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說不懂點藝術將來找不到工作?讓畫廊般的家來熏陶你的藝術氣質

點擊播放 GIF/15K

「是平淡生活家,也是高級藝術感」

“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嚐試藝術,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最近馬雲的這句話反複被講,的確,藝術之於我們的生活,似乎一直是個亟需惡補的非必要品。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首先從每天待時間最久的地方下手,買來的藝術品如何安放?一個與藝術相融的家,絕對能夠潛移默化地浸染你、影響你,使你獲得感知世界、獨立思考的能力。

今天尖叫君給你介紹6個家的案例,告訴你在一間公寓裏詩意地棲居,可以是平淡生活家,也是高級藝術感。

「一個擺滿藝術品的前廳」

劍橋公寓@美國馬薩諸塞州

by Stern McCafferty Architects

這是波士頓當代藝術學院董事會主席的家,住宅原建於1905年,位於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Stern McCafferty建築工作室將這個鄉村小屋修葺一新,它的入口處在改造時被設計為房主私人藝術收藏的展廳。地板上、樓梯轉角處、牆麵上和家具上,藝術品錯落有致地擺在其間。

“我們去掉了二樓的一部分來創造一個雙層的層高,極簡而現代的藏品恰到好處其填充了室內的細節。”設計師說。

擴展過的生活區變得寬敞而明亮,白牆壁和輕木地板作為呈現藝術品的中性色背景,類似於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和紐約MoMA博物館的布局。

而在入口右側,餐廳的深灰色牆壁是一片亮色中的不同之處,這樣的配色平衡了原有大窗戶帶來的大麵積采光。

連著房子新加的小屋采用紅色與黑色的鋼架,在尊重原建築的基礎上拓展了一個愜意的戶外露台。

「一個精致如畫廊的廚房」

FOOTSCRAY公寓@澳大利亞墨爾本

by BoardGrove Architects

第一眼看這個墨爾本郊區的少女粉公寓,就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性冷淡風格。粉白的基調、簡潔的線條,每一件家具和陳設都有著藝術品一般的外觀,房主一定是個純真而明朗的妹子。

BoardGrove建築事務所想傳遞一種“沒有主題的美感”,因此設計師們重新調整了室內布局,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光線,進一步打破封閉的空間,來增加公寓的流通互動。

客廳、廚房和用餐區三者的界限被模煳化處理,合成單個開放式的空間。常用的廚具和家電被隱藏起來,冰箱、微波爐被藏在了粉色的金屬拱門中,隻剩下線條利落的簡單家具,使這裏看上去簡潔清爽。

室內大量使用淡粉色、白色,柔化中和了混凝土地板與牆壁硬朗的灰色,營造出溫暖、靜謐的氛圍。

三個新設計構成了主要視覺陳設,一張可麗耐材質的烹飪台和櫥櫃、一扇帶激光切割拉手的大金屬拱門,和牆上那個很能藏東西的拱形灶台。

房屋的主人熱愛收集藝術與設計書籍,因此設計師決定讓書籍成為房屋裝飾的一部分。一條8米長的隔板置物架將書和畫陳列出來,為空間點綴出更多色彩和趣味。

「隔板兩頭的家與畫廊」

畫廊×公寓@德國柏林

by Raum404

這間130平米的公寓坐落在柏林一個典型的19世紀老房內,由瑞士Raum404工作室設計改造,既可做私宅使用,也能當向公眾開放的展廳,充分滿足了藝術家房主的需求。

房子盡可能地保持了原本的簡約風格、白色基調和寬敞的空間,浴室、廚房、儲藏間都隱藏在白色麵板之後,大麵積的一塊塊白色是展示主人作品的絕佳背景。

白色隔板是兩個世界的連接與隔斷,藏於其中、相對封閉的空間是生活,對外展示的敞亮空間則是藝術,從而讓公寓兼具了畫廊的用途。

為了得到足夠的展示空間,設計師將公寓內的幾麵牆體移除,使之變為一個整體的寬敞空間,然後用麵板進行修飾,遮一遮那些雜亂的日常生活空間。

當白色的麵板關上時,瑣碎的生活空間消失了,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純粹、抽象、素淨的整體空間,從而避免幹擾到藝術品與觀眾間的直接聯係。

