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融會一生學識,臨終寫給兒子一封家書,入選語文教材

諸葛亮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人物,距今已有1800年,但他依然被家喻戶曉,甚至許多華裔、外國人都知道他的傳說故事。

諸葛亮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全智全能的人物,在政治、軍事、發明、文學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被譽為“忠”和“智”的代表。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率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對峙,因長期的積勞成疾,諸葛亮病倒了。

有感於命不長久,諸葛亮對於善後之事一一作了安排,想起年僅8歲的兒子諸葛瞻時,心生愧疚。諸葛亮晚年得子,可惜因為政事太忙,從來沒有親自教育過孩子,甚至很少見麵。於是,諸葛亮將自己平生所學,寫成一封家書,指導諸葛瞻修身立誌,這就是傳唱後世的《誡子書》,全文僅有86字。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複何及!

白話譯為: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誌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誌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隻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諸葛亮的這封家書,通俗易懂,易於讓人接受,展示了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也成為後世曆代學子修身立誌的處世箴言,如今已入選語文教材。

我是趣味的曆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最後更新:2017-10-08 13:14:07

  上一篇:go 楊冪談論潛規則問題:看導演值不值得去睡,這會是一種動力!
  下一篇:go 同樣一條超短褲 楊冪被誇成天仙 馬蘇卻被吐槽成像尿不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