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的“捉奸”功能算什麼!手機這個功能更可怕
昨天,一條“冷知識”火了,講述了90%用戶都不知道,iPhone 還暗藏了一個“捉奸”功能,該功能可能正在暴露你的行蹤。
首先你要能解鎖對方的手機,打開【設置】-【隱私】-【定位服務】中的“常去地點”頁麵,可以見到一串曆史記錄,上麵詳細記載了對方在什麼時間去了哪些地方,待了多久,甚至精確到分鍾。
這一功能一出,用戶的動向立即無處遁形。
前些年央視都報道過這一現象,如今升級到IOS11係統後,軌跡記錄也依然存在,隻不過,“常去地點”變成了“重要地點”。
不過,這一默認開啟的功能,可以手動關閉,但關閉之後,除非手動清除,否則曆史記錄不會消失。
那關閉之後是否就安全了?可能你看到的是。手機上位置記錄確實沒有了,實際上相關數據還存在於蘋果的服務器中。
除了這種“捉奸方法”,還有一種方法更有效,這次不需要解鎖對方的手機,隻需要知道對方手機的ID和密碼,然後在自己手機上登錄對方的ID賬號,點擊查找我的iPhone,就可以顯示對方的當前位置,定位的誤差也比較小。
隨後,微信方麵發布聲明稱,如今任何智能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含有Exif參數,可以調用GPS全球定位係統數據,在照片中記錄下位置、時間等信息。當用戶把原始圖片發送給其他人時,所附帶的信息也一並發出去了。無論用微信、短信、郵件,抑或是其他傳輸工具,都是如此。
最後有業內人士提醒,用戶可以在智能手機中在“設置”項下,關閉針對相機的定位服務,以保護個人隱私。
當然種種,以上我們說是“抓奸功能”,其實也是調侃。定位服務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導致更多個人隱私被暴露。
比起這些“抓奸功能”,更可怕的是,我們的行蹤、個人信息統統被手機係統收集了。
安卓手機一般都有一個“用戶體驗計劃”,名義上是為提升手機廠商的產品的和服務,實則隻要你同意,他們可以源源不斷的收集你的數據。
比如去過的地方,通話/短信記錄,打開過的網頁等等。
那怎麼關閉呢?以我手中的小米手機為例,打開【設置】-【更多設置】-【係統安全】-【加入用戶體驗計劃】,點擊關閉即可。
即時它在後麵強調了整個過程會遵循隱私政策,但是誰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最好還是關閉掉吧。
當然,每個手機品牌進入【用戶體驗計劃】的途徑都不同,一般都在手機設置中,多找找。
最後更新:2017-10-13 20:17:17