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5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奇谋,蜀国就能赢?毛主席说了五个字

刘备死后,诸葛亮算是操碎了心,既要完成先主的意愿,还要为后主稳坐蜀中打下基础,没有办法,在蜀国元气没有彻底恢复就屡次发动对魏国的进攻。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自己也星落五丈原,身体力行了“死而后已”的初衷。

然而,对于这个殷切的老臣之心,壮年派代表魏延深表不服,作为蜀国后期比较拔尖的武将,魏延曾向诸葛亮献上了一条险计,《三国志》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从出兵方略看,这一计策严重违背了诸葛亮步步为营,蚕食魏国的军事方针,所以诸葛亮没有采用。后世不少人引为遗憾,认为积弱蜀国与其不死不活的撑着,不如痛快的干一场,或许能拼得入主中原的机会。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条计策有何缺陷。

这条计策成功与否的条件,蜀国自己占有的只能说有三成,这就是战术的突然性和急行军的隐蔽,这两条完全达到,可算4成把握;而还有三成是取决于东吴的态度,一是东吴在同时牵制魏军,致使魏军不能两顾,二是与东吴达成共识,互不侵犯,这样才能将蜀国战斗力最强的战士集中到一处,做为突袭的精兵,这个很难完全达到,毕竟国与国之间利益才是最先考虑的,保不准东吴就会背后捅蜀国一刀,这个蜀国掌控不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魏国的防务和围点打援的能力,就看能不能让魏延坚持到诸葛亮大军一路赶到了,这一点是不确定的。

如此算来,子午奇谋胜算最多也就六七成,但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即便计划是十成把握能够取得八成胜利也算是全功了。所以六七成胜算确实算是险招了。当年张灵甫的“中心开花”估计胜算都比这个要大,得到的却是被全歼的结果。一旦诸葛亮救援兵力到不了,张灵甫就是魏延的样板。

所以,当年毛主席当年对子午奇谋也做出:“此计太玄危!”的论断,这就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何不采纳了,经历过夷陵惨败的蜀国,实在是不敢拿一万精兵冒这个险。

最后更新:2017-10-24 03:34:26

  上一篇:go 诸葛亮为何当年不取长安或潼关?毛主席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下一篇:go 明星演戏时永远少不了的出戏小动作,杨幂郑爽杨洋光荣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