同時,三米多高的天花板、四個全高的窗戶,和一個通往手工製作室的小陽台,保證了整個展示空間所需要的光線。

「一個畫框組成的白房子」

白房子@美國華盛頓

by SkB Architects

這座位於華盛頓的90年代建築經過改造,充分滿足了展示主人藝術收藏品的需求。

正麵的牆壁大窗戶如同一個畫框,定格了餐廳的畫麵,畫中是白色餐桌、黑色餐椅、工業吊燈。

廚房、餐廳以黑白為主色調,沒有多餘的裝飾,唯有落地窗延伸了空間感,連通室外的景色。

客廳采用白色的牆壁、深色的木地板,搭配簡潔的家具,讓藝術收藏品引人注目。

起居室的一麵壁爐將空間巧妙劃分。

通往二樓的樓道采用天窗與窗戶的設計,充分滿足通風采光的需要,又為“家徒四壁”帶來別樣的光影。

後院裏有石塊堆砌的矮牆、繞泳池鋪展而開的鵝卵石,與藍天白雲樹林構成一幅別具禪意的景致。

「藝術工廠風的老建築」

老建築房@西班牙馬德裏

by Lucas y Hernández-Gil Arquitectos

這棟位於古老城市中心的原建築曆史可追溯至1950年代,是馬德裏建築師Gutierrez Soto的作品,原本封閉的空間經過一番改動與保留,成了一個陽光明媚的家。

房子內大部分空間是白色的,加上一些中性色作為點綴,使之看起來開敞幹淨,一邊牆上掛著蒙德裏安派的幾何抽象畫,增色不少。

“我們將混凝土的結構展露出來,感覺就像坐在家裏與畫廊之間,又不失原有的舒適空間。”Lucas說。

橡木地板與混凝土相協調,在保證舒適的居住麵積的前提下,一半空間留給存放藝術收藏使用。

臥室可以說是極簡的代表設計了,營造出一個純粹的休憩地。

浴室則運用了馬塞爾大理石材質,兩個洗手台的擺設,似乎一個為畫廊準備,一個用於居家,強化了居住在家與畫廊之間的感覺。

「隈研吾的借景木屋」

木房住宅@美國波特蘭

by 隈研吾

如果你足夠有錢,那就請一個名設計師來建造,從裏到外地透出一股藝術氣息。繼日本文化村和竹簾天花板的日料店之後,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美國波特蘭的第三件作品是一個住宅。

概念住宅為日本建築商Suteki而設計,隈研吾采用“借景”的原理,以遠景和近景來補充和突出建築,為現代建築賦予古典風格。

“借景”的方式可追溯到17世紀,20世紀60年代的現代主義建築師常用它創造室內外的連續性,尤其在日本常用。

巨大的木板環繞整個住宅的屋簷,明淨的落地窗也遍布整個住宅。無論刮風下雨,你都可以在長長的屋頂下放一張藤椅,端一杯清茶,在大自然中享受最本真的藝術。

大量天然木材、瓷磚和石頭是住宅的主要構成,房間主體均由溫暖的黃色原木構成,給人一種溫馨、經典的感覺。

戶外空間的設計也被隈研吾承包了,他引培了一棵橡樹和一棵紅衫木,環繞住宅還有一條潺潺小溪,平添了一份寧靜和靈動。

人要平淡踏實的生活,也要想象力和藝術。看過這些案例以後,你學會怎麼在家裏增添藝術感了嗎?

撰文_元子|編輯_惟斯

-END-

最後更新:2017-10-24 20:00:59

  上一篇:go 馬雲的無人餐廳今天正式開業,沒有一個點菜員、收銀員!而下一個行業竟然是會計行業!
  下一篇:go 1993年的《濟公》周星馳惡搞無厘頭,完全架空了導演杜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