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學:鹿晗公布戀情粉絲崩潰,你為何如此迷戀偶像?
最近,鹿晗這個名字幾乎出現在每個人的眼前,無論你願不願意,或者知不知道他是誰,微博、微信、網站,他的名字幾乎霸占了所有媒介的頭條。
10 月 8 日,“十一”長假最後一天,鹿晗公布了自己的戀情,由於瞬間流量過大,新浪微博的服務器不堪重負,不少地區都出現了無法訪問的情況,更是有千萬女粉絲宣稱“集體失戀”。
不過,這個現象也並不意外,打開微博熱搜,在頭條位置幾乎都是關於娛樂明星的各種八卦消息,結婚、離婚、分手、生子,仿佛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稱之為新聞。為何人們對明星的生活抱有如此高的興趣?
在這些關注者中,很大一部分可以稱之為粉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瘋狂地喜歡某個明星。尤其是在近些年盛行的粉絲經濟,出現了一大批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的流行偶像,例如鹿晗、王俊凱、李易峰等。
他們好像沒有特定的代表作品,不過那並不重要,因為他們本人就是作品,其粉絲數量都是千萬級別,還自發地形成了組織,電影包場、生日慶生,不要低估粉絲們的瘋狂程度,他們已經將偶像當做是自己的“老公”,隻要有人發表關於偶像的負麵言論,他們會無條件地維護偶像。
但是,戀愛是一個很大的禁忌,這也是粉絲和偶像們的一種無形的默契,他們為偶像買單,偶像則負責維護那個完美的形象,日本偶像團體 AKB48 峯岸南就因其戀愛剃光頭向粉絲道歉。
從明星的角度,其實相對比較好理解,明星作為一個職業,粉絲就是其客戶,他們有義務去滿足客戶的需要,因而獲取收益,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商業行為。
但是,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粉絲和偶像之間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甲方和乙方的關係,它所涉及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感情。
雖然很多人指責粉絲是不理性和幼稚的,但是人們也必須承認偶像承載著很多人的精神需求,比如歸屬感和安全感,很多粉絲將偶像當做是精神寄托,甚至是生活下去的動力,這種感情是炙熱而又濃烈的。
偶像這個詞語在當今社會被默認為明星,其實它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
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祖先或保護神,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並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裏,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
之後宗教出現了,幾乎每個宗教都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他們集人類各種美德於一身,神聖而不可侵犯。而再到後來,這種崇拜又被轉移到政治領域,政治人物成為了救世主。
在當代社會,出於對曆史的反省,人們有意識地在政治和宗教領域消解這種瘋狂的個人崇拜,而將之巧妙地轉移到了娛樂業上。
雖然很多人詬病所謂的“追星”,但從客觀上看,或許它們的傷害是相對小的,粉絲能做的基本都停留在消費領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娛樂至死,而且這些行為是完全自願的,如果你不喜歡則可以走開。
有人評價道:
追星不過是一場盛大的暗戀,你用盡全力喜歡一個發光發熱的人,然而他卻不一定知道你的名字,時過境遷,他會娶妻生子,你會長大嫁人。但是當初對他滿滿的喜歡,會隨著時間的沉澱,留在你心裏成為最美好的回憶,再遇見,也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這段看上去很文藝的話似乎揭露出了粉絲與偶像之間的本質,在粉絲的心中,偶像不是一個人,而是被無限神化的“神”。
很多人在生活中也許十分平凡,沒有出色的才華、個性和容貌,被淹沒在人群當中,沒有存在感。而偶像的出現,則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他們將自己的理想人格投射到偶像身上,從而獲得一種認同感。
就欣賞而言,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欣賞的人,這種普遍意義上的欣賞更多的是出自於某種特質或者才能,而非對於某個人的瘋狂迷戀,但粉絲的炙熱程度是近似於宗教般的狂熱。
而諷刺的是,他們喜歡的似乎不是真實的人,而是那個被包裝和設定好了的完美形象。粉絲宣稱自己很愛偶像,會無條件地支持偶像,但是一旦偶像出現了他們所不能認可的事情,比如戀愛,他們就感到不能接受。
