占了香港总人口1/2以上。香港人基本上第一时间就能用上欧美主流互联网产品,搜索谷歌,电商eBay,视频YouTube,社交Facebook,邮件Gmail,Whatsapp……
反观内地,10年前,互联网使用者数量才是总人口的1/13。面积过大而发展不平衡,很多用户的一些购物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农村的用户),需要借助网络来完成。
这种情况下,内地人想利用互联网的愿望非常强烈。马云抓住了这个机会,做了一个叫做“淘宝”电商平台,10年之后,他成为创业英雄。
但是,在香港,对于日常消费,人们只要去楼下就可以解决需求,香港每个社区购物、饮食、健身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你完全不会感受到购物的不方便。
即便,你买一些非日常消费的商品也很方便,无论到铜锣湾、尖沙咀还是旺角,交通便利,人们一个小时都可以到达。而且香港人力成本很贵,物流配送也比较难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错过了互联网时代,没诞生有香港基因的互联网创业者和公司。猎豹CEO傅盛曾经分析,移动互联网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口的规模优势,香港创业团队思路上也要拧过来,不是只做一个香港本地公司,而要做全球公司,要不直接做中国大陆市场,要不就是国际市场,小的区域市场的很难成长起来。
笔者本人拥有多年股票、发售市场、贵金属操作经验,在市场搏杀里收益颇丰。擅长使用K线理论和技术指标寻找合理的买卖点。近几年的交易中,一直提倡尊重市场顺应趋势,擅长中长线顺势交易。联系义哥解盘(ygjp482),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最后更新:2017-10-08 07:24:00
上一篇:
宗庆后们“怕”了?马云新实体真的要开始了?
下一篇:
两会被点名,马云也快坐不住了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