這實際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粉絲在內心當中知道偶像也會戀愛甚至是結婚,甚至也知道自己和偶像之間的距離,在現實層麵上雙方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中的人,但他們不想將這層麵紗給揭開,而一些明星也會為了公眾形象隱瞞自己的私人情感,從而創造出這樣一個美好的幻想
同時,他們也不能接受偶像身上也會有缺點,從粉絲對偶像的描繪中就能看出:樂觀、善良、自信、可愛等,都是非常積極向上的詞語,粉絲所需要的是一個金光閃閃的“神”,永遠充滿著正能量,不過這是任何真實的人類所不能提供的。
從表麵看,人們通過追逐偶像來展現個性,然而在商業流水線上產生的偶像卻是天然的反個性的,即便這個偶像是個有獨特個性的人,公司出於商業上的考量也不敢將之呈現出來,他們所要做的不過是討好粉絲,呈現出粉絲所希望的樣子。
因此,所謂偶像也許不過是個假象,有些粉絲宣稱自己從偶像身上學到了很多,而殘酷的現實卻是他們離那些所謂的“美好”很遠。
一方麵,那需要金錢和精心設計的包裝,普通人無法在生活中實行;另一方麵,那些美好不過是看上去很美,實際卻是空洞和虛無的,就像那些美麗的塑料花,它雖然永不凋謝,但和真正的花比起來,它卻顯得幹枯單調,因為假花是沒有生命力的。
而真實就是最大的生命力,它所展現出的是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美麗、危險、冷酷、博愛等眾多特質。而商業化和娛樂化下的偶像,所展現的卻是一成不變的美好。
其實,偶像是個不斷被狹隘化的詞語,在當今社會,隻要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表現出了欣賞和讚許,媒體就會大張旗鼓地寫出偶像、男神、女神之類的詞語。
這種類比的最大弊端則是人格上的不對等,它表現出的是一種卑微的仰視,粉絲在崇拜的過程中是忘我的。
正如《GQ》報道裏提到的:
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無處寄托,隻好送給素不相識的偶像。把他捧到無限高,就好像我們自己也放大了一樣;幫他實現夢想,就好像我們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一樣。
但是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即便遇見再美好的事物也是徒然,TA 所能做的隻是無限度地沉溺而非將之吸納到自己的體係中。
這似乎也是人們對偶像崇拜不屑一顧的原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需要一些指引性的人物,來幫助自己找尋自我,這顯然很符合人性的需求。這樣的例子很多,甚至被傳為佳話。
李安一直認為伯格曼是他的精神導師,在 2006 年,李安去法羅島拜訪伯格曼,情難自抑,竟失聲痛哭起來。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李安也是個“腦殘粉”?
恐怕並不是,因為李安所關注的並非伯格曼這個人,更不是他的私生活,而是其對電影的理解。
就如李安所言:“伯格曼對我的觸動是處子的震動,後來比他更厲害的人也不能唬到我。有時候人年輕時候的影響是一生的。伯格曼的電影教會我,用哲學觀念去統禦電影,對神的疑問,抽象的東西,要有很崇敬的心去體現。”
而在之後的電影創作上,李安將之內化在自己作品中,用這種思維去探索和發掘人性的幽暗和微妙。
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一個理想的偶像不是目的地,而是載著你去目的地的列車,TA引導你去開啟對世界的認知,雙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們是同為探索者而存在的,隻不過TA的腳步比你快而已。
在娛樂至死的當下,偶像和粉絲似乎是不可分割的連體嬰,在明星公布戀情後,粉絲們發反應同樣是個關注點,有人說會脫粉,然而也有人說反而會漲粉。
不過,掉粉也罷,漲粉也罷,都是個人的自由,對於粉絲而言,與偶像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是明智之舉。
就如馬爾克斯和海明威,馬爾克斯在巴黎見到了海明威,他竭盡全力用法語喊道:“大——師!”海明威回過頭來,隻是揮了揮手,大聲喊道:“再見,朋友!”如此美妙,堪稱奇遇。
題圖:周 晸
校訂:吳巍 / 姚色豐
微博:@新生大學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最後更新:2017-10-12 17:16:11
上一篇:
專業機構出數據,鹿晗公開戀情後狂掉粉82萬
下一篇:
關曉彤曾放言,絕對不找娘娘腔的男朋友,獲關爸爸力挺!鹿晗躺槍
汪涵介紹潘粵明,卻遭沈夢辰搶話宣傳新電影,汪涵直接懟她毫不留情
韓雪怒噴攜程,沒想到恰到好處,親子園事件再次發酵!
周星馳成為票房冠軍喜劇之王的秘訣隻有兩個字,卻被諷刺人品差貪財
馬雲一出手網宿科技遭遇5年來大潰敗 高管掀起減持比賽
馬雲越南煲雞湯;搜狗昨晚紐交所上市;攜程給家長兩周帶薪假
謝娜張傑深夜與友人聚會,娜姐孕期未改愛玩天性,準媽媽過渡期太過煎熬
與金馬獎影後搭戲 吳昕評價他“有一顆老人的心” 如今終於火了
除了高曉鬆這些明星也曬早餐,吳昕爺們陳赫接地氣最後一位才叫奢侈
謝娜懷孕3個月出門逛街,網友:和賈玲有的一拚!
就在剛才,馬雲哽咽了,今年這個雙十一,估計他的夢想要破滅了,但葉縣人民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